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60】:成大事者如烹小鲜,从不盲目求神!

道德经【60】:成大事者如烹小鲜,从不盲目求神!_第1张图片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六十章

一、原文(通行本)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二、译文

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

以“道”治理天下,鬼怪起不了作用;不但鬼怪起不了作用,神也不伤害人;不但神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伤害人。

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人民可以享受到德的恩泽。

道德经【60】:成大事者如烹小鲜,从不盲目求神!_第2张图片

三、拓展思考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影响力最大的名言之一,1987年,曾被美国总统里根写入国情咨文中。

他在咨文中说:“在别的宪法中,政府告诉人民怎么做;在我们的宪法中,咱人民告诉政府怎么做”。一时间,《道德经》一书畅销全美,引起了强烈反响。

煎烹小鱼与治理国家看似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其内在的规律非常相像。

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一样,有三个关键点。

01:备好调料,油盐酱醋一个都不能少;合理调味,不可过咸,也不可过淡

上一章讲:“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一个人只有具备无法估量的“德”,才能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曹操急于统一,败走华容道,便是此理。

02:掌握火候,猛火煎蛋,慢火煎鱼,小鱼骨脆肉薄,用火不能太猛。

治理国家不能按照统治者的个人喜好瞎指挥,而应遵循客观规律,不可使用过于刚猛的政策。大秦帝国没有把握住火候,所以国祚仅十四年。

道德经【60】:成大事者如烹小鲜,从不盲目求神!_第3张图片

03:不可频繁翻动,否则小鱼会骨离破碎。

治理国家要以不骚扰百姓为治国之本,非常忌讳朝令夕改,忽左忽右瞎折腾,令百姓无所适从。建立新朝政权的王莽,政令频繁,且朝令夕改,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以上三点,究其本质,依旧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只不过老子以煎小鱼来说明,更形象,更生动。

另外,本章同时提到了“鬼神”。全书八十一章只有本章提到了“鬼”字。老子是不是无神论者,没有明确的说法,恐怕只有问老子本人才能知晓。

道教和道家是不同的,张道陵创立道教,教徒是交叉信仰的,既信仰老子之道,又信仰神仙之道,这一点与其它宗教不同。

老子本人是不信奉鬼神的,他信奉的是“道”。

第四章讲:“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二十五章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第三十九章讲:“神得一以灵,神无以灵将恐歇。

”“道”是万物的本源,在混沌未开天地形成之前,“道”已经存在了,它不借助任何外力,循环往复运行永不停歇。

老子认为,眼前这个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道”创造的;神有道则灵,神无道则失灵。

因此。老子在本章讲,如果能像煎小鱼一样,以“道”治天下,鬼神便起不了作用。以道治理天下,天下没有非分的欲望,没有无尽的战乱,没有奸诈的智巧,人们都回复到自然的本性。

正如第十七章所讲:“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以“道”治天下,天下一片祥和,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哪还用得着求神?百姓淳朴自然,没有非分的欲望,没有奸诈的智巧,鬼神又有什么作用?圣人又有什么作用?好的统治者从来都是“悠哉悠哉的”。

本人认为老子所指的“鬼”,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鬼神,还指春秋时期,那些尔虞我诈、结党营私、不关心民众疾苦的权臣们。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欲望滋生焦虑,焦虑滋生侥幸,侥幸容易盲目求神。 事业不顺时求神,家庭不和时求神,生不出儿子时求神。


道德经【60】:成大事者如烹小鲜,从不盲目求神!_第4张图片

岂不知“凡人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求善果,而忽略了修善因;菩萨修善因,不求善果,因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人生真的不必那么焦虑,那么侥幸,只要顺应天道,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我相信,生活欠你的,最终都会补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60】:成大事者如烹小鲜,从不盲目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