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曹操的战阵计谋一

作者:史遇春

曹操的一生,经过的战阵不可胜数。其间的得失成败,可以说是各色各样的情况都有。曹操征战的最终结果就是:基本上平定了北方的乱局,让大汉的江山得到了暂时的延续,并为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结果,也最后确立了曹操成功者的形象。

大大小小的战争那么多,得失成败自然都会有,就结果导向来看,关键战局的胜利,才是决定性的,其他的一切,仅仅以结果来看,均可以暂时忽略。

说到战事,最重要的莫过于谋略,少了谋略这个战事的灵魂,一切战事便没有了多少看头。

关于战事的谋略,大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兵不厌诈。

也就是说,在两国交战、两军对阵时,获取胜利是第一位的,为了胜利,完全不排斥使用任何伪装、诡变、欺骗、巧诈等等的手段。战争的成败中,包含着太多的血腥与人命,在争取活命的过程中,平时那些个礼义规范等等、完全都退居到无法再退的末端了。

曹操打仗打得很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战阵之中,能够灵活变化,能够巧用计谋,能够突破常规,能够出其不意。

为了打胜仗,遵循“兵不厌诈”这一条,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曹操一辈子落下的名声是“奸雄”。所以,曹操打仗中所用的计谋,都被大家看成了奸、看成了诈,而忽略了战争本身。不但如此,很多人还把曹操正常的军事计谋和曹操的平常行事联系在了一起,如此一来,似乎就更加坐实了曹操的“奸”。

我无意左袒谁,看汉末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比曹操坏的人并不少,为什么这“奸”只在曹操处最明显,原因如前篇所述,只因为他“雄”地太知名。

闲话说过,继续来看曹操战争之间“兵不厌诈”的事儿。

据说时间是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夏秋之间,也就是曹操为了报杀父之仇而讨伐陶谦的时候,张邈与陈宫背叛,迎请吕布做兖州牧【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阴、东平八个郡国】,当地的郡县纷纷响应,归属吕布。

吕布到了之后,先去攻打曹操属下荀彧、程昱保卫守护的鄄城(在今菏泽境内),攻打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拿下来。于是,吕布决定屯兵濮阳(今河南境内)。

曹操得到情报,说是兖州的郡县多叛归吕布。权衡之后,曹操领军回防。曹操回来之后,发现吕布屯兵在濮阳,他一下子就放心了。曹操对众人说:

“吕布不费一兵一卒,一夜之间就得到了兖州,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啊。但是,吕布没有占据东平(今山东泰安境内),隔断亢父(今山东济宁境内)、泰山的的道路来与我军会战,他却屯兵在濮阳,就吕布这个布局来看,他在这里是不会有什么作为,也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的。”

于是,曹操进军攻打濮阳。吕布领兵迎战,他先指挥骑兵去冲击曹操的青州兵。青州兵见吕布的骑兵凶猛,四散逃亡,曹操的队伍阵脚大乱。曹操骑马从着了火的战争中猛冲出来,不想失足落马,把左手手掌都给烧伤了。曹操军中的司马楼异见主将落马,急急又把扶曹操上马,曹操才逃过一劫。

关于这一段,还有一个记载,说是曹操军队战败之后,吕布的骑兵抓住了曹操,但是,他们不知道抓住的这个人就是对方的统领曹操。他们问曹操道:

“曹操在哪里啊?说了饶你不死。”

曹操多机警啊,他转头指着飞奔的骑兵群说到:

“那个骑着黄马逃跑的就是曹操!”

战争慌乱之中,吕布的骑兵也就信以为真,他们放了曹操,去追骑黄马的人。曹操就此逃脱。

这个记载的真伪,很难辨析,但作为曹操对“兵不厌诈”的一个小小的应用,或者曹操“奸巧”的一个例证,未为不可。

关于这个记载,我想说的:

一是曹操统领军队,披挂大概和一般地将领和士卒有所区隔吧?

二是按照一般的剧情,曹操回答完之后,不是被俘,就是被杀的。

三是人们因此而觉得曹操很奸诈,而不是灵活应变,曹操会不会有些冤?

……

(本篇为《三国志人物图画•曹操第一》中的第十节。)

(未完待续)

兵不厌诈——曹操的战阵计谋一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兵不厌诈——曹操的战阵计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