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们写过几篇百度的文章,并且在陆奇离职前分析过百度公司的业务情况和陆奇对于百度的作用。现在,陆奇离职的传言成真,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陆奇将会去哪里。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公众号 | xiaoshangbang
作者| 左刀
1、
我们在5月初曾经写过一篇《百度能否重回浪潮之巅?》,分析过百度当前的业务情况,以及陆奇对百度的作用。现在,陆奇离职的传言成真。
资本市场已经做出了投票,而各路媒体关于百度和陆奇的各种总结文章也已经非常多了,不过除了靠夸张博眼球的文章之外,其余的也基本都没有逃出之前《财经》杂志写的几篇文章以及百度百科的范畴,所以我们就不去凑那方面的热闹了,今天从另外一个视角来分析:接下来陆奇最有可能去哪里?
这个视角仅从逻辑进行分析,可能会被打脸,各位感兴趣的可以作为参考。
2、
在分析之前我们还是大致看看陆奇的职业生涯简介,以此来分析后续可能的职业轨迹:
1、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留校执教;
2、1992-1996年,留学于卡耐基梅隆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继续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
3、1996年-1998年8月,加入IBM的Almaden研究实验室;
4、1998年-2008年,加入雅虎,并从普通工程师成长为资深副总裁;
5、2018年12月-2016年9月,加入微软,成为微软执行副总裁,四大业务部门负责人之一,带领10000多人的团队,并直接向CEO报道;
6、2017年1月-2018年5月,加入百度,任COO,主要负责百度的产品、技术、销售及市场运营。
关于陆奇的过往业绩,各位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的介绍,他能在微软成为“微软最有权势的华人”,“微软与比尔盖茨并列影响力五人之一”,甚至“美国科技圈最有权势的华人”并非浪得虚名,在微软期间,陆奇领导了包括Microsoft Office、Office365、SharePoint、Exchange、Yammer、Lync、Skype、Bing搜索、Bing应用、MSN及广告平台在内的多项业务,
在微软期间,陆奇最为人称道的业绩:一是让Office相关的产品在面临诸多竞争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业绩,一直是微软最赚钱的业务;二是重塑了Bing业务,从加入微软时微软搜索业务仅占领了8%的市场份额,到离职时已经达到20.9%的份额,并取得了盈利,从而让华尔街的分析师们“闭嘴”。此外,在内部诸多业务的整合方面,陆奇也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微软人工智能的战略上,陆奇的提案得到了CEO的大力支持,并成为微软未来AI的主要战略方向。
而在百度任COO期间,陆奇的作用有目共睹,从业绩上看,陆奇来到百度之后,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百度的业务出现了大幅提升:4月27日百度发布了一份远超华尔街预期的亮眼财报,其中第一季度百度总营收2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净利润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7%。这是百度连续第三个季度营收增速保持在20%之上,收入、利润双双超预期。
在业务上,陆奇进行了聚焦,将非核心业务裁撤和归并,聚焦于信息流和AI,尤其是在推动百度的AI战略上功勋卓著,不仅仅在无人驾驶领域对各个部门进行了归并和整合,并制定了Apollo和DuerOS的整体战略,而且将AI应用于信息流等业务层面,从而让百度信息流能够更有效,更赚钱。
正是因为陆奇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高手,更是管理和战略方面的高手,并且,拥有极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所以陆奇才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被人称道。
外界一直盛传,陆奇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通常凌晨4点起床,先查邮件,然后在跑步机上跑4英里,边跑边听古典音乐或看新闻。早上5点至6点到办公室,利用这段不受别人干扰的时间准备一天的工作,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有时候他也会在半夜给同事发邮件。
而陆奇对于同事的邮件和微信,几乎每个都会亲自回复,不管该同事是否是底层的同事,甚至注意到同事生活中的细节,让人非常惊讶。
笔者的朋友曾经在凌晨2:30左右,在百度附近的餐厅中遇到过陆奇,谦逊,没有任何架子。
微软前CEO斯蒂芬·鲍尔默认为:“陆奇集资深专业技术知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广泛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在业界是非常罕见的奇才”。
而即便在从百度离职时,李彦宏依然称赞陆奇:“自Qi去年一月加入百度以来,公司发生了很多积极向上的变化。我和广大同学一样,都对他正直的人品、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在技术及商业领域的敏锐洞察力印象深刻。在公司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战略指引下,无论是在移动生态下的搜索和Feed双轮驱动,还是在AI方向上的Apollo生态建设、智能家居场景探索、ABC商业拓展,以及百度核心技术能力和前瞻技术方向的持续布局、引领和创新,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公司整体业务也在快速前进。这些都与Qi及所有同学们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综合而言,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陆奇拥有如下几种能力:
1、极为丰富的科技型大集团公司管理能力,毫不拖泥带水;
2、战略上敏锐的洞察力和执行力;
3、极为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丰富的行业知识;
4、正直、无私、情商高、注重细节、一丝不苟。
这些品质,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是非常罕见的,这也是为什么陆奇从百度离职后,资本市场有这么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陆奇走了之后,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百度内部的管理者会有任何一个人拥有同样的能力,而百度的改革也到了“深水区”,即便是李彦宏,也并不一定能顺利推动下去。
3、
正是因为陆奇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所以,在陆奇最初从微软离职之后,曾经与BAT都传出过绯闻,因为无论是哪家公司得到陆奇,都会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但陆奇最终选择了All In AI的百度,这其中固然有他和李彦宏的交情,也有他的理想——在AI领域有所建树,而百度当时是BAT中唯一一家在AI领域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和资源的企业。
陆奇加入百度后曾经说过:“百度将会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或许,当时在与李彦宏沟通的理想主义氛围内,李彦宏给与了他极大的权限,陆奇认为,自己会在百度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从此没有遗憾。
但遗憾终究还是来了,虽然具体的原因外人无从得知,但“深水区”的压力,以及没有财权和人事权,最终让陆奇功亏一篑,按照陆奇快刀斩乱麻的风格,选择以最快的速度离开而不是陷入内部的缠斗,对大家都是负责任的。
对于陆奇而言,接下来完全退休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最多也就是短暂休假。而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无外乎几个方面:
1、成为一家知名IT大公司的高管;
2、进入投资领域;
3、自主创业,或者成为一家创业公司的CEO;
4、进入高校或者研究所。
从陆奇的履历来看,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首先,陆奇全职进入高校或者研究所的可能性并不大,兼职有可能。对于这样一个在产业界工作多年,并且为了实现理想能够过着苦行僧一般生活的人,高校或者研究所并不能满足陆奇的要求,无法让他感受到事业的快感。
所以,剩下的就只有前三个选择。
再看投资领域。
首先,陆奇并没有投资人的经历,在投资方面总体而言是个门外汉。当然,很多有过产业经历的人,最后都选择进入投资领域,陆奇要做到迅速融入投资领域,其实也没有太多的障碍,因为他的专业背景、人脉、学习能力等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投资是否能带来产业领域实现具体的产业目标带来的快感,这恐怕是很难的。
其次,在投资领域很难发挥陆奇现在有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大组织、全球化的管理能力,这种调动各种资源来做事情的感觉,实际上是会上瘾的。
所以,陆奇全职做投资,目前来看可能性也不大,当然,非全职的做或者做一段时间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小米的雷军,在顺为资本也任职,但很显然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顺为。
所以,剩下最有可能的就是两条路:自主创业或者担任创业公司CEO,以及成为另外一家IT公司的高管。
陆奇生于1961年,到2018年已经57岁了,再过三年,就会到60岁的花甲之年,虽然这个年龄对于陆奇而言也并不算老,但重头再来,从创业公司做起,挑战还是非常大的。
毕竟一家公司从零开始,哪怕陆奇的人脉再广,能力再强,要做到一个大公司的格局,至少也要有3年左右的时间,而且,还有失败的风险。这个阶段,工作的辛苦程度可能会超过他在微软和百度的辛苦程度,而各种资源调配来看,又远远达不到大公司可调配的能力,此外,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唯一一种可能就是,创业公司做的项目在全球是领先的,技术对未来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市场空间巨大。
前Intel中国研究院的两任院长方之熙、吴甘沙,这两个陆奇的复旦校友就是走的这条路,从Intel出来后,方之熙成为了创业公司致象科技的CEO,做的是国内目前很热门的芯片领域研发,吴甘沙和另外一位复旦校友赵勇则成立了驭势科技,专注于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这两位目前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方之熙面向的是物联网时代,而吴甘沙则面向无人驾驶场景。
从陆奇的经历来看,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其最有可能的,还是去一家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以一个大平台来实现他在AI领域的大梦想。而且,出于市场空间是否巨大以及落叶归根的情节,这个公司在国内比在国外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国内能用得起陆奇的大企业,也就是:腾讯、阿里、华为、小米、京东、滴滴、美团、头条、360等企业,数量并不多,当然,如果算上一些国企,包括半国企的联想一类的企业,则会更多,但陆奇去这些企业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有了微软和百度的经验之后,权利束缚过大的企业,他再选择去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从创始人对于公司的掌控力来看,能够容得下陆奇,且给与巨大发展空间,且和陆奇的擅长领域能够契合的就更少。
实际上,我们认为可以缩小范围到:腾讯、阿里、头条这三家公司。
华为管理层相对稳固,而且外来人员并不一定吃香;小米以硬件切入物联网,陆奇在硬件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在IoT的思维方式上可能会与雷军有区别,当然,陆奇主导过和小米的IoT领域合作,而且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管理方面,也有一定合作的可能;京东规模相对阿里太小,而且总体技术方面也不算强,在AI领域布局不多,老刘的个人掌控也比较强势,不适合陆奇;滴滴虽然发展神速,但在发展中没有巩固服务和体验,导致业务护城河并不深,总体业务方向上与陆奇也有出入;美团和360等公司在方向上与陆奇差距较大,比较难契合。
而腾讯和阿里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老板对于人才能够充分放权,而且在AI领域也一直大动作不断,之前也与陆奇有过接触,也能开的起足够的筹码,因此去到任何一家都不会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在无人驾驶领域开始有大动作,在车载领域也进行了AI In Car的战略,但整个腾讯的AI布局较为分散,例如腾讯边缘的AI凤凰,打败了成名的绝艺,陆奇如果到来,其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将会给腾讯带来组织架构上的新面貌,对腾讯而言,如果能挖到陆奇,在未来的布局上将会更加出色,技术实力上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也能给腾讯的国际化带来新思路。
而对于阿里巴巴而言,IoT刚刚升级为集团内部第五条赛道,与电商、蚂蚁金服、云以及物流并列。IoT不仅仅是物联网的布局,也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各类前沿科技的布局。这个赛道对于阿里巴巴的未来极为重要(参考小商帮科技(xiaoshangbang)的历史文章《阿里巴巴将IoT提升为集团主赛道,意味着什么?》),而且,这个赛道在未来将有可能会整合现有的ET大脑,达摩院等资源,发展空间巨大,非常适合陆奇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关键看阿里有没有这个诚意和魄力。
今日头条在AI方向上投入很大,而且发展非常的快,业务的全球可拓展性以及边缘可拓展性(比如加入电商、影视制作、游戏等)都非常的强,但快速发展中已经暴露了很多的问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有国际化视野的人员来进行管理和整合,以期在发展中能够做到又稳又快,这样的人屈指可数,陆奇算是一个非常适合的人员。毕竟,陆奇在AI以及信息流领域经验很丰富,也有很强的国际化视野和人脉,对于头条成为全球化的大集团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国外的大公司如亚马逊、谷歌、FB等也有可能,但相对而言国内公司的可能性更大。
4、
综合而言,陆奇的去向按照优先层级分别为:
去大公司任高管
自主创业或到创业公司任CEO
进入投资领域任职
进入高校或者研究所任职
其中,如果去大公司的话,从业务契合度和能力匹配度来看,我个人认为理想的优先级别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合伙人,IoT董事长,全球化战略顾问),今日头条(集团副总,全球业务董事长,公司战略顾问)和腾讯(集团副总,AI董事长,战略投资部顾问,可能做AI、信息流,无人驾驶等跟百度类似的工作)。
当然,如果陆奇去了海外(虽然总体上可能性较小),则可能去谷歌,FB,亚马逊等公司任职,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亚马逊,其次是FB,最后才是谷歌,因为谷歌和百度有竞争关系,未来如果墙倒了,会面临直接竞争的尴尬。
以上分析仅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公众号 | xiaoshangbang
作者| 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