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敦煌》前言

我想给我的灵魂找一条出路,也许路太远,没有归宿,但我只能前往。—安妮宝贝。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敦煌》的前言里有一段话,这样写道,一切都源于相遇,我们希望在这本书中呈现的,正是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故事,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呼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了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心路。

在《敦煌·慈悲颂》上海音乐会上,樊锦诗先生在开场中,这样讲到,什么是慈悲,慈悲是众生平等,慈悲是让人们得到自我。

在阿波罗的神殿上,刻着留存千年的石刻,“人啊,找到你自己”。从此也打开了西方对哲学的探索。

星云大师说:佛法的真谛是寻找自我,只有找到了自我,才算入了禅门。     

无论是,找到自我,还是得到自我,这是一个明心见性的过程。

何以明心见性,《金刚经》给出的答案是,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敦煌,就是东方的阿波罗神殿,但那里雕刻和绘出的却不是神。就像《慈悲颂》里的问答。

问佛陀:你是神么?

答:不是。

你是神的儿子么?

答:不是。

你是神派来的么,

答:更不是。

那你是什么?

答:我是觉悟者。

敦煌,我只能前往,赴一场明心见性之约。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敦煌》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