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中考日,市招办通过校讯通群发一条微信,通知每位考生带上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
朋友圈里有一大波中考励志段子刷屏,朋友也发来问候短消息:“”亲爱滴,挺住,别趴下,胜利就在前方!”
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都在为这一天而备战:为每一次考试成绩而紧张,密切关注中考的信息,打听考题的变化趋势,交流学科优秀的方法,参照从书本上看来的、听朋友推荐的、两口子被窝里讨论的、和老师交流的、自身成长经历总结的各种办法,训练这个唯一的孩子。
欢喜着孩子的欢喜,悲哀孩子的悲哀。
每一次成绩,既要有横向比较:自己小孩某一科成绩在班级的排位;也要有纵向排比,在班级、年级、学校、全市之间的排名。几轮下来,我们已经抓准孩子在应届生当中的大排位,也在对孩子将要上什么样的高中有了底。
考试当然有考得不错的时候,也有发挥失常的时候。
夸孩子有技巧
考好了,一般要夸一夸孩子,明确表露我们的欢喜与自豪。这样的夸奖要有技巧:不是她因为她”聪明“而考得好,而是因为她经过艰苦的学习,才获得好成绩。”聪明“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才会带来最终的成果。生活当中很多聪明人,做事虎头蛇尾、不够专注,最终都不过了了。因为成绩好,我们时不时也给孩子买点小礼物,让孩子体会到成绩好是给全家带来喜悦的事情,就像爸爸努力工作为家人赚钱一样值得奖励。
考不好,本身孩子自己就深深觉得羞耻,我们基本上不再抱怨孩子,与孩子一起分析卷面信息,需找丢分的原因:如果实在不会做就不遗憾,最遗憾的是,会做的题也做错。这类丢分就应该杜绝。但要跟孩子反复确认是不是“拼尽全力去复习的”。如果确认是全力以赴地准备,就没有可以遗憾的:那一定是方法不对,即便是努力成效也慢得多。这个时候,一起帮孩子寻找对的方法就好了。有一段时间,孩子的物理成绩总在54-55(满分60)之间徘徊,平时知识点也都还不错,但一到考试就丢分。我们鼓励孩子自己找任课老师讨论,看问题出现在哪里。老师给出的建议是,物理的概念没有记忆扎实。问题找到了,成绩很快上来了。找准问题,学习效率会成倍提升。
搞好与老师的关系
我们一定会竭力与任课老师搞好关系,记下所有老师的联络方式。鼓励孩子主动与老师联系:女儿并不是外向自信的小孩,这样要求,孩子会觉得很有压力。但我们又不能越过孩子直接向老师求教。那样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冒犯了。所以,我都会提前跟老师打好招呼,拜托老师课上多提问多加关注,多跟孩子开玩笑。与一位老师关系处理好了,孩子就能慢慢获得交往的自信。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内会求助老师。与老师的互动不断,自然而又流畅。
与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了,后面许多事情都容易处理了。但也有不舒服的事情。比方说,因为关系好,孩子做错事受到的处罚会更严重,一般的问题象迟到啦、作业完成不及时之类,孩子非常委屈:相比起常常不太学习的同学,偶尔犯错一次,一定要狠狠罚到忘不了?!
我的解释是,因为迟到和晚交作业这一类小事,只要稍微走心去处理就完全可以避免,但连认真都不肯的学生,还怎么能指望她有更大进步?与老师很熟悉,不代表可以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任由自己随意犯错,发展到后面问题不可收拾,这绝对违背老师的原则。
承认不行,会获得更大的勇气
初三这一年,考试几乎天天都有,每周有一次排名。我们很少主动问孩子的成绩,也不过问名次,除非接到老师的电话。但往往越是这样,每次考试之后,孩子会忍不住要聊一聊考试的事。一般当天考完,当天就缠着老师估分,误差在三分左右。她也忍不住拿各种奇葩考题来考我们,我们一般都会答得千奇百怪。
也有孩子怎么学也不好的科目。像数学B卷的压轴题,难到连解题方法都看不懂。与其挫败感连连,不如就放弃好了。把多出来的时间留在有把握的题目上尽心尽意。我们也要接受孩子成绩总也达不到顶尖的5%的事实。但往往退一步,孩子会获得更大的自信,会有更大的热情证明我还可以!
减压妙法
越临近中考,孩子脸上的笑容罕见,面容僵硬。学校又动不动就召开千人誓师大会:骄阳似火,千人挥臂,激情澎湃,就好像即将上战场的小兵。不知道别人家的小孩怎样,我的小孩却紧张得睡不着觉,特别担心自己考不上!
一开口几乎都是“妈,我觉这一次考试不行啊!”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注意力一直放在担心考试结果上,而不是没有放在眼下的复习过程上,大脑被忧虑占据了,没有时间放在思考上,那么结果一定会很不理想!
想太多其实是身体太闲造成的。每天端坐桌前,身体有过多的能量消耗不出去,脑子运转速度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和孩子一起制定运动计划。每天跑800米,然后一起做平板支撑。运动完成,大汗漓淋。赶紧洗一个热水澡,会带来一身的轻松与畅快。孩子这时坐在桌前,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除了运动之外,考前的仪式感也很重要。
考前一周,我们已经进入考前时刻表。包括早起早睡,每天的清淡饮食,还给孩子预备核桃露。饭前轮流讲段子,创造喜悦宽松的环境,给孩子调换到相对安静的房间,甚至连饭后洗碗的任务都给免了。这是考前的仪式。人往往会在这样的时刻更专注、更认真。
我们需要仪式感来给未来的开始赋予新的意义,或者让自己和过去做一个正式的告别。其实谁都知道明天早上醒来一切还是一样,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会摞成一堆,早点摊的味道还是那样一成不变,孩子还是会在不断遇到新问题,只是我们需要一个仪式,需要一个可以说你好说再见,一个可以光明正大跟过去决裂,一个似乎可以逼着自己做一些改变的时刻。
迂回战术
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些似懂非懂的半大孩子,道理都明白,讲起来都能说出一二,但落实很难,不是懒就是拖,再不就是找各种借口。
讲要求要有技巧。不能一上来就讲,“你应该这样或那样”。孩子早见惯你在生活中的种种糗事,小时候,因为胆怯而不敢表达,现在个子比我还高一头,不想搭理的时候,不能走又不能不听,就会呈现僵尸状,面无表情,一动不动,任凭你讲,就是没反应,最后反倒是家长抓狂!
我们非常容易瞬间激怒而情绪失控,再把小问题放大到颜面自尊的层面上。成年人开始论证到底谁说的有道理的时候,就陷入“有道理就应该听我的”逻辑里。有道理又能怎样?但是孩子根本不听你说什么。就是通过不想听来激怒你,来彰显自主权:用不听你讲话,逼你露出脆弱易怒的本性,一旦发脾气,就几乎没有可能心平气和地谈问题!
我有一肚子道理可以讲出口。但是孩子根本不想听!
直接没法说,绕着弯儿也要说。就是所谓迂回进攻。先找好放松双方的戒备的环境。找好一处环境干净整洁的快餐店,趁人少的时候,点上一两样孩子喜欢的小吃,边吃边聊,放松的环境,会让孩子和缓下来,乐意和你交流。而成年人也容易放松紧绷的神经,看淡孩子的问题。中国人不论遇到什么样严肃的问题,一端到饭桌前,好像都丧失了凌厉。
要让她早点起床,先从孩子在班级的QQ群里,作业获得老师表扬谈起,顺带提起班上的谁谁,睡得太迟而导致次日上课昏昏沉沉,成绩持续下降;顺便来点科普:早晨是记忆效率最高的时刻,抓紧早上等于抓住一整天的效率(孩子当然知道,只是太好吃了,顾不上说话)。
别指望一次就有结果,沟通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样的气氛里,看着孩子慢慢重新接纳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度过,平静地听你讲话,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初三这一年,只剩下最后的一天,还不知道明天会怎样。零零散散把这一年以来的心得记录下来。通过中考,孩子成长,我们也随之成熟。许多成年之后的孩子,只要一有机会离开家,便再不愿意回去。想着很快孩子要离开我,我会特别珍惜眼前的小日子。爱孩子是出于本能,希望可以做到给孩子的爱别太自我,给孩子她需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