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系统稳定性笔记2 - 故障管理

互联网系统稳定性关注的领域是故障管理领域。故障,通常意义就是系统运行行为和预期不一致,并且造成了实际损失。思考一下,双十一页面白屏,外卖下单的时候订单始终提交不了, 这些在系统背后都对应着一些列错误,例如数据库宕机,应用服务器OOM,I/O阻塞等等。

认真的来看,故障管理领域我们可以分为下面的子领域。

【故障防范】- 防患于未然

一般而言,在系统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我们通过规范操作,标准化运营维护行为就可以避免大部分故障。例如,CI/CD的落地,数据库/缓存等规范化使用,应用服务防御性设计等, 这些都可以避免相当一部分的故障发生。 

随着系统规模增长,以APPID论,成千上万的APPID出现后,一次业务调用的链条开始设计到十几个服务之后,系统复杂度急剧上升。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演练进行故障的防范。 Netflix的Chaos Engeering就是非常著名的演练工程。随机混乱攻击性测试,让服务持有方不得不在防御性设计,系统自愈能力上下功夫,以提高服务的可用性级别,进而增强整个系统的鲁棒性。

【故障感知】- 上天入地的监控系统

Google为整个互联网世界贡献了无数理论瑰宝,其中Dapper指导了大量分布式监控框架的实现,例如Pinpoint,Zipkin,点评老吴的CAT, 我们也有etrace。万变不离其中,这是应用层上trace系统,可以观察调用链,异常,接口QPS,调用成功率等等。 

Infra层上业界也有诸多开源框架。总的来说,基本架构为:采集器+时序数据库+Dashboard框架,例如:statsD/collected + graphite + grafana, prometheus, open-falcon等等。

接入层的监控相对比较困难,CDN的可用性,网络接入点的访问成功率,现在可以采用分布式的APM工具进行各地采样,实时反馈当地网络访问的稳定性。

【故障触达】- 即时消息和电话

故障响应的效率高低取决于故障是否可以及时触达应急响应人员。 OnCall流转,消息确认,故障处理状态更新和同步这些是常规的手段。而在实践中,故障定位和排障效率最高的方式是IM群,或者是会议室集中的方式。 原因是信息的及时同步。

故障触达时所携带的故障发生上下文极为重要。 例如,故障发生时的变更,异常指标,初因定位,甚至可以通过算法分析获取有效的根因范围。

【故障止损】- 第一时间应该选择的动作

故障发生的不可预知性决定了我们需要有一整套的故障响应预案,而且应该是验证过的预案。 预案应该至少包含:降级(接口,功能,系统能力),回滚(代码,版本),双活切换,备用机房等。

造成线上问题的原因目前来看主要有两大类: 变更(配置,版本等),容量不足(积累,突发事件等)。无论哪一种,我们在应对时,第一选择都应该是经过演练的预案。 

【故障复盘】- 有效改进

故障在结束后进行的复盘是整个故障管理完整闭环的最后一环。 对事不对人,首先关注技术缺陷,其次关注标准操作流程是否完善,最后才是追责。 

关于故障复盘,我们在乎的是改进的落地效率。因此,明确改进方案,时间,检查点等,十分有必要。

此外,故障信息是否能自动化收集,分类,也体现了完整的技术运营技术能力。


总结:

互联网系统的系统稳定性最终反应到人们面前的是故障发生率,故障级别等等。因此,提高系统稳定性就是要提高故障管理能力,三分治理,七分自动化(智能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系统稳定性笔记2 - 故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