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给谁看?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谁在花钱发论文?》,结论显示,在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奖学金评定以及科研、教育作者的职称评审与论文的发表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这些人是花钱发表论文的主力军。早在五年前,就有文章显示中国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五年过去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论文年产量多达30余万篇,那么另一个尖锐的问题又来了,这些学术论文究竟写给谁看?

写论文、发论文究竟是一场学术界的自娱自乐,还是一场自下而上的理论革命?一个学术成果的诞生到成熟再运用到实践,需要走多长的路?那么是谁在为理论成果和实际运用之间的门槛把关?一个普通的作者所写的一篇学术论文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那么我国大陆会不会出现达尔文进化论在多年以后被认可那样的例子?我们的学术论文究竟写给谁看?是给决策者?还是给更高一层的科研工作者?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刚上研一。在我没有正式进入学术圈以前,我一直以为做学术写文章是件自由的事,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圈子里畅所欲言。我曾以为写一篇论文能发现社会问题的基础上,能解决社会问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当我费尽周折发表了我人生第一篇论文的时候,我才知道,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从写论文和发论文两个环节来看。

写论文。一篇普通的论文成形,首先得发现问题,发现创新点,然后列出框架,填充内容。如果是学位论文,那么会经历选题、开题、盲审、预答辩、答辩等多个环节,很多时候写论文都是迎合着他人的口味来写文章。学界还有个现象(已经有老师批评过我这种想法了,但我依然坚持),你写论文必须引用之前学者的研究,更可笑的是很多时候还对引文数量有规定,对引文的作者也是名家优先。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发现地球引力,他们在发现这些宇宙奥秘的时候并不曾有什么名家给一个理论前提吧?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普通人写的文章谁看?只有抱着巨人的大腿才能走得远些不是吗?

发论文。首先,你的文章要查重,我发表的那篇文章全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绝无抄袭,但我将其用查重软件检索之后,竟然发现个别句子和人有雷同之处,虽然并不影响整体的重复率,但这实际上对我也是种小小的打击(有时候你并没有抄袭,但因个别词的意义相近导致的重复确实令人很不爽);第二,需要按照每个期刊的格式改稿,一个标点符号、一个页脚线有时候常都会把人整疯;第三,发表周期漫长,如果幸运,你投稿的期刊没有拒稿,你的文章有幸经历反复修改后的半年后出版,核心期刊甚至可以将你的文章排到一年甚至两年以后;最后,那就是稿费问题,看你发的期刊,运气好你还有得赚,运气不好你得自费。简而言之,普通人发一篇文章十分不容易。当然重点在于发了也并没什么人看。

上面说到核刊,核刊的地位、影响力不言而喻。那么核心期刊究竟被谁掌握着?如何才能在核刊上发一篇文章?答案在于这取决于你的文章是否合小编的胃口。那么有多少种方法才能迎合某期刊小编胃口呢?第一,笔者认为翻阅往期此刊上的文章自行总结;第二,笔者认为靠社交。至于第二种方法,谁用得更谙熟呢?许多核刊的归属地都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而高校和科研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那些名家的子弟,那么这些名家子弟理所当然地包揽了这些核刊的绝大多数版面,留给普通学者的版面少之又少。因此,核刊似乎成了一个个名家势力根据地。

我猜想,在中国每年约30余万的论文中,定有许多如同“进化论”一类的作品,但由于不入主流而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有人一直认为我国的学术论文只重视数量,没有重视质量,在我看来略显不妥,因为在评判某个学术作品的专家学者都有着自己的“造诣”,都师承某个名家,谁都愿意自己的学术主张越走越远。因此可以说名家主导着某一领域的学科前沿。然而,学术圈不是时尚圈,标新立异在学术圈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因此在我国,学术论文时常是写给自己看,写给导师看,写给评奖评职称的领导看,甚至有的老师是写给自己的学生看,但这种孤芳自赏的独舞终究还是历史的一场悲剧,荒诞也可笑。

(深夜,小的闲得发慌,突发奇想,但水平有限,欢迎斧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术论文写给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