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作品的悲剧性

喜剧作品的悲剧性

                 ——浅谈喜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所谓神仙写文都需要一个不完满的结局吗

凭什么悲剧是崇高的喜剧是平庸的

我偏就喜欢花好月圆人团圆

我爱的是俗世的快乐

——19-2-4 21:13 来自微博客户端


除夕那夜,万家灯火。窗外没有声声爆竹声,我心中却是声声惊雷起。春晚来去没什么意思,我听着液晶屏幕中的国泰民安,眼睛盯得是lofter里的饭圈文学。饭圈文学,姑且算网络文学的一支,虽然未成体统但也小有规模,其中不乏精品良作。

没一会儿,和着贾玲的笑声,眼泪吧嗒吧嗒滴在手机屏上。我恨恨关掉了文章页面,打开微博,码了这段话发出去。

我不喜欢,真的不喜欢。不是小孩子只爱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生活下去,而是厌恶这一成不变的模式。为了赚取读者眼泪,笔锋急转刻下结局的模式。

一个笔者真的需要bad ending才能证明自己作品的价值吗?

Bad ending和悲剧,岂可混为一谈?


答案当然是不能。

叶长海在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导读中说:“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曾主张悲剧是较高尚、深刻的艺术,而喜剧则较浅薄、媚俗。但是在当代,大家的看法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在对悲剧和喜剧孰高孰低的评价上,而是对喜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开拓。特别是当认识到人世的某些悲剧不仅可以用悲剧样式进行表现,而且可以用喜剧样式来表现得很好时,喜剧样式的路子就更宽阔了。”

人世的悲剧,若仅仅用一个结局就能诠释,未免过于轻巧了些。而在我看来,《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就是喜剧样式的悲剧典型,这个悲剧也不是戏剧意义上的,而是人世范畴内的。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一直以来,《救风尘》都顶着关汉卿的喜剧代表作的标签出现在大家面前。和关汉卿的其他喜剧作品一样,《救风尘》充满着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和敢于胜利的乐观态度,是古代喜剧作品的经典之作。

纵观全作,不论是情义深重的“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这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插科打诨的“休道冲动那厮,这一会儿,连小闲也酥倒了”,还是拍手叫好的“妹子休慌莫伯!咬碎的是假休书。(唱)我特故抄与你个休书”,字里行间,一幕幕以弱胜强的动人情景,让读者在弱小者的胜利中感受到自身力量的可贵,确应了这题目正名,实打实是为喜剧。

我既说它悲,悲在何处?

一悲风尘胜良妇。一句“(周舍云)丈夫打杀老婆,不该偿命”字字泣血,封建制度里苟延残喘的女性的完美写照——家庭的附属品,男人的所有物。多么讽刺,为风尘女子的宋引章,尚受着“夏天我好的一觉晌睡,他替你妹子打着扇;冬天替你妹子温的铺盖儿暖了,着你妹子歇息”,一朝终圆了“张郎家妇,李郎家妻”,下场却是“朝打暮骂,怕不死在他手里”。一语成谶,果真“吃了良家亏,还想娼家做。”

风尘胜良妇,妻妾不如娼妓宿。

再悲风月救无路。赵盼儿舍身赴义自是千古好名声,可其中艰险又岂是区区数折。关汉卿是“本色当行”,“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故事也绝非一纸戏文。我不知有多少个赵盼儿有胆有识可全身而退,也明白宋引章的幸运屈指可数。

尽管如此,依然是“无路”。赵盼儿的法子,怎可称做个机谋?“(云)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若是不肯写休书,我将他掐一掐,拈一拈,搂一搂,抱一抱,着那厮通身酥,遍体麻。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赚得那厮写了休书。”赵盼儿替姐妹申诉无门,世人更不会理会一风月女子的冤屈苦楚,她能做的、她有的也仅仅是自己——以己作饵食。她的智慧是风月场的智慧,她的法子也是风月场的法子。

风月救风尘,无路强作归家路。

三悲团圆非落幕。戏的尾声,是“周舍杖六十,与民一体当差。宋引章仍归安秀才为妻;赵盼儿等宁家住坐”。思来想去,周舍何时抢抢了亲,宋引章又何时成了秀才妻?“(外旦云)我嫁了安秀才呵,一对儿好打莲花落!”打莲花落打莲花落,说得可不是嫁与安秀才,双双街头乞?分明是宋引章嫌贫爱富,怎说是“安秀才夫妇团圆”?

团圆非落幕,更惧他朝颜色故。


黑格尔曾这样评价悲剧:“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善的冲突。”在《救风尘》中,喜与悲的界限被打破了,悲剧的冲突在喜剧的框架中展开,悲的色彩渗透融入到喜的基调里,给这部喜剧增添了有关社会、有关人性的厚重感。而这样的喜剧,摆脱了“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比起局限于表面bad ending的作品,是真正的崇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剧作品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