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法国年度票房的冠军,总观众人数达到了840万。
豆瓣评分人数将近80万,68%的人打出了五星好评,总评分9.3分的佳作。
影片虽然始终笼罩在一股淡淡的悲伤之中,无论是像监狱一样的这座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还是以校长拉齐为首的采取“犯错——惩罚”式残酷教育的老师,但是因为有了马修的到来,我们终究还是看到了希望。
就像当年马修的扮演者拉杰尔朱诺,该片的制片人,为了出钱投资这部影片,抵押自己在巴黎的公寓。当然影片一炮而红,连连卖座,也使得他一跃成为2004年法国收入最高的演员。
人生不是处处都是绝境,绝处逢生也时时在上演。
(一)棍棒式教育,从来都不是选择
在这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里,马修第一次进到学校时,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在刷地板的孩子,他被哈院长罚了15天的劳动,声称是“额外的福利”。
当发现麦神父被孩子的恶作剧弄伤之后,哈院长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以暴制暴。
召集全校的孩子,恐吓他们:
三秒钟内若没有找到凶手,同学轮流关禁闭6个小时,直到凶手自首或者遭人检举。
果然其然,这群孩子哪里是吃这一套!一片静默无声中,他只好随意抓起一名学生当替罪羔羊去关禁闭,并禁止大家的娱乐活动。
对于逃学的孩子,揪着耳朵拎到办公室去打去骂!
对于莫翰奇在笔记上写他的坏话,也是二话不说就关禁闭。
对一群缺乏关爱与教育的问题孩子,他能想到的真的就只有“犯错——惩罚”!
而他的暴力教育,真正产生爆炸点的,是在蒙丹的事件上。
一个本该出现在慢跑活动的孩子(蒙丹)不见了,一沓子用于燃烧供暖的钱也不翼而飞了。
不分青红皂白的哈院长,必须是自然而然地把这两件事挂上了钩。
在警方把蒙丹遣送回校时,他不停地打他辱骂他。
随意给他扣上一个“承认犯错”的罪名。
甚至在后来得知真正偷钱的凶手并不是蒙丹时,他依然不屑地说出这番话:
他就算今天不犯罪,以后也会,我们完全无法改变蒙丹这种人!
于是,电影的最后,“池塘之底”起了一场大火。
这场大火直接断送了这位不可一世的院长的仕途。
当然,最让人心疼的画面,莫过于在远处观望这场大火,抽着烟的孩子。
应该是他吧!
点燃了这场火,报复每个伤害或者未曾伤害过他的人!
大人们总是自以为是,每件坏事的源头都必定是那个常常犯错的孩子。
所以我以为,最终把蒙丹推上绝路的无数股力量中,有哈院长的一份!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好学生吗?答案是否定了。
那帮学生貌似都很怕哈院长,可是谁没在他背后指指点点,表示不服呢?
孩子们怕他,只是因为大人与小孩之间的力量悬殊过大。
当他们有能力对抗大人的时候,这种不服的怨气便会化身为逆反心理,惊得大人们措手不及。
蒙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好的老师,懂得用爱去感化孩子
坏孩子葛贺特在门上装了恶作剧的东西,导致麦神父的眼睛受到了重创。
看到哈院长只会用暴力,马修决定不把真相捅到院长那去,而是让孩子去照顾神父。
只有让孩子亲眼去看看自己犯下的错误,去承担错误导致的后果,他才会明白某件事的后果。
甚至在看到神父因为病情加重,转移到更大的医院去治疗时,我们分明还能从孩子的眼神里看到一丝的懊悔。
马修老师决定用音乐救治这帮问题儿童的时候,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性。
可是轮到佩皮诺的时候,他说:
我什么歌都不会唱!
其他的孩子们哄堂大笑,嘲笑这个不会唱歌的孩子时,马修老师却说:
我暂时命你为合唱团团长助理!
就这样,这个善良天真的孩子,真的就一直坐在指挥台上,陪着大家一次次地练习歌曲。
当孩子郭和颂唱不好每一个音阶时,马修老师就任命他为乐谱架!
他用细腻的心思,不露痕迹的行动,从反面去告诉每一孩子:
这片蔚蓝的天空总有你的容身之处,你可以在这里大放异彩。
音乐神童莫翰奇,第一次见到马修,就在黑板上画下他秃头的滑稽形象。相比于刻板的教训,马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在黑板上画下莫翰奇可笑的样子。
因为生气自己的妈妈跟马修老师走得太近,而拒绝参加合唱排练。甚至有些恃才而骄,这时马修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这个极具音乐天赋的孩子:
你的独唱取消了,你的嗓音还不错但并不是无人不可替代!没你照样可以唱!
后来在伯爵夫人来观看合唱班表演的时候,莫翰奇装出一副冷酷不羁的样子,站在一旁。其实他的内心里极度渴望加入。马修老师看出其意图,却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表情。
直到第一部分合唱结束后,马修老师才重新给回了莫翰奇独唱的机会。
正如马修老师的独白说的那样:
在莫翰奇专注的眼神里,我突然领略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
——人们对他的肯定。
马修老师用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把人生的大道理慢慢地灌输到孩子心灵深处。
你很优秀,但不是无可代替!
后来莫翰奇成为享誉全球的指挥家,作为他的启蒙老师,马修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片中同样感人的好老师,还有麦神父,被孩子的恶作剧弄伤后,很善良地宽恕了孩子。
而一向看起来很顺从哈院子的暴力教育的萧老师,其实也是站在反暴力的一面。
提供院长的私人木材给孩子烧水洗澡,甚至后来跟麦神父一起举报了哈院长。
正因为这些诚心诚意的好老师,我们才能看到这帮问题孩子在一点点地成长,一点点学会用爱去看待这个世界。
马修老师被辞退的时候,漫天的纸飞机,窗户上一双双的小手,是在告诉大人们:
你们的努力与付出没有白白流逝!
你们的爱,我们都懂!
(三)那个等待周六的傻孩子,并不傻
看完整个影片,最爱的并不是那个拥有天生好嗓子的莫翰奇,而是那个永远在等周六的孩子。
是他告诉我们,孩子永远是最善良单纯的天使。他们心中的爱,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固。
贝比诺,一个永远在等周六、等父亲的孩子。
当马修老师第一次来到“池塘之底”,见到的第一个孩子,便是贝比诺。
马修:你好?你一个人?你在这做什么?
贝比诺:我在等星期六,因为爸爸会来接我!
马修:好,可是今天不是星期六!
而真正的贝比诺父母,早就在二次大战中死了,可是无论人们跟他重复几百遍,他还是相信:
他的爸爸会在周六来接他回家!
是啊,这个孩子看起来真的有点傻。
总被人欺负,睡觉吃饭都要付钱。
智商很低,理解不了马修老师提醒的动作。
总容易相信别人的话,包括5+3=53这种鬼话!
但是正因为他的纯真善良,引来了马修老师的注意与疼爱。
他就像一个小天使般,带着天真的爱,静静地等待自己的春天。
终于,他还是等来了如同父亲般爱他的大人们。
当他被蒙丹赶出寝室,坐在楼梯口可怜兮兮的时候,马修老师第一次表现十分愤怒的神情。
于是,马修老师为了他,头一回狠狠地责骂了那个不让贝比诺睡觉的坏学生蒙丹。
不准和贝比诺说话,不准靠近他,我甚至禁止你看他。
你只要敢看他他一眼,我会让你活得生不如死。
而电影的结局,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六下午,贝比诺带着自己的小小行囊和布熊,可怜兮兮的向马修跑去,央求他带着自己离开。
他的善良纯真与无助,最终感化了马修老师。
他踏上了那辆通往幸福的列车,再也不用一个人傻傻地等待星期六了!
他才不傻呢!
他只是个有爱的孩子,有爱得很单纯很天真,很让人羡慕。
(四)遇见好的人事物,都是人生的幸运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我又去看了《银河补习班》。
从本质上来看,这两部电影都没有什么可比性。
从时长内容上来讲:
一个用100分钟,讲了一个看似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一个用160分钟,讲了一个看似伟大而虚无的故事。
豆瓣上有一个这样的评价:
一部电影讲了什么道理应该由观众自己悟出来,而不是你用讲道理的方式强行灌输给观众。
强灌鸡汤的方式,没人喜欢。
好的电影就是如此,在一片看似阴沉的气氛中收获喜悦,在一片喜悦中泪流满面!
好的老师,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是试图在你的耳边呢喃,强行用千篇一律的人生道理说服你。
更不是所谓棍棒教学,试图用力量制服你,那是野蛮人才有的行为。
遇见这么一部好的电影,认识一帮充满爱与阳光的老师孩子,也是我人生中的幸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