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选择又何妨
这是 |她说 | 直面现实的第4期
有人跟你说,有房无房是划分城市阶级的标志,再不投资房产你就掉阶层了。
有人跟你说,城市环境恶化、社会保障机制又不完善,得赶紧买意外险、重疾险,还有养老险。
有人跟你说,女人要舍得投资自己,不然没人会愿意为你投资。
有人跟你说,要买进口食品、买学区房、参加兴趣班、还要带孩子去旅游增长见识,不然孩子在起跑线就输了。
有人跟你说,你要实现财务自由,不然你一辈子就只能当条打工狗。
钱。钱。钱。都是钱。
你说,我要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可是钱这个问题,无论如何你都绕不过去。
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在丛林法则下的社会获得安全感?
我们得把钱投在哪些方面,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升值?
我们应该怎样使用钱,才能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whynot小姐姐们这期不跟你谈诗与远方,而跟你谈谈“钱”这个现实问题。
“我觉得自己的每一分钱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把理财当兴趣的某某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妈妈把替我保管了二十余年的利是钱(红包)都还给了我,让我自己学学理财。于是,我走进书店买了一本《穷爸爸富爸爸》。
如今重读此书,发现里面说的很多理念已深植于我的潜意识中,构成我理财观最重要的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是区分资产和负债。
“负债是从你口袋里拿钱的东西,资产是把钱放进你口袋的东西。”
在我看来,车、自住房产、衣服、化妆品、奢侈品、电子用品甚至爱好都是负债。但投资性房产、能节省时间的电器(时间很贵,省了时间就是赚了钱)、能赚钱的爱好、有助于职业发展的课程、股票、基金、保险、存款、贵金属、有版权收入的作品、专利等是资产。
负债应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因为能避免一大笔后续的支出并形成投资的本金。特别在理财前期,资产要尽多、尽早地积累,因为复利的威力比原子弹更可怕。
树立了这个观念后,面对物欲,我异常地理智,从不买与我的资产量不匹配的东西。这种消费上的自律导致我的储蓄率很高。
也因为意识到复利的威力,我乐于尝试各种理财方式。工作的第一年,我开了信用卡;闲钱放货币基金(当时还没有余额宝);发工资后先强制定投基金再消费;经历了人生第一个牛市——黄金白银;也用500块钱试水股市——买了100股的宝钢。
许多人觉得自己没什么钱不需要理财。的确,本金少,绝对收益很难高到哪里去。但我从来只看收益率的多少,也就是钱生钱速度的快慢。
我觉得自己的每一分钱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通过几年的本金和投资知识的积累,在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我首次购置了投资性房产——一套两房的复式公寓。把公积金提取出来当首付,用每个月的公积金来还贷。我忘不了去物业办理手续时工作人员羡慕又感叹的样子:这么年轻,已能购置公寓。而我想到的是自己工作中的委曲求全,长年累月的勤奋学习,在动荡的金融市场曾经遭遇的重伤。
那套公寓不到两年已增值50%。但并不是我眼光好,只是当时觉得公积金里的钱收定期利息实在可惜,想尽量提升这笔资金的收益。如果我对房市能正确判断,如今家庭资产至少能翻一番。
各种金融产品的价格就像潮水一样涨退轮回,每一次轮回就完成一次社会财富的转移。我们的财富也随之或增长或被收割。这是中产阶级焦虑的来源,但也是我们致富的好机会。
与其纠结于逝去的机会,不如练就自己的火眼金睛,在下一次机会来临时做个先知先觉的人。
为了做个先知先觉的人,我每天都看各种财经分析、投资书籍以及他人的故事。看得多了,就会慢慢建构起自己的理财观。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成功有失败,建议姑娘们可以多观察,多模拟,再投入真金白银。不管对了错了,多复盘,多总结经验。慢慢的,就会知道什么机会是不靠谱的,什么其实是没什么风险的,什么是真的便宜;还能看到人性的弱点,市场的疯狂;待人处事之心也会不同以往。
年轻的姑娘,也许你觉得爱、幸福、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想在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要妈妈的清晨去工作;不想因为财务掣肘而对转行犹豫不决;不想为家人生病家庭陷入困境而担惊受怕;不想在买东西的时候总是选择困难,那么,我建议你在努力做本职工作的同时,及早让钱为你工作。
因为在这个经济社会中,先知先觉的人赚后知后觉的人的钱,后知后觉的人赚不知不觉的人的钱。
不管你愿不愿意,你早已身在其中。
“理财是给人生设定容错机制。”
——稳扎稳打的中二姐
玩RPG游戏想要不挂,得有给力的队友、精良的装备,最重要的是被boss殴打的时候,有小金库可以挥霍补血,不至于“大侠下次再来”。
人生的这个“游戏”也是,需要协作,需要生产力工具,还要设定应对风险的容错机制,不至于受到打击就缴械投降,萎靡不振。
讨论第一期话题的时候,@勇气姐的转行心得中有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她说正因为有工作三年的小积蓄+商业贷款的补助,才会在找第二份工作的半年里不至于太焦虑。如果身无分文,还需要父母的资助,也许这个决定就不会那么义无反顾。
理财就是给人生设定容错机制。
从大一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我就开始记账,从纸面跃迁到云端,从每月收支平衡到小有积蓄,陆陆续续到现在持续了10年。记账虽然主要与加减法打交道,有一笔是一笔,并没有放大我的财富。但是长期的记账让我更加熟悉自己,减少了乱花钱的冲动,对自己的身家做到心中有数。
投入工作2年多后逐渐有点积蓄,我开始研究基金定投。选择定投一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做短线,二是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也不高。一开始定投我也犯过很多错,盲目选平台推荐的基金,盲目追涨杀跌,在投资初期损失了小几百。
但是好在我没有太贪心和太冒进,吸取教训后,我购买了一些书籍,包括三公子的小课和简七的书籍。经过一段学习后,选择了比较稳健的三只指数基金。经过快一年的投入,目前能达到6%到10%的收益,对于保守作风的我来说已经是比较满意了。
定投让我尝到乘数效应的甜头,有这些个“自己长出来的钱”,在选择生活方式上,就多了一个可能性。接下来,我打算了解下购房和保险。前者是增加稳定性,后者是除去不必要的人生风险。
加储蓄,减消耗,乘杠杆,除风险。似乎是理想人生模型,但似乎又有点无趣?但假若没有自律所构建的容错机制,又怎么能在人生的间隙里,冲动的瞬间,还能够有底气有决心有能力去试错,去改变呢?
"理财就像运动,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但如果它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那我们就能活得自在一些、自信一些。"
——把时间看得比钱还重的yaooooo
我刚工作那年,刚好遇上15年股市大涨大跌,随后全国楼市疯涨。资本市场剧烈变动,身边的人热议资产增值,使得我一入职场,就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我那时候薪水还只有基本工资,扣去日常消费,每个月也就剩下几百块钱。好在我父母从小就培养我记账和理财的习惯,收到的零花钱和红包都由我自己保管,让我有了用于理财的本钱。
作为理财小白,我从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开始,慢慢地把我原来储蓄账户的钱转移到金融产品中。我当时投资很保守,加上本金不多,收益自然很低。
一边是缓慢递增的储蓄,一边是疯涨的股市和楼市。早我几年工作的同事在疯狂的资本游戏中或赚或赔、大喜大悲。而我,连参加这个游戏的资格都没有。
巨大落差导致的焦虑情绪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我甚至占用工作时间来分辨理财产品的细微差别,物色基金和股票,以及研究如何合理配置资产。
如此维持了一段时间,直到年底我收到了年终奖,金额比我预期的要理想。我突然意识到,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努力工作提高专业能力,比拿着小本钱去理财投资,回报要高多了。
而此时,我累积了一定理财经验,外部的股市楼市也渐趋平稳,我开始明白,理财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通过理财一夜暴富根本是一种妄想。
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金钱不过是我达到目的的工具。我不求此生财富自由,只求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从事什么工作、结交什么朋友、获得什么视野,比银行卡里的数字有趣多了。人生太短,时间很贵,我必须物尽其用。
想通了之后,我对金钱的焦虑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有条不紊的行动:充分利用信用卡额度、在老家房地产大涨之前贷款买了房、物色合适的人寿保险、找朋友推介优质基金做定投……换句话说,我重点关注资产整体配置、资产增值的持续性,而不是研究具体金融产品。这样,我就能把理财时间省下来,花在我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无论是提升能力、愉悦自己,还是结交朋友、拓展视野。
经历了无知、焦虑,到现在的理性、从容,我觉得理财就像运动,虽然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但如果它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那我们就能活得自在一些、自信一些。
“评价房子价值的维度岂能如此单一。”
——在深圳有一套房的塔帕斯叮
刚进入职场三个月,就遇上深圳楼市疯涨。身边同事每天的话题无不围绕着买房看房,那段时间,买房似乎成为了稳赚不赔的理财手段,连我这个理财小白也不由得关注起了楼市。
在房价大涨后的半年,因为要购置婚房,我加入了买房的队伍。而房子也成为我人生的第一个理财产品。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地看房,结合预算对比筛选后,我和老公最后锁定了两套房子。
A房是位于深圳中心片区的二手房。打动我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离我们俩的单位都比较近,无论开车还是公交通勤都比较方便。其次,周边公共配套很齐全,小区内配套幼儿园,紧临一所小学和中学,5分钟步行范围内有大型公园和菜市场,沿街遍布各种生活服务类商铺。此外,还有一个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的原因:房子的风水好。我的公公信风水也懂看风水,因此我们每看一套房,都要把户型图发给他评估,而这套房子,他最满意。虽然我不信风水,但是这个房子的户型设计也深得我心。
B房则是位于较偏远区域的新房。楼盘很大,分七期开发,目前开发到第二期。小区所在地段现状比较荒凉,但是属于深圳重点规划片区,发展前景诱人:出行便捷,小区紧邻的地铁站将成为3线交汇的枢纽站;配套齐全,据说要引进广东省某名校作为小区教育配套;而最打动我们的一点是,这个片区房价刚刚开始涨,升值潜力巨大,而且以我们的预算可以买得起较大的户型。但是这套房子要在两年后才能交房,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还得在别处租房。
受父辈的影响,我们最终在自住性和投资性中选择了前者,买下了A房,开始了我们婚后的生活。
正如我们所料,B房目前房价已经翻了一倍,直逼市中心房价。而A房的上涨空间,在我们买的时候已经接近尾声,目前房价仅上涨了20%。
从投资角度,我们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然而,评价房子价值的维度岂能如此单一。
因为搬进了A房,我和老公在婚后的头两年拥有了高品质的生活,并按计划在第三年迎来了我们的宝宝。这个温暖的小家也为我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每当加班到深夜,打的十分钟就能到家,我就庆幸当初选择了在市中心买房。
这些,都是房子投资之外的价值维度。
这段买房的经历,也让我体会到了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随着买房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我开始摸索其他理财方式。下一步打算从基金入手,逐步丰富理财经验和知识。
我倒不奢望有一天能实现财务自由,只是希望通过理财,能让自己和家人活地洒脱自在一点。
“你若梦想财富自由,那你首先要有财富。”
——有许多惨痛领悟的勇气姐
对于我这个经济类专业出身的金融从业人员而言,理财半吊子的痛苦我是深深体会过的。我见过无数机会的来临,也知道自己是如何走错每一步,经历之惨痛,或许会与你共鸣。
我曾经最错误的一个想法是——这辈子不买房。我认为一辈子租房就可以,大家所担心的学区房问题,可以用民办学校或者国际学校来代替。如果是出于交通便利、工作地点变换等因素考虑,一直租房住并没有问题,但是我却以“不买房”给自己乱花钱找到了最大的理由,这就错得很离谱了。
而我之所以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身边好友的一句话:你若梦想财富自由,那你首先要有财富。
作为一个拥有AFP(金融理财师,银行业流行的一项从业资格)的“伪理财师”,自然知道什么是“财富自由”。财富自由的衡量标准因人而异,我的标准也很简单,即是当我躺下来什么都不做的时候,财富的自然生长足以满足培养子女、赡养老人、满足自己个人爱好等等需求。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绝对不是“工作”,而是你的“投资”,尤其是在经济不断发展中的房地产投资。
当然,房地产投资如果不靠父母,对大部分年轻人而言也的确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容易事儿。所以日常的积蓄和投资就显得愈发重要。
工作几年来,注重个人享乐与生活体验、几乎没有像样积蓄的我深刻体会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个道理。几年前在银行工作时,先是嫌弃银行理财的微薄收益,然后在2015年牛市中买入基金后因为患得患失的心态最终没能逃过那场大跌。此后我也看到了黄金、石油、外汇乃至有色金属等等轮番大涨,可我也只是观望,偶尔一点小投资也无丰厚斩利。
说到底,因为自己没有认识到投资的迫切性,所以没有深入去研究这门值得一辈子投入的学问——投资,最终只能白白浪费了曾观察到的种种投资机会。
好在只要醒悟了就不算晚,我也发自内心认可了投资对于自己的必要性,接下来就是好好调整自己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同时利用好自身所在的圈子去学习、优化投资决策,剩下的就交给时间,静等花开。
“依托于理财的规划,面对生活和职场,我都更有准备。”
——按计划消费的Wei
理财,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开源”与“节流”。任何理财相关的书本和课程,都会教你无数种开源的方式,但是对于刚工作的人来说,节流更重要。
还记得我第一次拿到工资的那天,我看着银行卡上的数字,心里盘算着,扣除房租和生活费,还剩下不少钱。盘算着,盘算着,我感觉到内心有好多欲望正在喷薄而出。花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别当周围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同龄人时,消费行为很容易互相影响。
不过,我也没有迷失太久。可能是我潜意识里的危机感,也可能是在家时父母默默灌输的理财观念,我对这种“自由式”的生活有一种抗拒感:被从众心理影响的我虽然希望融入大家,却不喜欢这种物质又忙乱的生活。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相对高薪和高福利的环境,容易让人产生花多少都能赚回来的错觉。然而事实是,我们的生活成本在增长,欲望在升级,提升生活质量的述求一直存在。
高中时,家里人就有意无意在我书桌上放一本《穷爸爸富爸爸》,那个年代流行的理财启蒙书。虽然当时我只是当成闲书来看,但是书里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一直烙刻在我的心里。所以,在把辛辛苦苦得来的工资花出去时,我很自然地问自己,这样花出去,能否带回来些什么,花钱,不应该仅仅是账面上数字的减少。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自我约束。一开始,我将自己工资的十分之一买了定期,作为强制储蓄,将剩下的三分之二买了货币基金,我没有买余额宝,因为余额宝与淘宝账户是绑定的,而我的理财第一步就是控制不必要的消费。
在了解自己的消费结构后,我制定了大致的预算。这样做的好处立竿见影,由于控制了服饰的预算,所以我会尽量购买质量好、价格稍高的单品。由于预留了学习的预算,所以购书、购买Coursera课程基本不怎么考虑花费。由于控制了餐饮的预算,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会自己下厨,饮食结构也因此健康了不少。最后加上货币基金的收益,还能保证一年两次的出游。
你看,只要稍稍了解自己的消费结构,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最后的结果反而提升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感。比起漫无目的的消费,有计划地消费,更让我有成就感。
那种来日方长、享受当下、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我们一味追求这种的“自由”,很容易陷入被动的窘境。
想要变得强大,就必须要资金独立。从社会关系来说,亲密且不从属的关系,靠的是性格和资金的独立。从职业发展来说,进修、跳槽、斜杠、创业,都需要资金来保驾护航。一个社会人,如果没有金钱作保障,就只能安稳于目前的状态,一旦发生问题,连转身离开的勇气都没有,而一旦出现机遇,也难有周全的准备。
现在的我,虽然依然是理财小白,但是存下钱开始供楼,大部分现金用来购买货币基金,保证流动性,剩下的一半用于定投,一半用于大平台的P2P,收益率虽然不高,但是能跑赢通胀。除了金钱方面的收获之外,更重要的是,依托于理财的规划,面对生活和职场,我都更有准备。
时间是有力量的。时间给予理财增值,时间也催化梦想,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坚持攒下第一桶金。
“道理我都懂,要行动起来却是艰难。”
——刚开始涉足理财的风车猫
现今社会,工资增长比不上物价上涨,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理财是必须的。因为钱不用,就只有贬值。
其实这个道理高中政治课上就有提到,比如要将资金分为高风险投资用,低风险储存用,以及一部分做应急资金。
但是,道理我都懂,要行动起来却是艰难。
完全没有理财经验的我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入手。银行经常会给我发各种理财产品的信息,但是我担心这些理财产品是否可信?风险会不会很高?而寻找理财顾问时,又会开始担心理财顾问是否可靠。这些都让我对理财望而却步。
但在担心的过程中,物价又上涨了许多…我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找了理财顾问开始逐步投资。似乎,我是多虑了,理财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我想的那么复杂。
理财还是越早开始越好,行动起来,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