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新闻编辑室·第四日

什么是信息整合能力


今天,C老师以前的一位徒弟从《NR报》F市新闻部转来我们G市新闻部。我和另外两位实习生跟着他们去吃饭。可能饭桌上的各位年龄相距不远(最大差距应该不超过五年),连C老师也不过是入行三四年,于是饭桌上很自然地从年龄资历就聊起了媒体人之后的职业发展问题。


C老师说媒体人过了几年很多都跳去做电商了。我一听,就想起了之前在知乎看到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分析电商里出现越来越多媒体人这个现象。于是我反问:“那电商行业需要的媒体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这时C老师懵了一下,回答说《NR报》出来的人都勤奋好学啦,肯吃苦啦……但我觉得这个回答太不具备媒体人的特性了,这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的基本素质却不是媒体人独有的,我不罢就,继续问。后来C老师再想了想说:“那应该是整合能力吧。”我听到之后似懂非懂,整合能力具体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不清楚,也忘了继续问老师。


我当时是想,信息整合能力也许就是如何把一些零碎的信息和线索整理合成出一个完整有逻辑的故事,就像是把一堆地图碎片重新拼合出一幅地图,还原事情的本质。


但是我现在坐在电脑前,回想了这两天发生的事。我觉得应该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跨媒介转换与多线程收集。今天下午,另一位S老师让我把两个视频整理成文字稿发给他。不仅是台词都要打成文字,还要把你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这其实是将视频内容转换成文字内容。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观察到老师把视频交给我之后,他利用这段时间去联系更多线人。他的多线程收集信息的方式让我记忆深刻。也许把视频转换成文字稿很耗人力,但是我却可以保证信息在单位时间内收集得尽可能多,因为我把花费在视频上的时间转移到别人身上并且得到的产出(视频变成文字后,我得到的是一篇直观有逻辑的文字稿),比视频更直接省时地得到新闻素材。


2.事情的后续发展预测。把线索整合理顺出故事后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就相当于我站在现在这个原点,我利用线索(现在),找到故事(过去),但是下一步是需要延伸进行推测(未来)。


我之所以想到这一点是因为我昨天晚上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微博热门榜上有一条#大妈纽约跳广场舞被抓#,当时我就想起了周五办公室的老师们就讨论过那些大妈在广场上跳舞的声音很大很扰民,还在商量怎么测分贝。我立刻就把新闻转给老马看,觉得这是个可以跟现在的选题结合在一起的好机会。结果老马一看就说晕死,”我们这个题就是因为这个新闻啊姐姐”。我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给钻了。我拿着一个话题洋洋得意地给这群新闻老妖们看,殊不知他们早收风并密谋已久。看来一个在微博上炒得获热的话题也许在新闻界已经很out了!!!


也是,纸媒面对互联网这种即时性的新媒体,必须做到快人一步,预测到事情的发展方向,做出来的效果才可能让大家觉得是“新”闻。就像打橄榄球一样,守方面对前卫把球给夺过来,不是靠你的动作有多快,再怎么快,看到别人动了你才动始终慢一步。要抢到球就应该是通过揣测对方的小动作预测他下一步可能往左边还是右边躲闪,在别人动之前立刻往自己预测的方向动。


这种一叶知秋(= =这个词是这样用的吗?)的方式我在办公室里时不时都会感受到。那些老师虽然并不是说神奇到可知哪支股票明天会升哪个地方会爆水管(..),但是在讨论一个国外的趣事或者网上一些帖子的时候总会说“咦?这也许跟下去也许就会变成这样那样,也是个新闻。”然后我就看到了前几天说的东西,不仅是在《NR报》,其他报纸上也出现了。




之后的路?


C老师说,有些人觉得媒体人好像跳槽越跳越好,但是也有人跳得不好的。然后他就举了他认识的一位前辈,比他大一岁,年纪轻轻就是机动部的砥柱,十X届接见重大领导也是由他报道的,据说当年是某报社里最有潜力的记者。但是后来他还是跳槽到某通讯公司了。还影响到后来年轻记者的提拔(据说)...


“只有两种人适合做记者。一是家里不愁钱的,进媒体可以早几年锻炼多点;二是家里很穷的,出来的前几年赚的比同学多。”C老师继续说,“至于家里是中产阶级的,还是再考虑一下这个职业好了。”


我问,为什么记者前几年可以赚很多?别人答,也许是因为稿费吧。你写得越多就赚得越多。


似乎跟销售看提成也是一个道理。都是多劳多得。


可乐三巡后,都发现大家似乎并没有把当记者作为一个终生发展的职业,意见到了最后都惊人地一致:先在媒体场上打滚几年锻炼出能力后再转去其他行业。


吃完饭回来的时候和另一位实习生继续这个职业发展的话题。她是香港某名校的研究生,她妈妈打算让她明年回成都进中石油。她跟我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个职位啊是央企啊金饭碗啊如果能进就各种爽。她也这么觉得,但是就是觉得少了点什么,“感觉就像进去之后你就看到你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你的人生就这样了。”她还想去欧洲留学,但是又不想继续花家里太多钱了。


“我就是还想继续玩一下。”她看着电梯显示器上的数字说。


我心里也默默地回了一句“我也是。”


“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志趣和事业在哪里,这是一个逐渐清晰起来的过程。我想强调的是,你可能暂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必须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人世间充满诱惑,他们都在干扰你走向自己的目标,你必须懂得抵御和排除。事实上,一个人越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就越有把握找到自己真正要的东西”


——记今日在报纸上看到周国平的一段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习·新闻编辑室·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