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公元前210年,大秦帝国的开创者,一代政治强人、一代专制暴君秦始皇病逝。次年,爆发陈胜吴广起义,表面铁桶江山的大秦帝国和无比强大的大秦军队在接下来的2年中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秦始皇那句昭告天下的制辞:“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成了一个永久的笑话。作为首起义军的领袖,陈胜最让人称道的,除了他揭竿而起的造反事迹,还有那句振聋发聩流传千古的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一文在《史记》人物世家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孔子。司马迁将一个造反人物放在诸多王侯将相、王公贵戚、诸子百家人物之前来写,可见司马迁对陈涉历史地位、历史作为的重视程度。这样的待遇,此后的农民起义者尤其是失败的农民起义者是再也无法享受到的了,他们往往会被冠以“贼寇”的名号。通读文章,我认为司马迁给陈胜这样高的待遇,原因有二。

一是由于陈胜最特殊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文中提到,“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陈胜字涉)首事也。”简单来讲,虽然陈胜不是最后摘得果实的那个人,但他是最初播撒火种的那个人。从陈胜的起义事迹,从别人的评价来看,陈胜的出身,见识,才能,财力,影响力等各方面都绝非出类拔萃,甚至很一般,但他身上有一样东西是出类拔萃的,那就是反抗精神!他和吴广密谋时说,现在逃亡是死,举大计也是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为国事而死!他在起义动员时讲到,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反抗精神何等潇洒痛快,何等壮怀激烈。在他的感召下,万千大众群起响应,带粮参军,大家一起动手砸烂了暴秦政权。

再重读之前的《孔子世家》一文,司马迁似乎在有意无意传递一个观点,不要把威权太当回事!人们对于威权可以有三种选择,最好的选择是:威权提供良好平台,人们的知识和才干得到充分施展;次之的选择是:当威权与自身的价值准则发生冲突时,远离威权;最次的选择是:当威权极力压迫大众,大众无法摆脱时,那就起来造反,砸烂它、推翻它。这是孔子、陈胜们对威权的态度,也应该是大众对威权的态度:要么施展才干、要么离开、要么反抗,但不要妥协、不要苟且、更不要助纣为虐。

二是司马迁也在告诫那些自以为是的统治者们,不要为所欲为,鱼肉百姓。文中提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北筑长城,击杀匈奴,焚书坑儒,毁坏各地名城,捕杀各路豪俊,收缴天下兵器,大力加固都城,又以精兵守要害之处,严厉监视盘查百姓,将专制暴政用到了极致。不仅在秦始皇看来,似乎在很多人看来,秦朝是铁桶江山,千秋万代都将是秦始皇子孙的,天下永远是嬴政家的。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一个出身卑贱,才干一般的人,带领一群没有什么战斗经验,没有什么精锐兵器,没有多少战场纪律,没有多少人数规模的普通百姓,斩木为兵,揭竿而起。才过了两年时间,秦军就被消灭,秦朝就被砸烂,秦王为天下所耻笑。再次印证了孟子那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人民被压迫的咽不下那口气的时候,任你雄兵百万,任你金汤城池,任你财大气粗,最终都难逃被砸碎的命运。

当然,作为一个农民起义军,陈胜也有自身的致命缺点,使他最终无法摘得果实。除了自身才干不足之外,目光短浅,盲目自大,不信任臣子。大业还未成功,就开始享受皇帝的待遇和威权,还喜欢通过杀罚立威,苛察监视群臣,开始信奉秦始皇那套严酷的统治哲学,最终离心离德,成了孤家寡人,兵败被杀。这是很多农民起义军的通病,后续我再专门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虽然陈胜最终以失败收场,但反抗的烈火一旦点燃就很难再被扑灭了,接下来更为猛烈的楚汉战争即将拉开新的大幕!

��&lPr�-TD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