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济课》读书笔记:哈佛面面观

天坛公园

作者 I 西达雅

                                                                                        1

                        哈佛的访问学者

今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关于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的。《哈佛经济学》这本书中提到,哈佛大学每年都会引进数百名访问学者,但是这些访问学者的工资却并不是由校方支付,而是由第三方来赞助,跟哈佛没有半毛钱关系。

对哈佛来说,访问学者到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们能够增加学校的“人气”,增加哈佛的社会资源。书中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成员,往往都是先做访问学者,再进入肯尼迪学院或商学院给自己镀金。我想对于上述这些访问学者来说,能进入做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首先名声上就响亮亮的,其次还可以以此为跳板,去到次一级大学做“鸡头”或者回到政界谋晋升,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吧。


                                                                          2

                                猪头俱乐部

哈佛大学有一个神秘知名的精英俱乐部——坡斯廉俱乐部,俗称“猪头俱乐部”。

猪头俱乐部位于哈佛大学马萨诸塞街奥古斯特服装店的二楼,门上印着“坡斯廉”字样,还刻了个猪头。这个俱乐部每年只招收10人,仅限男性,入会资格严格按照家族背景塞选,实行终身荣誉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家族就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而他的女婿白宫发言人尼古拉斯•朗沃思也是。

作者拿这个俱乐部和中国古代的天地会做比较,让我脑子里的形象明朗起来。但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天地会聚集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目的是造反。而猪头俱乐部则算是精英阶级,入会的都是各家族大佬的子侄,社会影响力、资金实力都很雄厚。哈佛历年来大笔捐献都是出自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可以说是哈佛的金主也不为过。哈佛大学不像国内大学多是政府出资,其捐献资金占了很大一部分,资本社会向来是有钱的人说话。而哈佛的猪头俱乐部就是权利集中体。

其实很多人对这个俱乐部知之甚少,他们很低调神秘,有点像是教会。猪头俱乐部的入会仪式阴森诡异,按照规定,每一个新会员要身穿寿衣(死人的衣服),由一名陌生人为其进行祈祷。罗斯福曾说过入会仪式给他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将遭到屠杀,但我的心中充满快乐。”这种仪式感,像天主教的洗礼,经过了这么一遭,就是一家人了,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


                                                                          3

                            吃饭俱乐部

还有一个很意思的俱乐部,名字叫“吃饭俱乐部”(我也不知道这名字怎么翻译得那么入大流)。吃饭俱乐部传统上禁止女性成员进入,这一点一直一来都带有很大的争议,像前总统亚当斯、罗斯福这样的大人物都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天知道他们加入那么多俱乐部除了受益外还需要履行什么样的义务)。

哈佛的吃饭俱乐部看上去似乎是一个维护工资、党派观点的秘密组织,有点像耶鲁的骷髅会和全美的共济会。这样说有点太抽象,换个比喻吧,这个吃饭俱乐部大约等同于我们国内每个单位里边工会的性质,但是我们的工会职能太过于形式化,中秋发袋米、春节发罐油,实在令人难以启齿,而国外的工会够意思得多,工会会为工会成员谋福利,会组织游行、罢工等等以期得到更公平的待遇。



                                                                          4

                          哈佛的义务教育

作者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他对比美国的义务教育和中国的义务教育,说中国学生在大搞“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候,美国的学生正在考虑今天的音乐会演出,明天的风景写生,后天的篮球赛或者棒球赛。

这么一对比确实让人有些心酸,中国的学霸申请国外的大学,往往因为公益活动不积极、体育成绩不达标、艺术细胞较缺乏之类的原因被拒之门外。美国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甚至大胆发言的表达自我的能力,我们的学生却只知道埋头苦读,题海战术,拒绝早恋。两相比较差距甚远。


作者按

本来只是想学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在图书馆借了《哈佛经济课》这本书,原以为很枯燥,谁知道书中讲了很多经济现象,读起来很有意思。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文章整理自己的知识系统了,就从这本书开始吧,读书,记笔记,每天更新那么一点点的知识量,聚少成多,汇河入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哈佛经济课》读书笔记:哈佛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