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个月,暑假就要结束。每个假期,大宝所在的小学都会发这份家务劳动记录表让家长监督孩子做家务。我家的虽然还没填写,但在我“降娃三十六计”的作用下,大宝每天至少做一项家务,而且心甘情愿,不需要任何物质奖励。
说到做家务,哈佛大学曾用了75年来做一项追踪调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另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2万个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发现:
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出27倍。
而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则在其著作《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说:
孩子们不会在第18个生日的午夜时分,魔术般地获得生活技能。童年应该是训练场。
她认为掌握会做饭等生活技能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作业、钢琴课和竞技体育”,是人生能否成功的前提。
所以,要想孩子成人又成才,重点之一就是要让他们从小从做家务开始习得生活技能。
做家务带给孩子的重大影响
1.完善自我效能
20世纪7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概念,这是一种“我觉得我可以,我觉得我行”的心态,意味着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及把控局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自我效能的建立取决于童年时期反复试错的机会,对孩子来说,试错最好的体验场就是参与到做家务中。
父母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些孩子帮忙做家务,得到父母肯定后,孩子们身上好像带上了一层“特别的光”。
2.找到生活的意义,摆脱焦虑感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当一件好事不可控制时,人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所谓“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人在预感无法控制局面时,陷入被动状态的情形。比如,被父母照顾得很好的孩子,从未能有“主动做事”的机会,孩子没办法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意义,结果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容易“被动、抑郁、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儿童做家务是未来成功的基本要素。做家务会给孩子带来一种“能做、会做”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觉得自己是勤劳的人,而不是废物。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患有焦虑症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数正在增加。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认为,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动手能力差很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
孩子自己动手做的饭菜,吃起来格外香,和吃家长做好的饭菜感觉是不同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的自豪和满足是直接搭乘缆车到达山顶所不能比拟的。
3.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性
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纽约大学朗格儿童研究中心的临床心理学家贝里指出,2到3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帮忙做家务了,比如吃饭时帮忙摆碗筷、把衣服放到洗衣篮里。她认为,大多数8岁大的孩子应该会做炒蛋了,家长只需要在一旁稍加指导即可。
耶鲁大学心理学及儿童精神病学荣誉教授凯兹丁认为,在风险更低的小事上重复鼓励孩子去尝试,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很有用,做家务就是一项让孩子走向独立的必要技能。
综艺节目《少年说》有一期是一位儿子吐槽妈妈让他每天做完作业后还要“刷碗、擦地、摘菜、做饭”,他请妈妈“能别再逼我做家务了吗?”
妈妈拒绝了他,理由很在理,值得众多家长学习。
“生活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做家务可以锻炼你的动手能力,可以培养你的感恩之心,让你有爱心、有耐心。”
现实中,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和时间很少
有一份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
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生活中,我们为孩子代办、包办了太多,斯坦福新生教务长朱莉说:
我们不让孩子自己起床、负责保管财物和做饭之类的所示,除了为了表达爱,为了让生活轻松、安逸,恐怕也是为了保证把事情做好,有时甚至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另外,也是因为孩子还要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许多课外活动,没时间做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我曾经也是一位包办妈妈,比如,早上起床嫌弃大宝穿衣服慢,直接给他穿好,出门时候嫌弃他穿鞋子慢,也是直接包办……更别说让他参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直到过度养育的弊端慢慢显现,他自理能力差、不够自信、无感恩意识……我才意识到,我的养育方法出了问题。
怎样教孩子做家务?
朱莉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介绍了她一位朋友创立的行之有效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一共4个步骤,简单实用。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
现实中,很多父母止步于此,默默不说直接就帮孩子把他们该做的事情给做了。朱莉说,人类进化的本能中默认了孩子在童年时便能学到各项生活技能,而如今因父母的过度养育使得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被剥夺,因而出现种种社会不适应症。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
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是一个父母示范后邀请孩子加入的动作,既重要也必要。有些孩子可能因长期被包办而信心不足,这时父母陪着和他一起做家务,能给他一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第三步,我们看着你做。
既信赖孩子,也让孩子感觉安全可靠,家长放手是一个逐渐的淡出过程。
第四步,你独立完成。
这一步最为关键,一定要放手,在把技能交给孩子后,确保环境安全可控的情况下让孩子做主。
怎样让孩子做家务?
你可能要说,做家务是很好,我也叫了孩子做家务,但问题是孩子叫不动,他不做啊。对于从小没有培养起做家务习惯的孩子,要让他们习惯去做这事,确实是个问题,分享我的方法给你。
第一,运用社交影响力,激发孩子的从众心理
心理学上有“从众效应”,很多时候人们决定要不要做某件事,最终是看周围的人是不是都这么做,因为每个人有想要融入社会的强烈意愿。
孩子也会有从众心理,要让他做家务,只要每天多在他面前多说一两句描述但不带评判的话就行了。
比如,昨天吃饭时,当着大宝的面,我和孩子的爸爸说:“黄恒毅妈妈说他们家的早晨是黄恒毅做的,味道还不错”。
今天吃饭时我又和孩子爸爸在大宝面前提到大宝的某位朋友自己洗内裤,已经洗了几个月了。
然后,某天我在厨房切菜时,儿子跑进来说;“妈妈,我要学切菜。”我说好,教他。
第二天,他又来说要学炒菜;
第三天,学炒鸡蛋;
……
有时候我会和孩子爸爸讨论一些社会新闻,比如那个因为被父母过度照顾什么都不会的人,在父母死后活活饿死,我家孩子就在旁边听着我们反复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都代办了,那不是爱,是害了孩子”。
就这样在家庭里营造出一种氛围,让孩子觉得“其他同龄人都这么做了,我最好也这样做。”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耳熟能详的 “好几亿人都在用的某某APP”这种广告,这就是社交影响力。
第二,通过设置“默认选项”,引导习惯养成。
要让孩子坚持做家务,还要把它变成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关于习惯养成,行为科学家的解决方案是:把需要引导的新习惯变成默认选项。
比如之前吃饭时,我会替大宝拿好碗筷甚至盛好饭,夹好菜,后来从某天开始,我就不再为孩子做这事,刚开始他会不适应,会有抗议,但你坚持就好了。
还有洗自己的内裤,有时候孩子推说累了不想洗,我由他,但不帮他洗,即使放到第二天,还是得他自己洗。
还有照顾宠物仓鼠,给它们换水、喂食等,这些都是默认了由孩子自己做。
久了,成了惯性,慢慢地,养成了习惯。
第三,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递进。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好久都不收拾屋子,某一天随手把桌子整理一下,然后就注意到地上有灰,于是拖了一遍地,再之后就开始收拾厨房。结果不知不觉,你就来了一场彻底的大扫除。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人们喜欢保持一致性,一旦开始做某件事情,就会去做其他相关的事情。
用到做家务这事上,要让孩子多做家务,不妨从很简单的小事情开始,比如帮忙倒垃圾、收衣服、叠衣服等,先推倒他心理上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其他的,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第四,用荣誉感说服“心”,用“自我效能感”说服“脑”
当要说服孩子接受做家务习惯时,一定要提前想清楚,是说服孩子的“心”,还是说服孩子的“脑”。所谓说服“心”,就是动之以情;所谓说服“脑”,就是晓之以理。
在说服“心”的时候,父母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总用警告的姿态。比如说,“再不怎么怎么做,你以后就会如何如何”。但研究发现,要让人做某事,最好能让他们看到希望并激发荣誉感,孩子也一样,任何人都喜欢“自动选择”而非“被迫执行”。
比如我家的大宝主动打扫卫生时,我会肯定他“是家务小能手”。相比物质激励,他更乐于接受这种“荣誉称号”。
心理学中有个“自我知觉理论”,说的是大脑会根据最近的行为来判断自己的态度和感受。如果你和孩子说,做家务就给钱,他可能觉得自己做家务就是为了钱,而不是他主动帮忙分担家务。所以家长要孩子做家务时,慎用物质激励。
而说服“脑”的话,一定要让孩子获得“自我效能感”,就是让他能清楚地知道“我这么做,能有什么用”。
比如我会和孩子说,做家务特别能锻炼脑子,每次做家务都是在进行脑力训练,我家孩子特别愿意“让大脑得到锻炼”,他从做家务中能得到了自我效能感,就更乐意做。
最后,放弃完美主义,接受混乱
有时候,家长想帮孩子做所有的事情,一是担心孩子的安全,二是家长可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家长会觉得,自己做可以做得很好,而孩子可能做不到那么好。比如,有时候孩子洗碗,可能会把碗磕碰了,会把水溅满地……叠衣服时,可能会形状怪异,乱如团布,但如果你对这些表示嫌弃并当场直接动手干预,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会让他沮丧而不想再尝试。
可以找机会和孩子一起做,再次示范并平静接受孩子尝试的结果,要相信,只要孩子尝试了,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总之,家长要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孩子去尝试,去失败,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把事情做好。
我2岁的二宝,在我扫地、拖地的时候,也吵着要做,我就让她一起参与进来,我打鸡蛋的时候,她看这,说要“试试”,我就她体验了,尽管让小娃娃“帮忙做家务”更多的是添乱,但这是孩子和我们的必经阶段,现在她已经学会了这个年龄段该有的各种生活技能,比如自己穿衣服、鞋子,吃饭、把脏衣服放到洗衣篮、把垃圾扔到垃圾桶……所有的孩子,包括成人的成长都是这样,需要经历混乱,才能走向成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总有一天孩子得自谋生路,从小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愿意做家务,就是让他们独立的好方法。如果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和我们自己做好准备,那双方都会追悔莫及。而且,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