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

我们必须严肃看待以下这件事:“人类最重要的精神特质就是,终其一生都能够保有童心,因此才变得富有创造力”。如果我们可以总是用成熟的人性,来解放自己内心的孩童活动,我们就会是诗人或艺术家了。对于总是当个沉稳的人,也就是现在三十多岁拥有更成熟概念的人,无法再像孩童那样,在内在中如孩童般地使用思考、感受及意志力。那么,他永远只是个沉稳的人,对教师而言,这并不是生命合宜的情境。——摘自《实用教学指引》[德]鲁道夫·施泰纳

上文是在周四的教师会上,读书学习环节读到的一段话。关于这一段,大家感触颇深。当我看到此句,再次联想到以前读过听过和这段话类似的一些东西,东一片西一片太零碎,整理到这里供大家品味:

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毕加索
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青原行思
任何年幼的动物,自然界中的任何东西都是无意识地完美的,但人是有意识地不完美的,而这就是光荣所在。从那个不完美中成长出来,从而进入有意识的完美,这就是人的生命的目的,而每个人必须自己去完成它。——克里希那穆提
施主问和尚:“您得道之前,做些什么?” 和尚说:“砍柴、烧水、做饭。” “那您得道之后呢?” “砍柴、烧水、做饭。“ “那您得道后,没有改变呀?” 和尚说:“改变了。我得道之前,砍柴的时候想着烧水,烧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得道之后,我烧水的时候想着烧水,砍柴的时候想着砍柴,做饭的时候想着做饭。”——这谁写的?
你的主课,有呼吸、有转换,孩子们也有动静变化。最需要调整的地方反而在于:太稳了,稳到从头至尾就像一条没有波动的直线。可以这样稳说明你有掌控力,但是如果状态只是维持在中间是无法体验生命的,因为生命本身是起伏不定的。作为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安宁的时刻,让孩子们平静;也需要创造高潮,让他们兴奋。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体验如何从“嗨”到“平静”的过程,而非“立刻!马上!”平静的结果。教学之中、课堂之上如果没有给到孩子张力,孩子们就会在下课后,在老师看不见的地方和同学冲突,或者直接在课堂上挑战,用其他各种方式来寻找张力。——皮欢

也许最后一段话的主人听说的人不多,没关系,不是你知识量不足,也不是你涉猎匮乏:他是我的同事,资深教师一枚。这段话是他看完我的主课之后给的反馈,听后深以为然。虽然他的这番话和前面几位说的内容不太类似,但是他提到了第一篇摘录的“沉稳”。见解独到,不得不服,所以也记录在此,有空了可以回头看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