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结果
2月21日,我用问卷星做了一个简单的阿钱思维导图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在讲过课的微信群里发布,请大家帮忙填写,收集到了171份问卷。
其中第十个问题是问答题,题目是这样的:
您认为有哪些做法可以促使自己更好更多地使用思维导图?
总数据170条,有些回答没有,有些回答了不是特别对题,稍微剔除下,留下有效数据110条。
对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大概分为:多练习、找到价值、养成习惯、熟悉工具等等,在excel表格中进行分类汇总,得到如下结果:
从数据中发现,学员提到较多的做法,排在前五的分别是:
1、多练习;
2、多思考;
3、良好氛围;
4、定期画思维导图;
5、养成习惯。
二,数据分析
1、多练习
多练习才能更好更多地使用思维导图,这个似乎天经地义,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能想到。
不过练习什么?怎么练习?其实也是比较关键的问题。
调查数据中,学员也给出了相应的回答。
练习什么?多场合使用!工作,学生,生活,各方面都用用。
怎么练习?其实是练习策略问题,大家想到了三点:
1、定期练习;
2、分块分阶段练习;
3、多思考;
练习策略,分块分阶段练习,结合刻意练习的理念,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我理解的分块分阶段练习,是指一段时间,特别训练某一块内容,达到纯熟。
以学习xmind软件为例:
第一周,你可以熟悉软件,纯粹为了练习而练习,把软件的各种功能都摸透。添加、删除、修改、编辑、联系线、备注、批注、图标、风格。。。等等,各种功能都琢磨下。你会发现哪些是自己常用的,哪些不太需要。
第二周,找个主题,好好琢磨,比如怎样准备一场会议。你可以从工作任务角度进行发散,也可以从人员分工角度进行发散,也可以从时间先后进行发散,多方面思考,形成自己的会议准备模板。
第三周,再找个主题,比如怎样做工作计划。可以从工作分块角度出发,也可以从时间点出发,还可以从轻重缓急出发,多角度思考,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模板。
后面都这样做,没多少时间,你就很熟悉了xmind了,因为都跟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你也能够发现它的价值。
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分享给别人,请同事朋友帮忙看看,提些建议,这样可能效果更好。
2、多思考
在多练习这部分已经稍微提到了。
多思考,思考些什么呢?
其实无非是这几个问题?
1、可以做些什么能够更好更快地学好思维导图?
2、可以做些什么能够提升思维层次?
3、可以做些什么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后两个问题,跳出了思维导图的框架,但显然是思维导图的目的,所以也很值得认真思考。
如果能够提高效率,提升思维层次,不用思维导图,又有什么关系呢?
思维导图只不过是一条路,条条道路通罗马,也不必局限。
3、良好氛围
毫无疑问,如果周围的学习氛围使用氛围很好,你自然会被带动起来。
多少老实巴交的人,到了国外,没多久都学会了英语,这就是氛围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氛围这里面,大家想到了这些做法,其实都挺不错的:
学员交流分享;
集体学习;
别人督促;
圈里人都用;
加入一些思维导图学习社群,其实是个不错的氛围,很值得推荐。
另外,拉周围的人一起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人愿意学习思维导图,难道不正是因为整个社会重视思维导图的氛围初步形成了吗?
朋友圈发布的思维导图信息越来越多,周围人谈论思维导图越来越多,家里的孩子也被要求做思维导图作业,这就是氛围,这些大环境的氛围,都会促使你去学习思维导图。
同样的,建立小环境的氛围,也是非常必须的。
4、养成习惯
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强制,久了,自然会养成习惯。
养成习惯,需要考虑一些问题,具体可以参考我前面写过的文章《学习思维导图的四个秘诀》。
我们常常说,小时候,我们养习惯;长大了,习惯养我们。
养成应用思维导图的习惯,也同样的功能。
三,其他好做法
有几个不那么靠前的关键词,其实很有价值:
价值,兴趣,手绘和熟练使用工具。
古典老师曾经提到过一个三叶草模型:
用在思维导图的学习上,其实非常合适。
三叶草模型,对应到思维导图学习上,分别是对思维导图的兴趣,熟练掌握思维导图,和发现思维导图的价值。
兴趣能够发展为能力,能力能够兑现成价值,价值又反过来强化兴趣,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个模型对思维导图学习的启示,我理解可以有三点:
1、多练习。熟练掌握思维导图技巧,提升自己能力,为兑现价值做好能力准备。
2、多场合应用。练习,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实践来进行。因为这种练习会让你理清思路,提高效率,产生价值。
3、多交流分享。分享和交流,也是产生价值的重要方式,这种价值,也会强化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