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通过类比宝塔型诗的结构美,师生共同探讨数字的宝塔结构美。欣赏宝塔型数字的优美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0·9+1= 1 2、 9·9+7=88
1·9+2= 11 98·9+6=888
12·9+3= 111 987·9+5=8888
123·9+4= 1111 9876·9+4=88888
1234·9+5= 11111 98765·9+3=888888
12345·9+6= 111111 987654·9+2=8888888
123456·9+7= 1111111 9876543·9+1=88888888
1234567·9+8= 11111111 98765432·9+0=888888888
12345678·9+9= 111111111
123456789·9+10= 1111111111
3、 1 · 1 = 1
11 · 11 = 121
111 · 111 = 12321
1111 · 1111 = 1234321
11111 · 11111 = 123454321
111111 · 111111 = 12345654321
1111111 · 1111111 = 1234567654321
11111111 · 11111111 = 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1 =12345678987654321
你从这些数的结构中还能想到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呢?
二、宝塔诗
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
吴敬梓《儒林外史》有一首打趣穷酸秀才的宝塔诗,是单宝塔: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读来觉秀才的委琐,却也为当时一般读书人生活穷困、社会地位底下的境况而酸楚。
作家冰心先生写过首调侃她老公吴文藻的宝塔诗,在此一并欣赏: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清大校长梅贻琦笑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吴文藻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毕业于清华。他醉心学问,对生活琐事不通,闹过好多笑话。抗战前在北京,有一天他们一家子到城里去看望冰心的父亲,冰心让他上街给孩子买“萨其玛”(一种点心),孩子不会说萨其玛,一般只说“马”。吴老到了“稻香村”点心店,也只说买“马”,闹了店员个莫名其妙。“羽毛纱”的笑话是,冰心要送父亲一件双丝葛的夹袍面子,吴老到了“东升祥”布店,也说不出来东西的名字,“东升祥”的店员打电话到家问冰心:“您要买一丈多的羽毛纱做什么?”全家大笑。抗战后他们到了云南,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夫妇到冰心呈贡家里度周末,冰心便把这一腔“怨气”写成宝塔诗“发泄在清华身上”(冰心调侃语)。梅校长便笑着接写了下面的两句打趣冰心,自然也是为吴老和清华开脱了。
两人琴瑟和鸣,一直到老。
唐代诗人元稹的《茶》是首双宝塔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兮。
唐朝张南史的六首咏物宝塔诗最有特色。这六首诗是《雪》、《月》、《泉》、《竹》、《花》、《草》,每首十四句七对,每对的句中字数从一字到七字,逐对增加。结构奇巧不说,更难得的是每首诗都能紧抓所咏物的特点,渐次展开,意境深远,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在此,我们来欣赏他的《花》
《花》
花,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清代的王有光摘吴越俗谚俚语排成宝塔诗,用的是塔影倒映的形式: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为人易做人难
你叽呱我也叽呱
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
这是古代的宝塔诗,下面欣赏一首现代人作的倒影双宝塔
《致好友》
秋
似酒
味醇厚
岁月悠悠
转身又回首
再无喜乐哀愁
往事如烟花依旧
唯友谊绵长似水流
缘牵一路有你陪着走
晨曦衬彩霞雨中漫游
待到红叶浓时再聚首
品茶论酒赏石叙旧
落英满地云舒袖
欢声笑语不休
夕阳挂枝头
红尘看透
别无求
静侯
秋
宝塔型的数字排列,你是否也能读出它的美呢?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欣赏的心态看待世界,欣赏世界,世界将会充满美。数学也充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