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铜板的购买力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痴迷于老钱币的收藏。因为经济上的原因,目标只着眼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铜板。

      选择铜板收藏是觉得机制币铸造精美,不像方孔铜钱看上去简陋且易于伪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银币,铜板普遍价格不高,可以承受得了。不料在二十多年后的现今,机制铜元的市场价格急剧上扬,也导致大量赝品出现,高科技的作假手段叫人难辨真伪。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十多枚铜板,但那时候还没有收藏意识,只是将它们作为普通的玩具。有一次我得到一枚面值一文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觉得和其它十文铜板摞在一起不好看,就和别的小朋友做了交换。直到很多年后,我才用其它一些藏品,与武汉的一位朋友做了交换,方才重新获得。现在这枚一文湖北铜币的市场价格少说也有大几百元了。

      铜板是作为辅币存在的,十文铜币相对于一元银币来说,就是一分钱。但是由于后期大量发行,一百枚十文铜币并不能换来一元银币。

      以前我很好奇,铜板在其流通的年代里,其购买力究竟是怎样的?以前书读得少,也没有网络进行搜索,仅凭猜测是无法知晓答案的。好在当时有耳熟能详的《卖报歌》,其中一句歌词就是“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虽然有不同的面值,流通最多的还是十文的铜元,七个铜板就是指七枚十文铜元。“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估计还是优惠价,单买一份报纸可能要五个铜板,五分钱。

七个铜板的购买力_第1张图片

      《卖报歌》的创作与流行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候算是民国的黄金时期,物价较为稳定。从电影《十字街头》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政府是对洋钱进行了流通限制。影片中,赵丹拿出一枚银币交房租,包租婆说了句“洋钱不能用了。”虽然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发行了新的货币,但是除了外国钱币外,旧的钱币(包括晚清时期)依旧可以在市面上流通。

      我父亲今年八十五岁了,他现在常常回忆起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七个铜板”竟然也多次从他的嘴里冒出:“七个铜板,一根油条一块烧饼,一辈子忘不掉!”

      这件事情他过去从未告诉过我。再询问细节,他回忆说,小时候在同里古镇上,大人有时候会给他七个铜板,让他坐在家门口等候叫卖烧饼油条的小贩经过。小贩拎着一只大的竹篮子,里面放着烧饼和油条。不像是上海粗大的油条和北方的侉烧饼,烧饼和油条都是普通的大小尺寸。油条是四个铜板一根,烧饼是三个铜板一块。七个铜板,七分钱,一根油条一块烧饼,就是一个水乡小朋友的早餐。用现在的话说,幸福感满满的。

      我询问父亲铜板的样式,他证实当时基本上都是用的十文铜币,也曾经见过有二十文的大钱,不过他没有用过。铜币上的图案有龙和双旗。有龙的铜板应该就是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双旗的就是民国初期的开国纪念币。

      这段好时光应该是截止于1937年末。

      很庆幸二十多年前我收藏了不多的一些晚清和民国时期的钱币,看现在鱼龙混杂的收藏市场,我是万万不敢再出手了。 

七个铜板的购买力_第2张图片
父亲的记忆还停留在这条临河的石路上,那位拎着竹篮的小贩或许就要从中元桥上走了过来



2016-05-11 22:39:58|  分类: 钱币那些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个铜板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