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给观众留言说,拍电影并不是长久以来的梦想,只希望大家看了以后会觉得他们是有趣的人。
我开始看康熙的时候,已经是节目改变风格不做明星专访而是围绕某一议题开展。虽然很多人更爱早期小s耍宝毒舌的犀利主持风格,但是我更加中意后期康熙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风格。
就算不是节目铁粉,也必定因为自己偶像上节目看过几期康熙;就算完全没看过康熙,也必定用过康熙表情包。我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那种人,后来因为一期颇受争议的节目开始每一期都追着看。(男明星同志好感度调查…)没想到只追了一两年就迎来了大结局,所幸见证了世纪大和解。
我发现蔡康永并不经常吐槽,搞笑和毒舌的内容基本都由小s一手包办。但是拉着主key引导节目走向的人还是蔡康永。
他给自己定义为书生,文人,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书。而节目也是他说不办就可以不办了的,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一直没有签正式合约,十二年都给自己留有后路可退。那一刻我觉得这个人一定是想法超多,而且偏门怪异。
蔡康永的微博不常更新,只是偶尔发一条够人咀嚼几天的"善意短信"。除了有一次站出来声援他一位受到网络霸凌的朋友。这位他口中的"吾友"就是林志玲。
当康熙节目结束的时候,无数人遗憾再也看不见康熙合体的场面(除了偶尔客串彼此的节目)。这也让这一部电影备受关注。
虽然小s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镜头前被泼水、被暴打、一时而发狂尖叫、时而失声痛哭,我还是觉得林志玲的角色看得出来演技这个东西。因为小s的角色设定注定了无法衡量她演技好坏,大部分时候都是本色出演。也因为蔡康永几乎是为她量身打造了这一部电影,所以她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女主角。
从电影开场漂浮太空的面馆这样玄虚到近乎架空的场景开始我就在心里疑惑: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片子?
因为看了很多预告,知道是姐妹俩人气悬殊的撕逼故事,所以我断定太空面馆是梦境。接下来的90%的剧情也证实了这个猜想。随之而来的是我对自己的质疑,我为什么要看一部林志玲都能演技排名第二的电影?
直到最后结局的巧妙设计的桥段,我才找到了看这部电影的理由。在"于情于理,鲤鱼与驴不能同居。"这样听上去蛮有道理的绕口令中我走出了影院(本来想看有没有彩蛋,但是影院直接掐了信号黑了屏)。
我们都感叹,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实际情况是,你真的有在认真去看别人的灵魂吗?这句话并不是质问也不是诘难,人与人的相互吸引讲究磁场和缘分,当你想要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就算他封闭神秘得像是深海里的贝壳,你也会戴上呼吸面罩潜下水去。当你不想了解谁的时候,就算他天天在你面前千言万语地开火,你的内心也几乎不起一丝波澜。
我看完电影以后马上给我在国外念书的好友发信息,我说,有你当我的蔡康永,我就可以放肆当徐熙娣,我好开心。她说,她知道我在这边一个人撑着也很辛苦,但是看到我经历了那么多事还可以站起来,她也很开心。我突然想起电影海报上写的一句话:一起活得更痛快。
我觉得我就是属于活得痛快,受不得委屈,不憋屈自己人设,放飞自我的那种人吧。然后又想起前段时间看得小嶋阳菜的纪录片,又结合现在工作上遇到的事,我觉得自己也想要变成一个又温柔又强壮的人。
嗯,扯得有点远了…
我记得之前有一些学英语的营销号转过一条信息:英文中"interesting"可以用来高冷地表示"还好吧"。网友们也尝尝用谐音"因缺撕停"来代替攻击性更强的"呵呵"。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因缺撕停的。因为缺乏真正的撕逼场面而让人停下了对其戏剧冲突的期待。同时也是interesting的,它像是康熙的另一种形式的告别,又像蔡康永对小s近乎甜蜜的表白,也像是给了康熙粉的一个正式的交待,为大家提供了宣泄情怀的地方。
这样的告白和宣泄,也许只有一次才能永久。如果下一次没有更打动人的东西,或者用写书的方式表达不出来,非要用电影不可,我想蔡康永也不会轻易去碰话筒喊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