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瓢饮,自得其乐

孔子说自己的弟子中,最贤者为颜回。颜回之贤在何处呢?孔夫子的原话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意思用现代人的话说大概是:颜回真是贤良啊!土穷宅男,窝在家里喝凉白开就着馒头勉强地活着,别人觉得他挫,他还很满足……其言外之意是说他更多的快乐在精神世界中。

啊!鄙人的快乐也更多在精神世界中啊!毕竟物质的东西转瞬即逝,惟有精神永存。

不过,这种“我不爱财”的话,只有马云和王健林说出来,大家才觉得是认真的,换成一个穷光蛋说,就让人怀疑是出于酸葡萄心理。就像是发不出文章的人说发文章多没有价值,做饭不好吃的人说学做饭没用,学习不好的人说读书顶个球一样……让人想吐槽:拜托,不然您先练神功,再说功夫是浮云好吧……

我们谁不是在追求精神充实和物质充盈的大道上飞驰呢?只不过有人开奥迪,有人开奥拓。因为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美好愿望,还让我们一不小心就容易把某一种治标衡量到其他标准上,于是出现了:有钱就能力强素质高,高学历就有素质,学习越好越赚钱……等奇葩论断。可惜实践检验证明,赚钱、学历、素质等要素,大部分时间是完全不挂钩,小部分时间是可以随意组合的。

于是又有一部分人走到另一个极端上,反向得出新的观点:学习好不等于素质高-----学习多了成傻子,学习不等于赚钱-----学习是赔钱的买卖,同理,挣钱多的大多没文化,富二代都是败家子……这些评判因为过于极端,所以也站不住脚。

不过仔细想想,有些规律还是有的,比如读书是能增长人的素质的(当然要小心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我总是说象牙塔里也出坏蛋,但事实上,象牙塔里的坏蛋数量还是要大大少于塔外面的。

那塔里面的问题是塔导致的还是社会导致的呢?

或许都有吧。每年那些被家长送进不同层次水平大学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在大学课堂上的表现,更多是他来自的那个小社会的缩影,而且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缩影。学校里的问题,折射到社会上可以放大一百倍。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太功利化,太物质化了,但那岂不是代表着我们这个社会太功利太物质了吗?

这个社会岂不包括你我呢?

我们找对象要问有房有车有存款,过年回家要问工资二胎年终奖,同学朋友聚在一起就是胡吹乱拉秀肌肉,我们连看电视都不看老戏骨,专舔小鲜肉……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缩影啊!

愿我们都精神充盈,愿我们都物质丰富。但记得时不时问问自己,纵然物质如此丰盈,若沦落为箪食瓢饮时,还能自得其乐吗?这灵魂的叩问,就是在物欲横流中你的本色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箪食瓢饮,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