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

关于作者

徐瑾,著名的青年经济学者,也是英国《金融时报》下属的 FT 中文网财经版的主编和首席财经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近年出版了多部著作,作品曾经入选“2015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

关于本书

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白银帝国》考察了这段历史,分析了中国社会兴衰存亡背后那条“连绵不绝”的银线,探讨了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核心内容

本书核心观点:
第一,作者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某个物品的信用被广泛建立起来之后,它就有可能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货币。
第二,货币信用需要政府背书,不仅在中国出现,西方也是如此。
第三,货币发展和王朝兴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银帝国》_第1张图片
WechatIMG322.jpeg
一、货币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它的起源与本质究竟是什么?

货币作为人类社会经济的重要媒介,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物品交换的需求。历史上,丝绸、贝壳等都曾经被当作货币使用,北宋时期,我们国家甚至早于西方六七百年就出现了纸币,为什么丝绸、贝壳甚至一张纸都可以成为货币呢?作者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某个物品的信用被广泛建立起来之后,它就有可能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货币。货币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通用,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做贡献,就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为这个货币的信用做国家背书。

二、西方是怎么建立起白银货币制度和金本位的,货币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呈现的?

白银的天然货币属性,加上罗马时代当权者的权威背书,白银铸币在当时被广泛接受。罗马帝国灭亡后,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联合体无法统一货币,国家信用无法建立,再加上欧洲白银的产能主要来自于中欧,产能不足,这样一来,统一稳定的货币信用体系就始终无法确立起来。随后在1545年,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区安第斯山高地上,巨大银矿山被发现,南美白银开始发力。但在西方的货币体系中,除了白银,黄金一直也出现在货币的流通和交易中,最终英国解决了这个问题,确立了新的货币体系,开始了金本位。

三、没有建立金本位,而采用银本位的明朝,是如何成也白银、败也白银的?

当我们将整个视角放在全球经济贸易的大格局下,就可以看出货币发展是如何影响大明王朝兴衰的。明朝时,纸币也曾经被特别重视,但明朝的纸币大明宝钞背后并没有足额的准备金做储备和保证,根本不受市场欢迎,最终大明宝钞被抛弃。而白银因为价值适中,被社会广泛接受,最终倒逼明朝政府承认了白银的地位。但明朝的白银供给严重依赖中西方贸易,当西班牙不再和明朝进行商品贸易,日本白银的供给也突然消失之后,明朝就岌岌可危了。总之,白银的大量流入并不是大明朝廷官方的主动选择,明朝被卷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却浑然不知,当白银从流入变成流出,再加上国内的民众起义和外部军事入侵,王朝覆灭就是必然结局了。

金句
1. 信用,才是货币最深厚的基石,也是任何物品是否能成为货币的核心。
2. 货币,作为信用的载体,承担了民间对帝国皇权的信任。而这个信任一旦崩盘,无论是纸币超发引起通货膨胀,还是白银外流引发通货紧缩,没有官方在背后做信誉背书,货币就始终难以统一。
3.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北宋的纸币“交子”、南宋的纸币“会子”、元代的纸币“宝钞”,还是明朝的白银,表面上是纸币和金属货币的斗争,其实是帝国的皇权意志与草根民间市场的信用博弈。

撰稿:Hi-Finance
脑图:摩西
转述:孙潇

注:摘自得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银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