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9(安亲·博雅教育托辅中心内部资料 ️151 248 44198)转载15124844198

养育 | 犯错就是耻辱——你的追求完美正在摧毁孩子的自信、自尊和抗挫力!

此时,许多孩子刚完成期末考试。他们紧张吗?一定是紧张的,除开眼前的成绩,大多数孩子还会有这样一种担忧,考“砸”了怎么办?

同学、老师的冷眼、窃语,更要命的是来自父母的“收拾”,以及即将到来的春节期间逃不掉的亲戚的询问,成人之间的比较、被炫耀。

今天,我们只想对父母说一句——孩子与父母是分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追求,需要被尊重、被关注、被接纳。

                      1

有一种人,看上去优秀却很傲慢,不接受他人强过自己,也不接受自己会失败,表面自负的背后是脆弱,很容易受伤。

他们倾向于寻找证明自己优越的证据,并且试图逃避会提供相反证据的人际互动和人际关系。当某个人或事粉碎了他们浮夸的自我感受,他们就会变得很难相处。

他们会记恨、把过错推给别人、排挤他人,不合己意就大发脾气,也不接受自己有任何不对的地方。他们最伤人的特色就是经常性批判他人,讥讽他人在某方面的匮乏与不足,他们是任何家庭、办公室、企业中的国王和皇后。

这样一种人,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恋者”!

不知你是否听过希腊神话纳西瑟斯(Narcissus)的故事?“自恋”(narcissistic)一词就是由他而来。

纳西瑟斯是个俊美得令人心神为之颤动的少年,他的美貌令身边所有的人都目眩神迷。许多人赞美他、爱上他,他是如此自负,拒绝了所有追求者,因为没有人配得上他!

最后,纳西瑟斯看见自己的湖中倒影,他爱上了自己,无法离开自己的影像,最终自杀。在这个神话的其他版本中,他因自恋而日益消瘦。

自恋的人如同这个词汇,大部分时候全身上下充满优越感、自信心以及个人魅力;但某些时候,自恋者会发现,自己凌驾于他人的优越感不过是一种幻觉。

当自恋者成为父母,他们会同样要求孩子完美,最低限度不能丢父母的脸。

在重要的比赛中,心理健全的家长看到孩子没能接到球,可能会在心里暗暗为孩子捏一把冷汗;自恋型父母则是生气,觉得自己受到羞辱。当他们的孩子犯了别人看得见的错——不管此时孩子多么需要父母的帮助——自恋型父母会觉得自己受到打击,并且要孩子为此付出代价。

有这样一些案例:

1.背负「使家族蒙羞」罪名的席德

十九岁的席德,站在富裕双亲购置的豪宅门口。

乍看之下,他是一个又高大又英俊的年轻男子。但如果你能望进他的双眼,你会看见痛苦和犹豫。

他的双手紧紧交握著,还有些驼背。他身旁站著一个警察,这个警察按了门铃,和这个年轻人等了好几分钟,才有一位优雅的女士前来应门。她给了这位警察一个迷人的微笑,谢谢他把她的儿子带回家,接着接过他手上的一些文件,往旁边挪了一步,让儿子进门。

警察离开以后,席德的母亲关上大门,有一会儿的时间,她就站在儿子面前,两隻手臂交叉,脸上有一种笃定而又深不可测的表情。席德的身体稍稍往前靠近她,彷彿想要或是希望能够与她碰触一下。

她说:「你的父亲非常失望,你现在还不能跟他讲话。他已经上床睡觉了, 你也回自己的房间去睡吧!至于其他的事,我们明天早上再谈。」

席德是因为喝酒被抓到了吗?还是他干了什麽更严重的事情,像是偷窃?

都不是。

席德是个新手驾驶,刚刚开车撞到路人,导致对方受到重伤。那个人急著穿越一条繁忙的马路去赶公车,年约四十几岁,有自己的家庭,现在人在医院,还处于昏迷状态。

然而,席德的母亲叫他回去自己的房间。她很沮丧,因为她知道儿子的名字明天就会出现在报纸上,使他们家蒙羞。

自恋型父母没有确实地意识到,孩子是与他们分离的个体;相反地,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小小延伸。孩子的需求被大人的需求所决定,而那些试著表达自己需求的孩子,通常会被大人冠上「自私」或是「不体贴」的罪名。

2.想得到理解却换来羞辱的碧翠丝

十四岁的碧翠丝是个聪明伶俐的非裔美国女孩,她在镇上一家著名的、声誉良好的私立高中拿全额奖学金就读。

这个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家里都很有钱,假期经常到蒙地卡罗或瑞士阿尔卑斯山之类的地方旅行。但碧翠丝是个「小镇姑娘」,她的父母必须省吃俭用才有办法每年带孩子们去一次迪士尼乐园或是麻萨诸塞州的鳕鱼角度假。

在她的新学校,她的成绩一如往常,还算不错。但她一整年都觉得自己过得很悲惨,感觉自己在学校里就像是一个典型的黑人代表、一个小镇姑娘代表,最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

但是这一整个学年,碧翠丝的母亲心情好得彷彿置身天堂。她喜欢盛装打扮参加学校的活动,去认识那些议员家长或是在华尔街工作的家长。她喜欢向邻居夸口,告诉他们要读到这个学校有多困难,而碧翠丝在学校的表现又有多好。她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跟那些她感兴趣的人交际一番。

当碧翠丝试著想表达她的社交困境,母亲就会说:

如果你想在这辈子大获成功,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机会。

只要四年,你就坚强一点吧!

碧翠丝试著把母亲的话放在心裡,但是她觉得寂寞、忧鬱,跟别的同学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在这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她告诉父母自己想要回到公立学校,她母亲爆炸了,一边哭、一边大喊:

你怎么能够这么对我?这样我就再也见不到我那些一流的朋友了!我们的邻居会很高兴你失败了,因为他们都很嫉妒我。你如果要这么做,你就是自私、无理取闹!

碧翠丝的父亲根本帮不上忙,他知道凡事最好都顺著太太的意思。

碧翠丝需要的是父母的同情和理解,但是她得到的却是一场羞辱。一直以来,她的母亲都无法原谅碧翠丝的选择。顺道一提,事后证明,这样的选择对碧翠丝而言是最好的。她最后从公立学校毕业,拿到布朗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她的母亲这才又高兴起来。

自恋型父母缺乏一种能力,那就是他们无法去想像或是去关心孩子的感受。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灯光下拿著不锐利的工具进行手术的外科医生,很有可能会製造出一堆疮疤。

3.跟老师顶嘴的齐克

齐克在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冒犯老师,带着一张警告字条回家。如果他的母亲是自恋型人格,他们之间很有可能会产生下面的互动。

齐克把老师的字条交给妈妈。她接过去读,齐克看见她的肌肉变得紧绷,下巴也是,脖子也开始发红。她在齐克面前挥舞著字条说道:你怎么会这样,齐克?现在萝洛老师一定觉得我没有把你教好!这太丢脸了!回去你的房间,我现在不想看见你,因为我觉得非常受伤。

齐克的母亲把儿子犯的错当成是自己的过错,彷彿他冒犯的对象是她。她没有为齐克著想,没有考虑到他的感受或他的行为。事情变成与她有关。

至于要如何在学校与人好好相处,齐克并未从母亲那里获得有用的建议或回馈。

自恋型父母更有可能和每个孩子发展出不同的关系。他们会对某个孩子偏心,对另一个孩子感到失望,那个可以代表他们的孩子可能长得英俊或漂亮、会运动、或是很聪明,成为「被选上的孩子」,可以享受自恋型父母的特殊对待。

有时要等到成年以后,这些受到自恋型父母宠爱的孩子才会发现,父母的爱其实一直以来都基于某些条件。

4.符合父亲期待才能得到关爱的吉娜

吉娜是一位三十二岁的女性,来自曼哈顿的一个家庭,是家里三个孩子当中年纪最大的。一直到最近,她都还是父亲眼中的掌上明珠,总是与父亲维持著良好、亲密的关係。

吉娜有个弟弟,在各方面的表现总是比她略逊一筹,他跟父亲刻意保持距离,也不愿意亲近吉娜。吉娜一直以来都不明白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弟弟是在嫉妒她。

吉娜要和一个移民第二代的男士结婚了,他是她们律师事务所一名成功的律师。吉娜的父亲觉得这个男人配不上她。自从他们订婚,吉娜的父亲就对她非常冷淡,不接她的电话。当他们有机会讲话的时候,他的语气充满了批判,就像他一直以来对弟弟说话的语调一样。

直到三十二岁,吉娜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弟弟要和这个家庭疏远。

因为这样的新觉知,吉娜在日后可能都得跟父亲保持距离,也可能会一直无意识地去讨好他,试着表现得比其他手足还要好,只为了获得父亲的嘉奖和讚美。

她被困在父亲的镜像之中:从小到大,她忽略了对自己的认同,只是一味地试著去满足父亲对于完美女儿的想像。

自恋型父母的孩子一旦长大,不管他们觉得自己是像吉娜的弟弟一样被讨厌,或是像吉娜一样被宠爱,他们的内在小孩都会试图挣脱自恋型父母的批判,试图透过自己的双眼来重新认识自己。

                    2

情感忽视

我想你应该有点概念了。

情感忽视的教养,乍看之下可能与健康的教养没有什麽两样,但是其中却存在著极大的差异。就像在森林里,一个蘑菇可以拿来当晚餐,另一个蘑菇却可能会要了你的命,而它们的相似性仅仅只在表面而已。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父母爱我们。

但知道毕竟不是「感觉」。

童年时期,我们需要「感觉」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被父母理解、接纳且回应。然而,有些父母对孩子表达的情感需求,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童年。

大多父母不了解「爱孩子」和「感受孩子」,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即使是照顾周全的爸妈,也可能做出忽视孩子情感需求的行为,使其留下阴影。

受到「童年情感忽视」的人,长大以后,外表上通常看起来很正常——他们聪明优秀、体面光鲜、讨人喜欢,别人很难看出他们内在极其匮乏,只有那些最亲近他们的人,才得以瞧见一些蛛丝马迹。

他们往往在面对生命中的困境时,会下意识地责怪自己:

为什么我那么难搞?

为什么又搞砸了一段关系、一份工作?

为什么我总是焦虑、易怒、忧郁、容易不安?

我的内心究竟缺少了什么?

……

这样的成人没有完成自我接纳,缺乏安全感,也不懂得如何感知他人的感受。他们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因为没有被接纳过,没有体验过无条件的爱、尊重,他们也不太有能力建构积极的家庭氛围,拥有幸福生活。

过往,我们不知道,今天,我们懂得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我们有责任将创伤中止在我们这一代,疗愈自己,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还包括我们的父母。

2020-01-09(安亲·博雅教育托辅中心内部资料 ️151 248 44198)转载15124844198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亲·博雅教育托辅中心 运用专业的知识、积极的理念、用爱心、真心对待每一位孩子!
电话:151 248 44198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09(安亲·博雅教育托辅中心内部资料 ️151 248 44198)转载1512484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