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邝桂源 发表时间:2017年8月20日
为何多数互联网创业项目是“虾扯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相信有不少人讨论过,得出的结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没融到钱、后续资金不到位、市场推广不力、市场环境变化、团队纷争、技术储备不足,等等。
可是,这些是真正的问题吗,或者说是核心问题吗?
未必。俾者认为,这里面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多数创业者只会扯“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却不知道何为“互联网思维”。
让叔告诉你们:互联网创业思维其实就是“挟市场而令供应商”。
这也是为何多数互联网创业项目要烧钱,圈用户。但是迄今为止,能成功的项目仅限于消费领域,且是以个人消费为主的少数领域。
下面以近年来热得烫手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案例,来聊聊项目成功与失败的核心问题。
案例一:京东
说到互联网,绝对离不开电商。说到电商最受争议的非京东莫属。从京东初期的3C卖场模式、接着亚马逊模式、到物流地产商、到最新鲜出炉的金融服务商,每一个阶段都被众多”专家“指责和唱衰,当然也有不少”专家“吹捧。
京东的发展,与过往其他项目的发展历程有相通性:以优惠的价格销售一定质量的产品--获取一定忠实客户--签订更多供应商--取得更低商品价格--扩大销售优惠力度--获取更多忠实客户--......,类似的发展路径。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刘强东先生有自己的坚持和远见,力排众议的提前投入资源构建自营物流体系和金融体系,以保证客户购买和服务体验。这也是京东与天猫/淘宝、国美、苏宁等的竞争优势。相对与其他电商平台把物流外包,京东的物流自营体系对服务质量更有可控性,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利润更客观,且具有巨大的物流服务外延性的机会。
在这里,也不得不吐槽一下,刘强东先生自建物流基地,也是抓住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及未来巨大溢价的机会,不但是一个稳赚不赔,而且价值每年增长的优质资产,完全get到了地产开发的精髓了。
各位看官可能被媒体各种强哥/东哥的花边新闻给看晕了,其实京东的崛起并没有过多的意外,因为:
1、中国的零售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零售区域、零售体量、零售商品等都在不断的扩大,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2、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电商占领现有主要市场,已经形成利益固化和购物体验僵化的问题,消费者需要有更优质更便捷的购买体验和服务,京东发展和抓住了这个需求;
可以对比一下其他电商平台:聚美优品、当当、国美、苏宁等等,无一例外向阿里系学习,包括商铺体系、客服系统、物流系统等等。笔者认为,你的对手已经做的很好了,你能做的比你的对手更好?这不是瞎扯蛋吗?
不过近年来苏宁在改变,发挥线下门店优势,给用户更多的使用体验和商品就近配送服务,实践线上线下结合的发展模式,已逐步凸显效果。
京东的发展给了行业很多启发:
1、没有任何市场是饱和的。即便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和行业,也存在众多商机,原因在于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永远追求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突破点。
2、第一步是能圈住一批忠实用户,并且能留住客户,即所谓种子客户。这些客户会成为最好的宣传者和正面典范,会影响周边的人并发展成为新的客户。
3、创始人需要有主见和坚持。不想卖掉项目或项目死掉的创始人,就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发展,即便错了,也要错到底。
4、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一定是跟钱相关,能省钱是最重要的。
案例二:单车租赁
笔者很反感用”共享单车“的说法,分明是资助式单车租赁。这是2016年始最火热的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
单车租赁的公共原因很简单:
1、公共交通解决不了到家的需求,所谓最后一公里,目前只有单车、摩托车、出租车和11路可以,不过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很高;
2、每个人都有需求,关乎上至80岁下至12岁,市场大的超乎想像;
3、地图、定位、支付等关键技术已经成熟,单车租赁只是把这些技术集成在一个平台,放出单车即可,连维护都省了。
从数十个单车租赁项目的投入可以看出,前期投入的资金量在百万级,几乎算是草根都能做的项目,即可应征以上三点。由此,单车租赁发展到今天,变成了单纯的比投放量的竞争。
笔者曾算过一笔帐:
单车价格(车体+智能锁等),百万辆采购的话成本在300元以内,以采购一百万辆计算,每月投放十万辆,每月折损10%,第一月三千万,第二月三千三百万,第三月三千六百万,......,第十二月六千三百万,一年五亿五千八百万;
平台开发及维护,以四千万算,每月维护费四百万,第一年投入九千万;
人员费用,以两千万一年计算;
第一年合计投入六亿七千万元,注意,这不是一次性投入,单车的采购还可以由生产企业垫资,三个月账期是行业惯例。
每辆车每天被使用五次,每次费用平均一元,每页单车收益为一百五十元,以十万辆起步计算,第一月一千五百万,第二月三千万,第三月四千五百万,......,第十二个月一亿八千万,一年合计十一亿七千万!
即便每天的使用量减半,一年的收入也有五亿八千万以上!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最多一年半就收回成本,还有什么生意这么有赚头?
当然了,单车租赁项目有两个致命点:
1、短时间内投放数量要大,要准确投放在人流大的出行区域和点没有十万级的投放,可以说必死无疑;
2、忽略维护,维护包括单车的维修、停放管理等等。这一点其实是流氓行为,即把单车租赁服务提供放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成本,甩给了社会和个人。
单车租赁项目给了行业一些启发:
1、降低乃至取消服务过程的人力投入,把服务标准化和网络化;
2、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和设施,把成本尽可能的甩给社会,流行的说法是激活闲置资源;
3、技术跨界。只有网络平台是没有竞争力的,只有线下资源也是烫手的,只有把网络平台与线下资源结合,以应用到具体的行业才能产生效益。
案例三:足迹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反面教材,足迹是一个非常好的失败案例。
先看看足迹是干什么的。名字起的不错,一下子表达了项目的方向:记录生活。记录的方式很多,照片、映像、声音、文字,或者以上的混合。
足迹火起来很意外,据说是某领导去参观了一下,就一夜爆红。
足迹冷下来也很意外,不知为何销声匿迹了,连网站(PC)端还停留在”版权所有@ 2014 上海如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足迹这个项目有天生的玩票的意味:
首先,它提供的功能绝大多数已经在微信上有,更不用说正在兴起的小程序了,完全可以cover它;
其次,除了好玩,还有什么其他吗?没有了!没有多少人能长期保持一个兴趣点,足迹被抛弃也就合情合理了;
再其次,提供的服务跟钱无关,即用它和不用它没有经济上的收益和损失。直白地说,对多数人来说没有价值;
最后,不能快速圈住大批用户。区区数十万用户,还不是天天在线的用户,能有多少价值呢?千万级用户还有一定的价值。
对足迹的看法并不是今天才有,在第一次听创始人介绍项目时,其稍带悲情的说辞、打感情牌的服务内容已经令笔者不敢恭维。商业社会最忌讳就是以感情来做生意,或者以感情俘虏用户。那是做公益的方式。
对照一下你的项目吧,如果不是日常消费领域,赶紧掉头或止损。别看了,说的就是你,还有你,投资机构。
以上槽点不针对具体项目或具体个人,如有冒犯,万望见谅。
那么,什么样的项目是靠谱(不是扯蛋)的项目呢?
第一、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领域,比如教育、零售、就业、医疗、健康、饮食等;
第二、能解决时间和金钱的服务和产品,要么节省时间,要么节省成本;
第三、技术跨界。别以为是BATJ搞技术出来的就是牛逼,如果不能结合行业技术应用,其实就是个P;
第四、能快速圈定客户的商业模式,钱多有钱多的做法,没钱有没钱的做法,只要能短时间内俘获数量级的用户,这种模式是互联网创业项目的基础。
举例说明:
互联网教育项目,通过音频分析技术,生成标准化的参照图示,受培训者上传演奏的录音,在线提供图示对比,标注错误及不足之处,提供后续的训练建议。
笔者将另择文分享该项目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