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传承

前几天是中元节,也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鬼节,母亲早早就准备好了纸钱,烧给在天的各位列祖列宗,嘴里还念念有词,愿各位祖先在天一切好,保佑后代健康,发展顺利。不仅仅是中元节,还有清明节,冬至、过年期间,母亲都要烧化纸钱,经箱。

这是中国数千年以来的形成的传统。就是对祖先的祭拜,也是一种孝的体现,当然现在提倡厚养薄葬,应该在父母在的时候尽孝道,在论语中有这样的描述: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比如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发条祝福的信息或者买一个小礼物,比如父母对于电器系统操作不是太熟练,比如安装APP,作为子女能予以解决一些问题。常回父母家吃饭,或者陪父母出游。参加家族聚会,为父母操持一些事宜,比如定饭店,买糕点,会场布置等。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对于子女,只为他们的疾病忧愁。"

这条很关键,父母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学业进步,如果是踏入工作岗位,能有所作为。孩子有出息了,那父母的担心就少了,除了孩子生病需要担心以外,其他都不让父母担心,这就是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就能够养活父母而言。说到狗、马这些动物,都能被人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顺的心意,用什么来区别孝顺与饲养呢?”

所以孝要有敬意。

孔子还说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就是祭祀的时候就要感觉祖先就在你面前一样,要恭恭敬敬,前几年,在网上看到有代人祭祀的业务,这是对祖先的不恭敬。所以每次祭祀的时候,要申请严肃,仿佛看到祖先在面前,要给祖先添酒,敬烟,供饭,并嘱咐祖先多吃点。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孝不仅仅是为长辈做事,也不是让长辈先吃,而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

所谓色难。

孔子的弟子很多都是孝子,当然孔子本人也是,在他母亲死后,他想办法将父母合葬在一起,要知道,他父亲死的时候孔子才3岁,母亲死的时候也只有17岁,最后还是打听到了父亲埋葬的地方,将两人合葬。

在二十四孝中有百里负米,啮齿痛心,芦衣顺母,分别是子路、曾参、闵子骞他们的孝的故事。

当然二十四孝中也有愚孝,比如郭巨埋儿,卧冰求鲤,都是不科学,不文明的做法。

在《孔子家语》中有记载,有一次,曾点叫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曾参。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以此告诉父亲,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说:“参罪大矣!”

在《说文解字》中,孝的上半部来源于考,考的本义就是拄着拐杖的人,下部是个子,就是个年轻人,两个字上下相接,形象地说明了孝的本义,就是年轻人要经常帮扶年老力衰的老人,听从老人的教导,在生活上要多照顾和关心老人,使老人开心。

孝是传承,是爱的延续,多抽时间陪伴父母,多尽一些义务,多进行一些沟通,言传身教,让好传统不断延续,还有注意不要愚孝,要实孝、真孝。

你可能感兴趣的:(孝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