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执迷于“知乎”者

最近流行一个段子: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

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

知乎果壳关注无数,

36氪每日必读,

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

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

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这几天一直被罗振宇和吴晓波的跨年演讲刷屏,

随之出现的是一大堆重新定义的名词:

躬身入局、我辈、攀岩模式、苟且红利、中国红利……

新名词又引发了新一波的经济焦虑,我的一个朋友最近两年总是很忙,每天把时间从早到晚安排得满满的:

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

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

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胖教导。

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

“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

然后,他出门上班。

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

“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

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

他又点开了“在行”,

“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

“我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

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

“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然后带着满满的充实感,

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朋友们问他:“你干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啊?”

他一下说了三个原因:

“时代变化太快,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别人懂的东西自己不懂,怕落后于他人。”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

这位朋友的三个担心,其实极具普遍性。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像他一样患上了知识焦虑症。

一天不求知,心里就不安。

何为知识焦虑症?

就是我们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

“我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

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紧这个时代,

更加快速高效的吸收和学习。”

知识付费模式的确为大家提供了便利,一付费一收听,就误以为学到了知识,

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

你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所以,我们经常感叹:“学了这么多,就像没学过一样。”

乔布斯说:“你得到的知识根本称不上知识,充其量只是信息。”

因此才会形成越学越焦虑的怪圈,告诉大家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

没人能代替你去努力,即使你花钱了。

也没人能代替你思考,即使你花钱了。

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

到底什么才是解决知识焦虑的良药呢?

坐下来,写出自己想做哪个行业赚钱。

再罗列“这个行业赚钱”所对应的知识领域或技能

再把知识领域或技能细分成主要和次要的知识点

你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图就出来了

目标一明确,方向一清晰,

你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撞了。也不会被外界漫天的信息轰炸牵着鼻子走了。

真正成功的那些人,

都是在自己行业里专注只做好自己的事,

经过多年沉淀,才一鸣惊人。

所以,不用羡慕那些成功的人,

他只是比我们更早的专注于一个领域而已。”

治疗知识焦虑的最佳方式,

就是你能在某个领域上达到专业水平。

当你系统地学习一个知识后,你必须为这个知识找到一个或多个致用的出口,

只有把知识用起来,才能真正地转化成为长在你身上的本事。

为什么有些人学了很多知识毫无用处?

因为他没有找到稳定的输出系统,根本没有做到学以致用,没有落地的知识是无法转化成生产力的,这样的知识吸收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是感动了自己的盲目努力而已,被淹没在知识付费的大军里,偶尔被罗振宇们拉出来做个陪衬而已。

2020年,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付费的本质特征,结合自身情况理性消费,停止贩卖焦虑,实现真正的个人成长目标。

2020年,停止焦虑,直接开干。

别矫情,就是干。

你可能感兴趣的:(送给执迷于“知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