上册P35-39

P35(接上篇)

三、无明的本质——法界体性智

无明,是心性混沌,无法了知诸法事理,就是“愚痴无知”之意。人在无明中,不知如何取舍善恶,不知出离轮回等等。不论学习出世间法或世俗法,无明都是最大的障碍。

如果能认清无明的本质,是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转而善用这种力量,对一切事物不予分别,对一切显现都能够包容,但心中却清清楚楚、平等看待,经过长期修持,自然会证悟诸法实相。

四、傲慢的本质——平等性智

贡高我慢的人,心被傲慢蒙蔽了,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无法进步。不但不能增长任何功德,还容易对上师及三宝产生邪见,而造作无边恶业。

如果明白傲慢的本质,是平等性智,把向外傲视他人的傲慢心,转向自己,而对净化自己烦恼的能力感到傲气,对本具如来藏很有自信,也就是“本尊慢”,这样精进修行,自然会有所成就。

五、怀疑嫉妒的本质——成所作智

有怀疑心的人,不相信他人的善心善行,常会生起嫉妒。嫉妒心粗重,不但无法随喜他人的功德,还常常批评毁谤,甚至作出伤害他人的行为,这在修行上是一种大障碍。

如果明白嫉妒的本质是成所作智,将怀疑的习气转向自己,(接下页)


P36

时时怀疑自己的身口意是否如法,随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以正知正念行持,就不会偏离菩提正道。

概括来说,显宗提到“众生即佛”、“烦恼即菩提”等理论,教导我们对于世人执为实有的一切,要如梦如幻地看待。经过修持,转变内在习气,净化业障,心性光明就会显露。但对于如何将烦恼转化成菩提,如何证得众生本即佛的修持步骤,比较缺乏具体的系统。

而金刚乘的教法,则是立于果位起修,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以“清净见”为教法的核心,直接洞彻心性的本体,以此迅速清净烦恼障和所知障,最终证悟一切觉受都是本然清净。

无论显密,累积无量资粮的诀窍,就是修心,所以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往内心观照。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和习气,才算真正进入修行之门。

「修密的根器」

金刚乘的殊胜之处,在于众多善巧而不难的法门,而且成就非常迅速,是适合利根者的妙道。以修行的速度而论,依显教修行,至少要三大阿僧祇劫(注解1),中间修行不能间断,才有可能成佛。而金刚乘的修行,在不破三昧耶戒(注解2)下,可以在七世中成佛,(接下页)


注:

1 阿僧祇劫:阿僧祇,梵语音译,意思是无量数、无央数,是表达 10⁵⁶之数字(依不同佛经有不同计数),多到难以计算之意;劫,是指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成住坏空的时间。阿僧祇劫,是极长远的时间概念。

2 三昧耶戒:即密乘戒。梵语三昧耶,汉译为誓言,三昧耶戒就是誓言戒。密乘仪轨中,不论接受传法或灌顶,都有三昧耶的戒体,即自己对上师、三宝、本尊等圣尊所立下的誓言。


P37

或在十三四世中成佛,甚至即身成佛,这就是金刚乘深奥微妙之处。

既然法门是如此殊胜,修法者也必须是适合的根器。我们常听人说,修密必须是上上根器者,至少也要和密法有因缘的人,才能契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有一颗非常虔诚之心,对法门具足信心,精进修行,就是修行的“根器”。因为一切显现都是心所造作,如果不能好好练习调伏自心,学习密法会非常辛苦,不但毫无所获,甚至还会退转,和正法背道而驰。

「莫执着感应与神通」

一般而言,修密法的人比较执着感应。有些人认为,密法就是持咒或观想,有了一些感应或梦境,便常对人说自己看到佛、看到菩萨了,有一点神通,就以为修行得很好,快要成就了,却不好好净化自己的贪嗔痴。其实,执着感应不是好事。西藏的大成就者,除了需要度化众生的极少数机缘之外,没人会说自己有神通,或有如何高深的证悟等等。

我的上师是一位伟大的修行人,他曾经说:“其实我没有什么能力,我只是依照传承的教导去做而已。”成就者们已经修到如此高深的境界,还是那么谦虚,从来不提任何感应,做了什么好梦,或是自夸修行得很好。如果你觉得自己快要成佛,成佛的名号是什么,未来会如何如何,这时你要特别当心,这是魔套住了你。如果你对此欢喜执着,便开始走入魔道了。

你们不要因为修了很久却没有任何感应,就很灰心,说不定没有感应,就是快成就了。好比在深不可测的大海里,丢入一块(接下页)


P38

石头,会直接沉入海底,不会有声音;但在浅浅的河水里,丢下石头,就会有触底的声音。在西藏,大多认为修行时出现感应,是一种警讯;如果又执着感应,就会着魔了。

前一世的佐钦仁波切,有一次在禅修时,有个魔化成阿弥陀佛,降到他的头上。仁波切是成就者,知道这是魔所幻变的,心想:“这个魔作恶多端,不知忏悔修行,还有心思变化成佛来伤害人,真是太可怜了啊!”当下为他流下了悲悯的眼泪。当眼泪一掉落,魔所幻变的阿弥陀佛马上变成一只鸽子,飞落在仁波切的手掌上。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所以对感应不要执着。

在密法中,需要作各种观想,例如观想自己为本尊,放光供养十方诸佛菩萨。有人执着这部分,也误解了观想的实义,就发生了一些趣事。曾有个初学者去见一位仁波切,说:“这几天,我的头上一直在发光!”仁波切看看他的头上,什么都没有,就说:“没有啊!我没有看到光啊!”这个人有点生气:“你不是仁波切吗?为什么看不见我头顶上的光呢?”

仁波切的侍者看到他不太高兴,马上机灵地说:“喔!对对对!我看到了,在你的双眉中间,有白色的光闪闪发亮!”这个人高兴地说:“咦!你看得真准啊!我出去一下喔!”一会儿,他进来对侍者说:“你修行很好,很厉害,我包一个红包给你!” 他供养侍者,只因为侍者满足了他的自我欺骗与迷执。

噶举传承的大成就者竹巴衮列大师,平常疯疯癫癫,有点像济公。他说过:“对待感应,不要有喜恶取舍,不要有好坏分别,要以平常心看待。”因为修行进步的关键,不在于感应或神通,而在于菩提心是否越来越增上。如果不断追求感应或神通,贪嗔痴越来越重,脾气越来越坏,心地越来越不好,甚至失去菩提(接下页)


P39

心,一定会下堕三恶趣。如果菩提心越来越增上,心地越来越善良,才是真正走在修行的大道上。

不如法修行,是堕地狱之种子

此外,金刚乘常有各种灌顶法会,是显宗所没有的。灌顶,有授权与成熟的含意。灌顶是授予修法者修法的资格,增加他对本具如来藏的信心,教导凡夫如何将内在心识,转换成佛菩萨的意,让根器得以成熟,以此成就佛果,这也是密法的善巧之一。

现在灌顶说法的仁波切很多,也有很多人去接受灌顶或听闻密法,这些对修行很有帮助。但有些人听法或灌顶之后,不好好持守戒律,不老实修行,自认为懂得很多,或是表面上在修行,内心却愈来愈傲慢,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感应,就以为即将悟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事。

这一类的人,常常讨论个人灌顶的感应,比较上师们的优劣,分析批评各大教派和道场的缺失,自认为越来越有见解,足以批判上师们。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分别议论,不仅对上师们十分不敬,也违犯了密乘十四根本戒(注解1)的第一条戒。西藏人说,学法修行时,会有一种追随魔跟着你,让你心生傲慢,而去分别比较善知识,挑剔上师们,最后让你一事无成。所以,千万不要评论灌顶及说法的上师。

另外,有些人一起接受灌顶,成为师兄弟,但因为做事不合或意见不同,而互相攻击、挑拨,也违犯了密乘十四根本戒的第三条。(接下篇)


注:

1 密乘十四根本戒:根本戒的内容略说,请参考书末的附录内容。


上师法音

上册P35-39_第1张图片

关于神通的开示


上册P35-39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思维导图

上册P35-39_第3张图片
上册P35-39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册P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