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授的mail慢生活 VS 我的手机快节奏

图片发自App
教授:「我的很多美國同學都還是很喜歡用mail和我作聯繫, 」

那是你们那年纪的人吧?美国的青年都在用Skype、snapchat、whatsapp吧?美国人民哪会那么落后...

教授:「LINE的聊天回覆速度太快,如果別人一心急回覆了什麼糟糕的話,你一激動也回覆了什麼過激的語言,那雙方都會不開心了吧。」

(LINE台灣最常用的聊天軟件之一,相當於WeChat,LINE和Messenger目前都還沒有像WeChat和QQ一樣的回收功能)

教授,秒回感人你不懂。

然而,回头想想,多少关系变得需要用大量的聊天时间来维系。

直到现在,我还是一个手机不离手,基本一有信息就能看到,除了对有些人实在不想回复,对方基本能够立马得到回应。

这可能真的是自从看到“秒回 感人”那天开始的....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即使我知道,几乎一切行动都能够手机解决,无聊看剧、开app做运动、上课拍笔记,甚至,我们从票圈知道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

曾有一度,有个人进入了我的生活,与他聊天成了我每时每刻海绵里的水,从起床第一眼打开手机回复信息到睡前最后一刻“困死了,我真的要睡了”。

那段时间,我信以为真地喜欢上了他。

台灣教授的mail慢生活 VS 我的手机快节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然而,从一开始的秒回到话越来越少到最后“票圈有动态却没有回复你”,仅两个月不到,我们渐行渐远,是话说的太多,可以聊的越来越少;是聊得太多,发现越来越多的观念分歧……

现在如果没有特别的事要联系,我们已经无话可说。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发现居然可以省下这么多时间到最后明白那只是“聊出的假象情感”,他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也不会是我应该喜欢上的人。

后来我渐渐地抗拒聊天,特别是彻头彻尾的闲聊,害怕失去话题,更害怕“朋友数,斯疏矣”。

即使听过“最后失去好过从未拥有”,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会难以承受失去的痛,宁可不曾拥有。

跑题了跑题了...

来台读书两年,一直觉得台湾有够落后的,没有支付宝一样的扫描支付就算了(近半年支付宝慢慢进驻了),mail我真的是来台才开始习惯每天check一下。

台灣教授的mail慢生活 VS 我的手机快节奏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其实,check mail的次数真的远小于打开微信QQ的次数。

教授:「mail是等你有空的時候坐下來慢慢看慢慢回覆的,你不會急著發送,也不會迫切的想要收到」

总之,慢慢来就对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急性子,爸妈都是慢性子,可能是一个家庭总需要有人出来维持平衡吧。

曾经为广东人的吃饭速度抓狂,却也羡慕墨西哥人懒散的生活方式;曾经想要试着慢动作,却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在DDL最后一刻发誓再也不要慢慢来。

心急是我的习惯,吃不了热豆腐,那我就拼命吹,吹了赶快吃,即使我因不能细嚼慢咽而变胖,我也能急着减肥锻炼赶紧瘦下来。

偶尔我会羡慕慢生活的人,可能他们更懂得享受生活,但最后我的选择依然是快节奏。

快节奏让我享受高效率的成就感,快生活满足了我经历更多的期待。

慢生活给我一种安于现状,随遇而安的感觉。相比香港和上海,台北简直很慢,曾有台湾人跟我说台湾发展停滞20年,从一开始的全球领先到现在的勉强跟随说真的,我挺心疼这个垫底的四小龙。

我会羡慕慢生活,但我做不到,于是我毅然坚持我的快节奏。

图片发自App

什么!你居然看完了?

我的妈呀,太感谢您的捧场了!

小编已是泪流满面(信不信由你)


欢迎转载,转载请先私信。谢谢          @兹玆羊

你可能感兴趣的:(台灣教授的mail慢生活 VS 我的手机快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