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1张图片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2张图片


        在朋友圈上看到了某法院公众号发的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知道了这是一部反映青少年问题的电影,我第一反应就是应该去观看下这部描写青少年校园欺凌、犯罪的片子。影片看完后,感觉其故事情节很令人震撼!校园惊心动魄的欺凌发展到最后,施暴者与受害者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影片中的主人公陈念,在这个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的校园,居然能完成高中学业,顺利考上重点大学,让人难以置信,匪夷所思。   

      电影中,高中生实施的校园霸凌行为,其实已经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是当今社会存在的黑恶势力形成前,在校园里的预演。社会上的黑社会组织是以暴力手段来谋取经济利益,校园中的未成年学生组成团伙来对其他学生进行欺凌,其行为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在《少年的我》这部影片中并使用过多的篇幅来探究和展现,校园暴力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校园暴力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基本有两种模式,个人模式与团伙模式   

      个人模式是有体格优势型、家庭背景优势、智力缺陷型、暴力倾向型、智力优势型。   

      个人模式发展后就升级演变成团伙模式。团伙模式有分为下列几型:一、模仿型  这类学生根据一些影视剧作品中的黑社会老大形象,产生了认同、崇拜,从而模仿影视剧中的人物组织团伙,把校园当着影视剧中的江湖来经营。二、权力与控制欲望型  自我意识强烈,有较强的控制或支配他人的欲望,希望团伙成员及非团伙成员服从其意志。从而使用暴力手段来达到胁迫他人服从追随,打击或孤立少数不服从者。三、反抗型  在群体中曾经受到过欺凌,为了获得安全保证,组织团伙,依靠集体力量对另一方势力进行抗衡。四、地域宗族型  以相同的居住地形成紧密联系组成团伙组织,或以宗亲关系形成的团伙组织。五、渗透型  校外的黑恶势力向校园内的学生发展成员,或校内学生与校外团伙构结欺压校内学生。          校园欺凌的行为动机,有单纯的捉弄取乐、歧视、嫉妒、争夺异性、表现欲、炫耀、争夺经济利益等原因。它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很大的关联,青少年时期心理在身体性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急剧变化,自我意识苏醒,性意识萌芽、自我认知能力差、对父母师长由顺从到叛逆。对人际关系、对社会认识初步形成,特点是有认知而不深入,没有经验。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差、难以克制冲动等。因此,这是个人生的危险时期。     

    《少年的你》影片中的主人公陈念,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学生,但她仍然不幸地成为了校园欺凌的对象,欺凌者魏莱在造成一位女同学胡小蝶逃楼身亡后仍然不收手,继续对她进行凌辱,而且在警察调查之时毫无悔改之意,毫无怜悯之心,并且对她的欺凌一次一次升级。影片中欺凌者是个女学生,并且长相美丽,但心肠却异常的毒辣,如果人间有魔的话,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学生魏莱就是魔的化身。陈念在倍受欺凌,无助之下,转而向一个街头混混刘北山寻求保护。最终,在一次严重的欺凌事件的发生之后,陈念失手杀死了施暴者魏莱,而刘北山为了保护陈念,选择承揽下了所有的罪名。故事的最后,陈念与刘北山都因此付出坐牢,失去自由的代价,施暴者魏莱也因其行为而付出了生命代价。     

      影片中老警察与年轻警官郑易的对话令人深省,“”你是否也曾经是一个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只不过,你把不好的忘却了而已。”    “人长大了才学会了同情。” 人长大了经历多了,的确许多人会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总结 ,对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反省。 但社会上的成年人不是所有的人长大以后都能学会同情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学会爱。   

      陈念与女警官的对话,“如果世界真是这样的,你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当你有孩子时,你会希望你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暴力校园和社会吗?应该每个人都不会希望是这样的!      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不外乎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中的一方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会诱发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影片中的小北,他的家庭环境是使他成为问题少年的主要根源,单亲家庭,贫困,母亲为了改嫁对他的抛弃。缺少关爱是他自暴自弃的主要原因。影片中他有一句台词“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陈念的一个亲吻和一声“疼不疼”,成了他为陈念舍命相护的动力来源。因为这个世上没有人在乎他们的存在,是爱把他拉回了向善之路。   

        影片中的校园欺凌施害者魏莱,家庭条件优越,父母亲的文化水平看来也比较高,魏莱的母亲你与郑易的对话中的一句“他和别人不一样!”透露了她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了正确的人文教育及与他人和平相处的观念,让其产生了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对他人的尊严及生命的麻木不仁,最终葬送了她的未来和生的权利。

      影片中魏莱这个角色她之所以欺凌其他同学,主要原因有嫉妒、歧视、漠视他人的生命的所造成的,她有团伙,能操控他人,是属于既有家庭背景优势,又有智力优势,有能力操控她人,组成团伙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欺凌他人,她这样的角色是属于校园中破坏力最大的。最终,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易这个年轻的警官,在影片中说,“以前上学的时候天天不想睡觉,从警察学校毕业从事警察职业以后,天天都想睡觉,每天都要和不想看到的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工作一线敬业警察普遍感受,他们看到了比别人更多的社会黑暗面甚至是人性里面的最阴暗的地方,心理是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的。郑易是一个有责任感和良知的警察,对校园暴力犯罪也是感到力不从心。在良知、道德,法律、真相、责任中纠结,纠结他有太多的无奈。   

      影片中陈念的台词,“所以被欺凌都是我的错吗?“  "谁能帮得上我的忙?是那些录我视频的人,还是那些站在一旁看热闹的人,还是那些在问为什么你会被挑上,别人就没有事的那些人?”校园被欺凌的对象有过错吗?大多都是因为你弱小,因为你长得与别人不一样,因为你手里可能多了一个玩具,多了一块糖,身上多了一件新衣服,嘴里多了一句话,或者是一次意外的碰撞。   

      影片中之所以把欺凌者的角色安排为女性,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两性世界中,女性往往被认为是弱者,通常都是被欺凌的对象,而影片中的主角是同为弱者的女性对弱者实施欺凌,这个现象不由得让人深思。网络中曝光的一些校园欺凌案件中,其主角恰恰是女性。女性成为校园欺凌的实施者不可不谓令人唏嘘!唏嘘我们的社会不应该对女性犯罪的问题去思考一番吗?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本该温良贤淑的花季少女变得如此暴戾,毫无同情心,毫无人性。这些人长大以后该如何来抚育她们的孩子?

      影片的结局并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不管是无辜的,还是无意的,还是恶意的人物,都在这场无谓的校园倾轧中玉石俱焚。                      据说 ,学校教育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把这么多出身不同家庭和出自不同成长环境的孩子集中在一起,要保证他们都能和谐相处,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就要需要给孩子们灌输一种理念:平等、仁爱、包容、互相尊重、观念不同就保持一拳之隔,不相互伤害。   

      片头与片尾都有一句英文:This is our playground. 

      希望校园永远都不要成为:  This use to be our playground!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3张图片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4张图片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5张图片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6张图片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7张图片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8张图片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9张图片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10张图片
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_第1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24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