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本科生进国企

国企大致分两种类型,生产制造型和研究生产型。各自的业务不同,对于人员的需求是不同的,但往往企业会提高对人员的需求,尤其是这个高学历倍增的年代。


首先说生产制造型。从字面意思很容易去理解,主营业务是生产。由生产组成的人员是以大专生为标准 ,这个标准已经很高。生产是一种重复性的工艺活动,重复是主要因素,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由于青年的学历得到普遍的提升,而国企在社会中,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因此,将门槛设置为专科学历。在这种情况下,本科学历办理入职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待遇。


这种特殊对于个人来说,很难评定好与坏。但对于企业定然是好的,毕竟在劳动力价格一样的情况下,学历高对于企业的形象与企业发展都是有利的。为什么企业在招生时,只限定一部分本科生?我们以极端推现状,招生人数限制在本科学历。生产制造型国企有两个先天性的特色。业务岗位属于熟练工种,只需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心智健全,经过企业的培训,合格并取证,就可以胜任。企业的性质是全民所有,很难用你创造的利润去衡量你的价值,也就是工资。这两点就使得本科员工,在三年内大量的流逝。对于个人会是一次转折,对于企业不亚于小的罢工。因此,本科生只限于小部分的招收,但即使是小部分,依旧要直面这两个特色。


这些被录取的小部分,进入企业后,依旧会遇到一些他们要直面的问题。物以稀为贵,尤其是贵又有学历的本科生。企业的管理部门不能以对待专科生的方式来要求他们,会引起其他管理者的不满。这种不满有对人才的惋惜,也有对用人不当的批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外界对企业的评价。


人的伟大在于创造性的解决矛盾,尤其是存在几十年的企业。好的制度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打磨,被传承了下来。在一线生产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塑造一批岗位,这样这些岗位做什么,以后再添。这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结果,然他们做管理层,没有基层经验,去基层锻炼,又是埋没人才,二者取其间,问题得到解决。


再好的解决方案也会有人不满意,本科生发现自己在这样中间的岗位上很难有所增进。古代发现的规律或许可以说明这种现象,“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们缺少了基层实干的经历,也可以说是机会。导致基层业务不懂,所学不能有所应用,更别谈创新,对上交代的任务,也只限于生活方面,甚至是传话筒。对于普通人,这样的生活还不错,不用担责任,不用懂脑筋,唯一需要做的是加强情商练习,还可以拿到稳定的工资。但问题是,他们不是普通人,他们是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即使这个社会的大学生再多,他们收到的教育与努力是不曾缩减一分一毫的。他们遇到的真正问题是,从那儿获得成就感。


如果你看过一本书叫《致加西亚的一封信》就会明白,工作的意义。远不是拿工资那么简单,工资只是提供了生活必须品,是一种最低级的满足。那种靠自己的专业素养,真实可靠的看到自己创造的物品,所带来的意义更为远大。这也就是秋季到来时,那怕今年再艰辛,看到树上挂满的果实,都会有一种一笑解千愁的感觉。


再说研究生产型企业。这种企业的特质是本科生是生产主力,好比第一类企业中的专科生。对于这种企业,研究生还是多加思量。


其实,作为一员,我希望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可以融入到国企中。毕竟国企有其技术上的支持,资金上的依靠,还有相对稳定的制度。你在这里可以安心的专研技术,专研学问。只要你可以避免上述的陷阱,努力踏实而不怕辛苦去现场学习、请教,对于企业,个人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企业会得到快速的创新,个人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才是《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所要表达的本质。


防弹可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建议本科生进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