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触龙到佐佐木圭一

    跨越千年的惊人一致

                      ——从触龙到佐佐木圭一

                                                                       


          最近我读了佐佐木圭一的两本书《别让成功卡在说话上》《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受益匪浅。《别让成功卡在说话上》是201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至今并未见到再版,我买到的是一本二手书。《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是我在当当网购买的电子书,2016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中译图书。

          佐佐木圭一是日本顶级沟通专家、广告鬼才、文案写作大师,他原本不擅长沟通和表达,在历经无数次尝试和失败后,发现了打动人心的语言奥秘,成为首位获得美国广告大奖“金铅笔奖”的日本人,曾于丰田汽车、东京大学等多家机构,进行了超过300次的以说话为主题的演讲。他被视为亚洲最成功的广告策划人。 佐佐木圭一的成就在于他总结了在人际交往中,让对方从no到yes的三个步骤和七个突破口。

          三个步骤是:第一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揣摩对方心理,估计对方会爽快说yes,那就直说。若估计对方会说no,那就先不说出口。第三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再来说服对方。

          七个突破口是:投其所好,儆其所恶,选择的自由,被认可欲,非你不可,团队化,感谢。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佐佐木圭一的说话技巧,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用的游刃有余。比如《触龙说赵太后》。我在这篇千古奇文中发现了佐佐木圭一沟通技巧,二者有着惊人的一致。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百度百科)。

          今天是周末,深夜无眠,趁此泡一杯香茗,和大家一起“寻宝”。为了方便更多朋友阅读,此处采用了来自古诗文网的译文,正文附后。

          来,故事寻宝开始了。

          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触龙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

          ——就和佐佐木圭一总结的从no到yes的三个步骤一样,触龙进了大殿,并没有像有的耿直老臣那样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让长安君为质),因为他不用揣摩也知道太后不乐意,他打了一夜腹稿,准备好了符合太后和长安君利益的措辞。且看他老人家咋开场的。

            首先,他用了佐式第一大招:投其所好。对应的影响力法则是互惠原理。

            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太后年纪大了,除了辅佐长子赵孝成王政务、疼爱幼子长安君, 她最关心的可能就是自己的身体。 触龙比她可能还老(即使不比她老也以跛腿状向太后示弱,让太后起怜悯心),见面首先关心太后的饮食起居,这既是太后所好,也让太后不由自主以关切回应老臣的关切,伸手不打笑脸人,触龙一上来就把气氛缓和了。 太后说好的唾沫也忘了呸。

            触龙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

            ——在这里他用了佐式第四大招:被认可欲。 对应的心理学依据是互惠原理。 触龙为了让太后感觉到她爱幼子的出发点是被认可的,借口担心自己小儿子舒祺的出路(不是香港女星舒淇),向太后讨恩典。他的目的达到了。

        太后一个寡妇,孤独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大家都怪她不顾大局,把幼子的安危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丝毫没人在意她怀胎十月生养长安君的苦、长安君那么乖巧承欢膝下的乐,操劳半辈子,女儿远嫁,老死不得相见,长子为国君,整天板着个大王脸, 几乎享受不到舐犊之情, 统共这么一个小的在身边,他们还见不得自己好,要送去那么远当人质,一个不测就可能阴阳两隔。 难得有个德高望重的老臣站出来肯定她:爱子之心人人有之,男人且如此,何况妇人。这话说的多熨贴,多在理啊!

            所以太后委屈地笑了,眼里含着泪。先前的气势汹汹、正襟危坐、等待接大招的局面消弭于无形。心结打开了,太后的习惯性负面推断这种认知偏差也纠正了,下面老触的话自然可以入脑入心(之前她老觉得所有人都没站在她的立场替她打算,所以谁说怼谁,十级彩光易碎玻璃心)

          触龙:"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当头棒喝) 太后:"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相当坦诚) 触龙:"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自行脑补,公主的嫁车既高且阔,太后扑上去只能够到公主的绣履),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触龙在太后身边有耳目?不是的,定是国君告诉他的)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这里仍然是走佐式被认可路线,只是分析的层次更深了,从影响力法则看,有承诺一致的效果。太后在女儿燕后出嫁时依依不舍,但为了燕后好,还是祈祷女儿好好呆在燕国(不像有的母亲不识大体,动不动接女儿回娘家久住),触龙拿这件事问太后,这算不算是为女儿做长远打算,得到了太后的明确答复:是这样, 这就启动了太后言行一致的愿望,为后来触龙将太后一军做了铺垫。

          下面,触龙用了佐式最凶一招:儆其所恶。这里的影响力是权威法则和喜好法则。什么最权威?老祖宗的教训。太后最恶什么?长安君不得善终。触龙吃准了这两点,向太后发起了大招“排山倒海”!

          触龙:"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赵太后:"没有。"  触龙 :"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赵太后 :"我没听说过。"  触龙 :"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  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前面说了,有燕后的例子在先,太后已经被触龙戴上了爱子女并且善于为子女做长远打算的高帽子,承诺一致的法则让太后在遇到小儿子的问题上不得不一碗水端平。 同时,喜好法则的作用也得以体现。触龙描述了赵国建国以来,以及其他诸侯国被封侯子孙,结局都是后继无人,泯然众人,和前面太后对燕后在燕国生活的美好愿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太后对幼子的将来进行了权衡比较:是让长安君冒个小险离个小别去当一段时间质子,为国立功后回赵国稳做太平富贵侯爷,还是像老祖宗其他旁支封侯子孙一样不得善终?

          触龙这时候给了太后一个选择的自由,对触龙来说,太后做出的选择和他的选择,双方利益是趋于一致的:长安君赴齐国为质,解救了赵国危机,符合触龙和国君及众大臣利益; 对赵国建功立业,为长安君自己谋一个美好的将来,符合太后当下最关心的利益。所以,故事的结局很完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一百辆车?这是告诉齐国长安君这个质子后头有靠山、是优质不是劣质的意思?请自行参照秦国芈月母子为质和嬴政他爹为质的遭遇进行对比)。

          仔细阅读原文,我们还能感受到能增强影响力的语言诀窍:亲身经历和私密话沟通。 触龙和太后拉家常,起到私密话沟通的作用。帮太后回忆送燕后出嫁时不舍的哭泣,祈祷时希望燕后不要被休回赵国,这是取太后的亲身经历。 至于触龙拜托自己孩子的事,作用是通过暴露自己的阴暗面对太后表忠心,直接把自身归于太后一个团队,让太后有了触龙是自己人,他说话肯定会站在自己角度考虑的感觉,这就是佐佐木圭一的第六招:团队化。

        佐佐木圭一总结的七个大招的最后一招,感谢,触龙并没有直接说出口,而是利用国家大义让太后领悟到了谢意。  好一招大音稀声,无招胜有招!估计触龙后来在向朝堂上的国君和大臣传达太后旨意的时候,并没有说太后是被自己说服的,而是太后为了国家、为了国君主动转弯答应以长安君为质的,毕竟之前太后发飙只是在内廷对近侍,外人何以得知?这样一来送长安君出城那天,感谢的山呼定让太后顿感自己做出了无比正确的决定。

        附:原文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e7f9a783a1.aspx古诗文网

          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3)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4)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5)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6)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7)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8)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9)之数,以卫王宫(10)。没死(11)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12)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14),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18)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19)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20)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21)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触龙到佐佐木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