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跨的不只是行

      前两天面试了一个干过两年审计却应聘文案岗位的姑娘,她在几百字的求职信里表达了自己想要跨行工作的想法,这让我恍然间好像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

       我是一个会计专业出身的HR,大学前两年我对学会计也算是尽力而为,后来终于走到了“你我本无缘,全靠我死撑”的地步。于是两年前的这个时候,也就是大二结束后的暑假,我正考虑未来要不要转行。

       后来我选定了HR这个职业,还像模像样地考了个证。大四时,我没像大家一样考初级会计师,甚至连一份会计相关的简历都没准备。周围便有亲戚朋友说我何必搞得这么破釜沉舟不留后路,毕竟没学相关专业,将来恐怕不太好找工作。

      他们的担心并无道理,面试前我就断定面试官问的第一个问题绝对是你学会计的为什么要找HR的工作,事实也确是如此。对方自然是期待一个合理的回答,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跨行找工作是不合常理的。

      人的思维总有这样一些固有的惯性,比如男生比女生更能接受出差,再比如多数人都觉得一直学习并从事某一行业的人会比半道出家的和尚更靠谱。我当然不是来否定这种思维的,毕竟我也在招聘IT人员时筛掉了很多非相关专业的简历。招聘初始阶段基于一纸简历的信息相对匮乏,所以这种思维无可厚非,也不可改变。

      那么,每一个下定决心跨行的人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明白自己首先要跨越的就是别人这种不可改变的想法。一方面,要理解这种思维的合理性,被拒绝时自然会放宽心态;另一方面,要想突围就必须适时抓住相对较少的机会,释放更多的潜力信号来让他人内心的容纳度有所提升。

      总之,如若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与能力积累,光是大众的惯性思维就足以成为进入新领域之前难以跨越的鸿沟。

      大概是因为我是应届生吧,即使只带着会计专业背景,找HR的工作也没有特别困难。只是我觉得在整个跨行过程中最可怕的不是求职目标常有的一点惯性思维,而是在听过太多周围人的评判之后自己内心不知不觉产生的自我怀疑。

      当然,固执如我并没有过这种自我怀疑,现在就是单纯想与大家谈谈这种情况。

      这两年来,关于跨行找工作的事情,我周围的人不论远近亲疏多多少少都会发表点看法,而我听到最多的话大概就是“你好好的财务不干,为什么要干HR?”

      类似的话不少,基本上来源于以我老妈为代表的亲戚派,当然还有一些很看得起我的亲朋,不表示质疑反而时常鼓励我:“你那么聪明,会计不难肯定能学好的!”

      不管是哪种,我常会回复以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其实心里通常顺带一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你随便说,我不搭理”。

      打牌的时候,与其费劲心神去思考坐在哪个位子摸到一把什么水平的牌,不如好好规划已经摸到手里的牌,尽力打得漂亮一些。有些选择本身是没有对错的,把选择的路走好了自然就对了。有时候,你这样做对,或许我这样做就错了;今天这样做对,或许明天这样做就错了。事态的进展总要看整个动态过程的人为,而那些在我们做选择的节点被抛出来的一堆看起来有利于我们论证对错的言论,究其根本,意义并不大。

      而有太多人,即使心里明知这些东西并无意义,却还是避免不了有些许动摇。一个人,要时刻不忘自省,不忘审视自己做的事和选择,但这并不代表在还没搞清事情本身的时候就动摇心念。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一旦有了跨行找工作的想法就再也不要犹豫非跨不可。我只是希望每个人的犹豫是基于对事情本身的审视,比如考虑自己的优势劣势、两个不同职业的性质和其与自己的匹配度,亦或是未来规划与爱好梦想。

      若是仅仅因为外界的言语纷扰就不由自主地自我质疑,你这么不信任自己,还有什么资格谈真心的诉求。

      就像我,一直非常清楚,大家说得再多也依旧改变不了我写不出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从来没算平过的事实。于是,我跨过山跨过海,跨过算盘走进简历和讲台。人生有很多维度,不管是一条路走到尽头还是多看看别的风景,活出本我活得无愧于心就好。

      总之,很多时候跨行跨的不只是行业差别,而是要跨越大众的惯性思维和外界干扰下滋长的自我质疑。老铁们,跨行不易,且跨且珍惜。

我跨的不只是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跨的不只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