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 ——读几首以除夕为主题的古诗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

——读几首以除夕为主题的古诗词

文/齐凤艳

我们现代人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在节假日、生日或者个人的其他纪念日,买一束花,看一场电影,郊外远足等等,都能为这些日子增添了很多乐趣和情调。古人也是如此。而在文人墨客中,写首诗纪念某个日子,记录这一天自己的情绪、感悟、时令、节气、周遭人事等等,是屡见不鲜的。“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文心雕龙·情采》),别是一番风景。所以,我们今天能够读到为数可观的古人在除夕这一天或春节期间写的诗词。阅读这些古诗词,我们能够看到节日传统习俗的传承,看到古人在春节期间的日常生活情状。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开篇爆竹两字,写出了春节的热闹,人的热烈。元代邵亨贞的词《恋绣衾·辛丑元日》首句是“门前爆竹儿女喧”,这样的场景,今天一些生长在城市的孩子可能要羡慕了,因为有的城市春节期间是禁止燃放鞭炮的。好在贴对联应该永远也不会被禁止。如果说爆竹声是新春的战鼓,那么贴对联,新桃换旧符就是最直观的新春之降临之仪式了。陆游《除夜雪》写道: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这是多么美的一幅年画,户外白雪皑皑,银辉满地,室内杯盏在侧,红纸案上,诗人执笔聚精会神地写着春联,春之暖意在纸、在字、在情,此时想必漫山遍野的雪也有一颗快融化的心了。

守岁是陆游这首《除夜雪》写到的另外一个春节习俗。守岁的习俗,既含对如水逝去的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宋代席振起《守岁》诗穿越时空,传递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感:“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大诗人苏轼的《守岁》则是这样的:“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苏轼的这首诗,含义丰富,情感一波三折。诗的开头所用之比喻贴切形象。旧的一年就像是曲折蜿蜒游向沟壑中的大蛇,越行越远了,这条大蛇身上整齐地鳞片也已经快要掉完了,谁能够阻挡得了它的离去呢?更不要说系住它的尾巴,即使人们很勤奋,也是毫无办法啊。这里传达了一种无奈。接着诗人写到孩童们欢天喜地守岁的场景,他被感染了,尽管自己害怕鸡鸣与更鼓(时间流逝的象征),他要让自己从岁月蹉跎的颓然中走出,努力爱惜这最后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风发的样子还是值得夸奖的。这首诗颇具人生况味,人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感叹时不我待,而少年时,则总觉得有无尽的光阴。

如果说苏轼的守夜诗中人生感慨良多的话,唐王李世民的《守岁》诗,则写的欢愉有加。“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霄中。”一个人所处的境遇会影响他的心绪,进而影响他的诗歌情感是激越、平和、欢愉、消沉还是孤寂。苏轼《守岁》写于羁旅中,佳节中不能回家团聚,不免失落孤寂和怅然,好在苏轼总能在低落中活出最高境界。他的上述《守岁》是写给弟弟的,他由孤寂颓然走出,想象弟弟与父母团圆,且弟弟年岁尚小,因而劝勉弟弟,告诫弟弟苏辙要珍惜时间。而李世民贵为君王,可谓应有尽有,坐拥华屋美景,珍馐美馔,壮丽河山,志得意满,因此他的这首《守岁》写得欢欣,优美,温暖,歌舞升平。

为进一步比较,我们可以阅读一下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一意连绵,凄恻动人。诗人长期飘泊徙转,客旅他乡无限寂寞,值除夕之夜,却独自滞迹在他乡,此情此景,何以堪。这首诗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当时的际遇,蕴蓄着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之情。但是同为除夜客居他乡,宋代方翥的《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则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情怀:“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这首诗前两句颇有禅意,除夕夜夜宿客舍,能够做到如此内心安宁,想必诗人是一位旷达之人。也许正是这般心静气清才能梦中还乡吧。诗人将思乡之情写得很隐秘,实写之笔淡中有味,虚写之笔(梦中)热烈而引入遐想。所谓千人千面,不同的诗人,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除夕守夜情致。

陆游《除夜雪》还涉及到了人们除夕日庆祝春节的另一个方式,饮酒。白居易有一句距岁暮春节不远时写的诗句是这样的:“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雪夜小饮赠梦得》)。雪花飞舞之夜,诗人与友人小酌慢饮,促膝叙谈,销磨了一整夜时间;谈得高兴了,就开怀大笑,以爽朗的胸怀,度过残年。阅读春节饮酒诗,我们会发现,节日里诗人们饮酒的雅兴是很高的,且都在杯酒中盛满对春天的憧憬。

宋代词人毛滂有一首词《玉楼春·元日》:“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诗中的意象非常美好,虽写于冬日,莲花、碧井、春柳、柏叶、椒花等洋溢在字里行间,一派繁盛景象。这是不是皆因诗人饮酒而兴致高昂,在酒乡幻化一幅一年里的旖旎风光呢?我想是的,不信你看那最后一句“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的诗词不太广为人知,但是这首《玉楼春》的确写得美妙,尤其是“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这句,活色生香,堪称佳句。

春节盼春归,望春来是市井百姓乡俗野老的朴素情怀,也是诗人们的雅致所在。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除夜二首》云:“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诗人要在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这首诗的结尾拓展了意境,生动地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期盼。明代于谦《除夜太原寒甚》云:“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浅显易懂,平白却不乏回味:请捎个信去告诉居住在远方的友人,眼前尽管天气寒冷,这点寒冷算不了什么,不必为它发愁。春风已经吹来,离我们不远了,就在我们房屋的东头。题目中“寒甚”就以反诘之语标明了一种乐观的态度,不愧是写出《石灰吟》的于谦。

在宋代诗人陈杰春节所作的诗歌中(《守岁》:阶前爆竹作惊雷,从俗何妨进酒杯。微醉偶便深阁坐,好春先入小瓶梅),春天的讯息在点点红梅上悄然而至,红嫣嫣,玲珑冷峻,诗人爱之怜之,将其移入深阁,一边观赏娇瓣雅枝,一边听着爆竹声,一边把酒沉吟,多么惬意啊!唐代史青的《应诏赋得除夜》中也是有梅的:“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静悄悄地,春天来了,静悄悄地,梅花开了。

在此文的结尾我要引用的是明代文人文徵明的《除夕》:“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捡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正因为有无数像文徵明这样勤奋的文人墨客,我们今天才能够读到这些关于除夕与春节的诗句,我们应向他们致敬、致谢。

:���x��

你可能感兴趣的:(爆竹声中一岁除 ——读几首以除夕为主题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