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操作手册

两天的2017研究生招生考试终于结束,实际上我的工作是从汉水流域考察回来的第二天就开始了,还要再持续两周左右,整个第一阶段——国考——才能结束。回想这个半个多月的过程,虽然我是尽全力认真、认真、再认真,但小错误还是不断出现。是配合的老师不认真,他们比我还认真。那是为什么?

——完全靠经验,缺乏“手册”!

经验就是走到哪里算哪里,摸着石头过河;“手册”就是事先商议规则与流程,在工作之前已经有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尤其重要的有边界清清楚楚的分工、职责与流程“手册”。

没有经验,“手册”哪里来?

要么是前人已经写好了,拿来使用。

要么工作之前,依靠前人经验、他山之石,写出一个初版“手册”,然后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修订,并在工作完成之后,修订一个定版”手册“,成为相对成熟的下一次同类工作的操作“手册”。

但这项工作的现状是,宏观要求很多,但具体操作手册缺乏,工作之前因为时间紧,而且缺乏对“手册”的意义、必要性的正确认识,所以每件工作都在“摸索”中前进,这才是造成小错误不断的重要原因。

我们经常说“制度建设”,其实“制度建设”一般都是宏观层面的建设,对操作性要求很强的工作,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操作手册”,即一整套流程科学、责任明确、要求清晰的具体办法。

如果每件工作结束,都能完成这样一个“操作手册”,这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的制度建设。如是,工作才能摆脱个人水平的差异,而无论谁做,都保证同样的结果。

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操作手册”,这是经验的第一重价值——制度建设价值。进而,在单个或者一系列“操作手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理论抽象,形成专题论文,就使经验有了第二重价值——理论研究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验与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