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反射弧的人生

记得看过一个笑话,大意是说鲸鱼太过庞大,在其尾巴上扎一下,很久之后痛感才能到达脑部,形容一个人的反射弧太长,神经大条。

我一直是个神经大条,可以说感知愚钝的人。

总是羡慕有一些人,一件事,一句话,瞬间就能了然其意,深知精髓。而自己则是在很久之后,某件事的触发下才能有一些体会。

就比如,一直以来,茶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那种荷花池中,临水亭阁,四面纱缦,随微风轻翻。亭中一几,一壶四杯,茶香袅袅,这才是我心中的诗意

我也曾一直努力想做一个能品茶的人,这么多人能品出清香甘甜,我也一定要感受一下。结果尝了好多同事,朋友推荐的"好茶",除了苦涩味,一股树叶的味道,说好的清香呢,说好的甘甜呢?

最后我放弃了,看来品茶和品酒一样,只能是个人爱好,我只能做个俗人了。

直到去年去云南旅游,有一个项目是"白族三道茶"

三个身着白族服饰的姑娘演示一系列茶道的表演。

介绍最后一种茶时,为首的姑娘示意各位游客喝一口手中的矿泉水,问道:你们的水是什么味道,有甜味吗?     游客们摇摇头,就是普通的水。        

接着,另两位白族姑娘起身为在坐的游客们倒了一杯泡好的茶,汤色泛黄,饮入口中微苦。

为首的姑娘再次示意大家,"请再喝一口你们手中的矿泉水"

这次居然入口的矿泉水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有了甜味,而我也是第一次理解了"甘甜"这个词的滋味,不是加了糖的甜,不是果甜,不是蜜甜,是味蕾对没有任何添加的水产生的甜,清洌而不腻。

为首的白族姑娘说这就是"回甘",茶叶的苦尽甘来

我仿佛被点化的六世祖般顿悟,愿来这就是茶的滋味,原来品茶也是一种对人生的玩味。  

经过这次云南旅游白族三道茶简单直接的"品茶教育",我才学会怎样细细品尝各种茶的滋味。



小时读《红楼梦》会被曹大师描写的那个瑰丽的世界所吸引。

那如梦如幻的大观园,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园林,那娉娉婷婷的贵族少女,那些传统隆重而又繁复的礼节,那些闺中少女文雅而富有情趣活动,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宝黛钗似有若无的爱恨情愁。

这种古典名著给我的感觉确实很震撼,但总感觉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我自己的视野和大脑里从不会出现的梦一样,很美很朦胧。就像一团浓雾笼着的水晶一样,我知道它很美,但是我感受的美只是它让我很眩目,再深一些的感受实在是感觉不到。红学家们口中,什么宝黛的痛,什么现实的残酷。什么人情的冷暖完全看不出来啊,为什么紫娟的一句玩笑话,宝玉会大吐大闹得病;为什么黛玉因为两块手绢就珠泪连连;为什么黛玉来自己姥姥家都要小心翼翼,怕让人笑话.......

当我走入社会,遭遇人情冷暖;走入情感,经过分分合合;走入家庭,面对家长里短的时候,再回首读它,才明白了黛玉为情夜不能寐,寄居舅舅家无所依赖的不安全感,那种恋爱中的忽喜忽悲,宝黛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痛;迎春夫家百般羞辱的苦。。。才明白曹大师的伟大,居然一部书写尽了人间百态,各色人生。

有时会想,总有一些人,在我这样的人懵懂的时候,就了然一切,选择了自己想要的道路,而自己总是在磕磕绊绊,百转千回也只能遥遥的望着别人的背影。我不知道那些前面的人是否是如我所见的一般一路欢欣,而我总是在一些不安,不确定中,让自己迷茫,彷徨,逃避,不知是天性还是原生家庭造就。

那一天清晨,我看着镜中的自已,镜中那个人眼神茫然,空洞,前半生中如水般逝去的日子里竟然没有多少让自己骄傲和纪念的日子。如若当年16岁在小院中读书的自己,是否想到过十多年后的自己就是镜中那个披头散发,圆脸象腿,眼神空洞的女人。

总得做些什么吧,即使大千世界,我为蝼蚁,那么总要留下些痕迹证明我来过吧。

即日起健身,读书,旅游,努力工作,即使晚了些,即使人生的反射弧长一些,就像有人说过,有目标就现在做起,大不了大器晚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反射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