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杀死武大郎的英雄

武松,杀死武大郎的英雄_第1张图片

文|金羲和

世间的事情经不起琢磨,一琢磨味道就变了。

好比武松,他明明是个英雄,无欲则刚,但是《金瓶梅》的悲剧故事,说起来也是由他开了个头的。

武松,究竟爱不爱潘金莲,自然有人说不爱的。在《金瓶梅》里,爱和欲望原本就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没有什么纯粹的爱,也没有什么纯粹的欲望。在这本书里,阴道既可通向天堂,也可通向地狱。

潘金莲是一个孤寂的形象,在性上面,她是不得意的李广。她生得美艳,脸衬桃花,眉弯新月,西门庆第一次见她,就见她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然而潘金莲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她在人生很早的阶段就尝试了性,知道了性的味道,于是她这个形象就是一个有欲望的少妇,她一切的悲哀和罪恶都来自于欲望的不满足。故而《金瓶梅》上说,她是卖金的偏撞不到买金的。

她理所应当与武松相配,在年纪上,她小武松三岁;在容貌上,武松英武,金莲娇艳;在性格上,武松是个直爽汉子,而潘金莲,依她自己所说,平生性强。他们本就是相配的,然而中间隔着跨不过去的坎:武大郎。

武松是英雄,但他绝不老实。十字坡戏孙二娘,他在江湖上混了那么久,当然不会是一个小处男的形象。他对潘金莲有欲望吗?我想是有的。

《金瓶梅》前面写他和潘金莲的对手戏一共三场,第一场是初次见面,武松见妇人生得妖娆,便把头低了。如果不低头,我们可以说武松或是个直爽汉子,只是这一低头,味道反而不对了。潘金莲的美,武松是晓得的。第一场戏里收尾,武松吃潘金莲看不过,把头低了,他心里岂是不知道的呢?但也依然说要把行李搬回来。金莲说了句:“奴在这里等候哩!”金莲是一片痴痴的心,她的欢喜都在这场姻缘里,《金瓶梅》里有大慈悲,慈悲就慈悲在这时候写潘金莲,绣像本里形容她“满前野意无人识,几点碧桃春自开。”是满满的寂寞。

然而第二场戏是很冷的。发生在一个大雪天气,雪干净,寒冷,由此反衬得金莲的欲望越浓,越热烈,对照得武松越冷。在这场戏里,金莲饮酒,脱衣,酥胸半露,一个女人被欲火撩拨得不晓得如何是好,她越是撩拨,武松越是焦躁,好像看一个人丑态毕露。武松其实是晓得潘金莲的心的,他心下明白了八九分。潘金莲撩拨,说他“口头不似心头”,潜台词就是说武松其实是心动,武松不直说,搬出武大郎来回答,“只问哥哥便是。”武松其实也是在提醒金莲他们之间有一个伦常关系。因为这个伦常关系在,武松不吃潘金莲的“半盏残酒。”潘金莲的撩拨戏到她捏武松的肩处达到高潮,最终也随着武松将她一推,推得差点跌了一交戛然而止。武松不能扯拔潘金莲出情欲的海洋,反而将她推到了更远处。

第三场戏即是送别,武松嘱咐武大要晚出早归,关好帘子。要是没有武松的这点要求,潘金莲就不会在傍晚放下帘子,她只消在帘下等候武大回来就好,可是偏偏是武松的这点叮嘱,她放下帘子,竹竿打到了西门庆,有了后面一众人在情欲苦海里挣扎的景象,有了武大的死,西门庆的死,李瓶儿的死,潘金莲的死。如果武松没有做个英雄,这一众人或许都不会死。人是超越欲望的生物,可是命运却是一重一重偶然性的叠加、交织。万点不由人。

所以说啊,世间的事情真是经不起推敲。

武松的无欲则刚,反而间接地把他的哥哥推到了死亡的悬崖下。就像《天龙八部》里,乔峰拒绝了马夫人的撩拨,反而引起了江湖一场腥风血雨。人间的事情很少是一个因果关系,而是幽微人性引发,触动一个偶然性,结果就把命运推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松,杀死武大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