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礼的传统 180219

人大的硕士生郝相赫在阅读了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这本书之后对此书大加赞赏,并在朋友圈发文表示十分欣赏这本书,相比之下北大,人大的魏晋史学导师显得平庸,还建议学弟研友想考魏晋或唐朝就别来我校。该生的导师随后发文表示想要和他断绝师生关系。此后,郝相赫发表《情况说明》,表示自己与导师的理解有偏差,并做出道歉。

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上的发言中,多次提到了北大的历史系以及北大的历史系老师垃圾。对于上述的学院和老师的课,我并没有体验过,因此我无法做出评价。而对于事情本身来说,学生挑战老师的学术权威,还在质疑权威,是有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的表现。认为北大,人大的魏晋史学教授不及李凭先生也是由自己的认解中得出的,因此不能全盘否认郝相赫的看法。而对于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的文字过于激进,有对老师的嘲讽的意味,则确实在我眼里是不好的。

中国人是讲究礼仪的。这样诋毁人的言论换到了谁看得都不舒服。从小便受到教导说要稳重,说话要讲究场合。这是受礼俗的影响,要以礼待人。而转眼看看西方各国,他们说话的方式直接,没有中国人的委婉含蓄。我尝试使用乡土中国的知识来解释它。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就开始主张以礼治天下,之久是中国礼仪化为制度的最早事件。在随后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用官制度下,礼更是深入人心。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发表的言论对教授有冒犯地意味,是不合礼的,深受礼教化的中国人看了自然会觉得不舒服,这就是网友以及教授对他的批评的来源。

而西方的国家大多自古以来就是法治社会。他们讲究规则。符合规则就是对的,既然符合了,不管他的影响好不好,多没有太大的理由去指责他。郝相赫的做法在这样的角度看来,他已较为激进的方式对北大,人大的教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态度,这种直来直去的说话方式让大家所不习惯。但是可曾想过,这样的言论是否只在中国一个国家而不受欢迎?

再看他的导师的行为。断绝师生关系的决定,做的很决绝,很果断。这样的态度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了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导师在发文中也说过之前对郝相赫的交到中提醒过他的言行要得体,这里我们可以看作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这种叫道是经过长时间的社会经历所积累下来的,是传统。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来看,传统是很重要的,遵守传统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上的事。郝相赫没有遵守这样的传统,自然受到了社会道德伦理的谴责。

因此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守礼是要遵守的传统。虽说西方的文化冲击着现代的社会,自由的思想开始在人们中间蔓延啊,但传统的规定是不会得罪人的“舒适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守礼的传统 1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