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脊高檐,烟雨水乡。河埠廊坊,依河成街。此次我也算是因祸得福,去了很多家乡周围的江南古镇。每个地方都很相似,但每个地方却又都很不同。同样的青石板路,不一样的亭台楼阁;同样黑瓦白墙,不一样的傍水小镇;同样的小桥流水,不一样的吴侬软语。
重脊高檐,烟雨水乡。河埠廊坊,依河成街。此次我也算是因祸得福,去了很多家乡周围的江南古镇。每个地方都很相似,但每个地方却又都很不同。同样的青石板路,不一样的亭台楼阁;同样黑瓦白墙,不一样的傍水小镇;同样的小桥流水,不一样的吴侬软语。
昆山千灯古镇
初到千灯,我先随手照了一张水墨江南。清一色的黑瓦白墙,没有太多的装饰,依傍着河畔,倒影细碎。绀碧色的天,浑浑然倒映如水中铺洒开来,水面如同宣纸一般细薄轻软,天空的倒影如同水墨颜料般肆意蔓延开来。没有多余冗杂的色彩,可不就是一幅纯粹的水墨江南之图。
水面平滑如镜,镜面上的船儿划过,搅碎一池倒影。船上穿着亮橙色救生衣的人儿们倒成了水乡之景里星星点点的装饰。
我们在水边稍作休憩,抬头遥遥望去,黑砖白墙顶上竟雕刻着三个精致的小人儿。细细一看,大约是福禄寿三仙,许是当地人们对幸福、吉利、长寿的期盼吧。
新漆的朱红色门窗略带着复古之感,也给这黑白世界里增添了一抹亮丽。我拍摄了这张照片,岸上是色泽多姿的世界,水下却是黑白清晰的倒影;似是岸上是彩妆浓抹的美人儿,经如镜般的清水一照,便恢复成原本淡妆轻抹的清秀模样的可人儿;又似岸上是很具现代化的缤纷彩照,而水下则是颇具年代感的黑白古照。虚虚实实间,无论以哪个角度看,总是别有一番风韵。
这组照片皆是一些带有古旧感的平房楼阁。有时我觉得,总要带些断垣残壁方能彰显出这青石板路所经历过的沧桑岁月。墙壁上不均匀的黑白色调,或似是墙皮随着时光脱了一层又一层,或似是被岁月的风霜侵蚀了一次又一次,又似被某位得道仙人大笔挥毫随意涂抹了一遍又一遍。
古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穿过古街,我们进入了顾炎武故居及其顾园。接下来的照片便来源于故居及后院中。故居里人相比古街少了很多,园子很大,更可任性随逛随拍。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的景墙。经过如此一道墙,碧丛灌木绿树都被衬托得格外生机盎然,多姿多彩。踏过景墙,似又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般,趣味十足。
顾园很大,也有很多个观景亭。水面平静得无一丝涟漪,将倒影映照得轮廓分明。水榭亭台倚阑歇,芳苑幽径寻香来。初秋时节偶有桂花飘香,更给眼前芳景增添了一抹清香。
我从一间楼的门向外拍摄,此朱门里是对楼的又一重朱门,朱门一重重,景也一重重。镂空的门窗装饰更显得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有时,站在一个建筑里拍摄另外一幢建筑显得尤为绝妙。我将身处楼阁的镂空装饰加入,不仅增添了画面层次,更增添了画面装饰。朱楼绿树黑瓦,红绿相间,不仅不俗,反倒雅致清新。
这一道道黑瓦白墙,镂空装饰更是增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人文气息。墙前灌木时而翠绿欲滴,时而红装轻裹,色彩一层又一层。墙后绿树环绕,翠叶红叶相间,点缀一点又一点。
吴中木渎古镇
初到木渎,沿着古街行走,我便被河对岸的墙景吸引了。一幅幅精致的水墨画映在白墙间,仿佛长长的墙成了一幅巨大的画卷。伴着眼前的绿树垂柳拍下,片片绿叶随之入景,倒也像是出自水墨画上的寥寥几笔。我拍的是画,景为画,也入画,此画非彼画,实则处处有画,处处如画。
黑瓦白墙间,赤红的灯笼,金黄的流苏,翠绿的藤蔓,所有色彩都齐齐整整的,既没唐突了这江南之景,更增了几分生机盎然与乡土风情。
隔着河边的亭子拍摄对岸的雅致建筑,显得更加趣味十足。只是我刚持着相机踏入这亭廊半步,便被一老人驱赶出来,老人一副倚老卖老之态,“你干嘛,这里只有消费才能进”,颇有一副“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钱”之姿。我看街边尽是如此除了顶之外没有任何门窗的亭台建筑,里面尽是店家经营的各色小吃。除这家门可罗雀外,其余都生意红火,宾客满堂。如此这般,我便退后了一步拍摄便离开了,也未曾一睹他那儿的经营食品。原想着苏州范围内,方言皆通,拍拍逛逛,一路也都是各色操着吴侬软语热情无比的当地人,却不想还有这般光景。大约不是老人变坏了,真的是坏人变老了。
路过看到一家店前摆放的金玉满堂落地罩甚是好看,我便随手举起相机拍了一张。说来也很是有趣,看我拍完,便有几个大妈站在边上开始各种摆拍。
有时我觉得路边的花儿开得好看,便也会持着相机拍上几张,有次竟发现我一走,后面一个大叔便拿着手机对着我刚拍完的花儿认真地拍了起来。好像游客到了此地,人也都随着细软了起来。
这张“绣娘”图我拍得很是满意。路边一侧黑砖白墙间满是一排排鲜红的灯笼,一侧则是大片大片的绿树成荫,红绿相映成趣。古街上的游客熙熙攘攘,此角度无一人入镜,旗子上仅是简单的绣娘二字,而无杂乱无章的广告,衬着水乡之景很是相宜。
洁白无瑕的墙间,朱红的门廊朱红的窗棂之上,郁郁葱葱的绿叶为衬,又是一番红绿相间的妙景。事实上,绿窗以红花为饰在其他地区尤其现代化城市更为常见些,反过来的色调相配倒也很是相宜。
黑瓦白墙,朱阑碧潭,这大概就是江南水乡的大多数元素了。以现代化的工艺复古修葺一番后整齐划一,倒也显得水乡味十足。
木渎自诩称是乾隆帝下江南去过6次的地方,还有乾隆帝亲题的碑。只可惜时代变迁,水乡之味再不似从前了,尽管修葺整顿如旧,却是商业化气息愈加浓郁。
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我寻了一首乾隆帝的诗,读来觉得字字句句皆是美景。
我想着,途中我带了一颗寻美的心,持了一只相机,得了几张美照,也算是不负了这千古美景了。
本文图文皆原创,严禁盗图,违者必究。PS: 但是欢迎转发点赞关注哦~~
PS: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连载《MinnasCamera》及《一图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