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德学习体会

中小学关键能力培养与学科教育的

融合创新培训班学习报告

2018年10月14日至27日,天津市教委组织区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等一行14人赴德国参加“中小学关键能力培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创新”培训,在卡尔·杜伊斯堡公益中心的精心组织下,全体参训人员学习积极认真,踏实刻苦,质疑问难,对比参照,收获满满。感谢外专局、市教委领导的周到安排,既有理论专家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又有实践专家的现身说法;既有进入学校实地考察,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全面介绍,学习理论与教育实际相联系,整体感知与局部深入相结合,学员们进一步提高了对德国教育的认知水平,加深了对“中小学关键能力培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创新”这一主题的理解。也引发了学员们对我国教育的思考,提高了教育思辨力、工作指导力和教育创新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将中小学关键能力培养与学科教育融会贯通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通过本次培训,让学员们了解到德国教育如何利用自然与文化资源,如何利用行为导向教学,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出发之前,大家认真地做好了准备,查阅了与培训主题相关的资料,带着问题参加本次学习培训。下面是本次培训的主要收获。

一、深入了解“横向贯通,多元选择,多次机会”的德国教育制度

1. 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各州教育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16个联邦州,8200万人口,各州有自己的立法权、行政权,首要负责文化领域的立法和管理,特别是主管学校和高等教育事业,教育、广播、电视和艺术。在双轨制职业教育方面,联邦政府负责企业培训,各州政府负责学校培训。

各州之间合作很多,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每年召开4次,负责保持全德国跨联邦州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文化共同性。为所有学习者和研究者保障最大程度的灵活性。为实现德国生活水平均衡做贡献。代表和促进各州在文化领域的共同利益。协商证书和文凭的统一和可比较性,作为相互承认学历的前提条件。保障学校、职业教育和高校的质量标准。促进教育、科研和文化机构的合作。

2.复杂而灵活的教育体系

德国教育体系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从小学到大学是免费教育,6岁上学,小学4年,小学毕业时,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来决定孩子进入什么样的中学,初中有文理中学、实科中学、职业学校、联合中学等。

40%学生选择上文理中学,为上普通大学准备;30%学生选择上普通中学,对应上职业学校,30%上实科中学或多种教育途径学校,对应上应用科技大学和限定专业的大学。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可以再学习几科,满足上大学的要求,去读应用技术大学,即所谓的“横向贯通”。虽然分开中学类别,但继续求学,通过努力在上大学的途径没有完全封闭。这样一来,小学毕业后即使当时没有选择文理中学,同样有机会上大学,避免了只有专业学校或职业学校毕业的尴尬。

3.职业培训专业性、实用性强

高中有统一标准,各州自己出题。高考前两次考试成绩占67%,高考成绩占33%,关注平时成绩,学生课上必须参与学习讨论,老师有权力赋分。3至4门必修课德语、数学、外语,1至2门选修课。上职业教育的学生多达60%。德国产业工人被社会认可,职业蓝领受到尊重;企业专业化很高,没有熟练工就没有质量保证,企业非常重视蓝领工人。技术熟练的技师工资要高于工程师。从中世纪就有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岗位技能标准,学生进入企业实际操作,培养高质量技工,行业组织技能考试,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徒制传统深厚。

4.教育管理职责明确

教师是终身制的公务员,80万的教师编制,每隔几年上级有考评,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同事反映出教师水平,如果发现教师有缺点,就指导他改进或进修。联邦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学校硬件由各个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向不发达地区倾斜。教育经费55%来自州财政,10%来自联邦政府,学校条件基本均衡。建立教育督学制度,每个督学要负责五十个左右的学校,学校办学自主性很高。

二、学习体验了以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1.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在传统意义上一般是知识传授,在德国教育中,教育这个词主要是对人的教育,把人培育成自我做主的人,培育具有个性的人,而不是一群一样的人。教会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传统教育倾向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把学生教成了书虫,现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行为能力、思维能力等,能从抽象的理论付诸实践,用自己学到的东西解决问题。让学生适应文化发展,对社会做出贡献。让学生发展自我、发挥自我。现在学习的渠道多样化,学生见多识广,独立意识、表现意识增强,必须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不能关起门来教学,培养可以融入社会的人。这些教育理论从不同专家、不同类型学校的介绍中都有体现。

2.行动主导课程理论

德国著名教育家和教学法专家希尔伯特·迈尔提倡的行动主导型课程,其主旨可归结为:以学生的主观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教学与学校要开放、师生的任务要体现为平衡关系等四个方面,其落脚点是构建行动主导型优质课堂教学。该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强调教学要协调发展,以及突出主导型课堂教学等为主要特点。迈尔的行动主导型课程为我国课程教学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以行动为主导的课堂

德国教育普遍采用行动主导,采用行动主导方案,应使经验与行为领域利用,并在教育教学法上对其进行加工。学习上有模仿性的,有主动参与的,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与教师合作、共同设计课程,积极、独立地深入分析研究某个情境或真实情景下的问题,从中把学校学习与空间和社会现实世界按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结合起来。行动主导教学应该让一组学生合作分析研究真实问题,这个问题应成为行动成果,起到印证学习效果的作用。

4.行动主导教学的设计思路

用建构教学法培养学生,就是面向行动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把学生及其利益处于中心位置。作业具有解决问题的特征,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能够相互之间学习;构建的学习方法需要的时间会多一些,孩子们组成小组,进行一系列的讨论,需要有成果呈现。

行动主导教学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入门阶段,提出一个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已有知识,用文字表达目标,商讨策略,做出决定。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确定意向,确定要努力取得的成果。第二阶段是深入领会,学生搜索、审查、整理信息,为解决问题而工作。第三阶段是评价阶段,介绍成果、讨论、说明理由、评价。学员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主题,并说明如何着手工作,旁听者提出问题并进行互动。

对于教师来说就是顾问和激励,尤其在方法能力方面。允许学生犯错误,把错误视为学习的一部分。与学生一起商量达成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你们自己能够取得成功。除了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合作,学会网上查找资料,如果涉及到跨学科,还要与其他老师合作。教学设计一般有八个步骤:(1)要处理什么。(2)哪些方面应该讲到,(3)要达到什么目标。(4)规定了那些任务。(5)有哪些方法。(6)为处理提出的任务,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需要思考的。(7)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在何时做什么。(8)有哪些形式可以选择。把学习者当作共同设计、共同决策和共同承担责任的行为者,预先估计和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三、知识运用、知识关联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路径

1.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能力观

什么是知识?最重要的是可运用的专业知识;什么是能力?可测试的行为才体现出能力。这是德国教育的共识。学生必须从由应知到应会,从学会到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按核心教学大纲教学规定了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要在课上传授,先确定基础性方案,然后从本学科纵向深入学习,再横向跨学科融合学习,非常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当然德国教育也在不断反思自己,“PISA—Schock”让德国人震惊,使改革教育成为共识,用15年时间研究课程标准,推出了新的教学大纲。

2.动手实验比记住原理重要

德国非常注重实验教学,实验过程非常耗时,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性的,除了学习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比如物理课上的反射知识,不是直接把反射定理告诉学生,而是从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原理,关联到太阳能发电灯塔,随着太阳的运动,灯塔上的折射玻璃也随之运动。学生运用反射原理进行实验论证,反射定理就出来了,不仅会表述也会应用原理。

3.关联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关键能力

挑战思维,创建各种联系,把学生的原有知识、日常经验和个人想法纳入教学。实验以后,还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必须建立关联生活问题。比如,让学生探索镜子要多大,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让学生逐步深入参与实验,本来10分钟可以把原理讲完,学习一个原理用了四个课时,看似学的速度慢,其实通过关联让学生不仅记住了原理,还会应用原理,还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比讲授式学习深刻的多。学习以后,会读、会计算、会解释,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标。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德国教育突出的特点。教学强调“以产出为导向”,可以理解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突出“可实操”,突出学生动手实验。

四、深入学习了生机勃勃的“双轨制”职业教育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德国制造”的“工业技师”。德国在制造业的卓越成就,归功于对职业教育的大量投入和全社会对技工的尊重。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

1.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认同

德国基本不存在学生分流困难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就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全社会对技工职业高度认同,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由于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0%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

2.“双轨制”职业教育由行业牵头

职业学校实行“双轨制”也叫“双元制”。学生首先企业签订学徒合同,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向“订购”的学生每月支付学习津贴,由政府拨款抵顶企业的培养成本。然后学生根据签约企业的要求进入一所职业学校学习。学生每周大约1-2天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大约3-4天则在企业实习,学制3-4年。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是以企业培训为主,学生通过企业培训后会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学生毕业后,即能成功就业。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德国学生选择在双轨制职业学校就读。学生在学校也不是只学习理论,也是在真实情境下的“实践基地”或者叫实验室进行以行动为主导的体验式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要让学生形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

3.打通学生发展的“立交桥”

从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转换跑道”,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当然也可以通过补习,取得完全中学毕业文凭,同样可以申请综合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由于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文理中学甚至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双轨制”学习,学习自己需要的职业技能,进入技术型大学继续学习。

五、学习培训感悟

1.促进人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在德国,读书首先不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作为一种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的途径来出现的。不接受教育,不仅是你自己的事情,也不仅是家庭的事,更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安危的事。国家政府虽强制实行义务教育,但这种义务不仅是国民要去承担的,更是国家政府要去承担的。实行所有学段全免费教育,并且通过立法确定不允许学生逃学,学生在二十一周岁前必须接受教育。

2.尊重学生个性,教育体制完备灵活

德国教育体制给每一个孩子和家庭提供自主选择孩子发展道路的权利和可能,一个孩子在4年制的国民小学毕业后,完全能凭自己个人的兴趣与志向或是家长的意图,选择多条发展道路,保证了人才分布的合理性。职业学院在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的比重几乎与综合性大学并齐,这种双轨制高等教育系统给了学生两种不同的选择。综合性大学提供通识教育,更注重学术知识的培养,而职业学院给学生在实践技能上进行培训,非常注重行动导向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孩子温和可亲,循循善诱,他们会运用大量的肢体语言与孩子平等相处,给予温暖和爱抚,对于特殊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爱和尊重。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分层教学,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孩子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提供差异性的指导帮助,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快乐。对于学习存在障碍或中途进校的语言不好的移民学生,德国通过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特教老师等,采取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3.尊重孩子独立性,崇尚简朴生活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参观走访中,我们观察到德国人普遍追求实在质朴的生活。他们的实用主义也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上,相比于在金钱上的投入,德国的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涵养和礼仪,孩子口中最常出现的词就是“请”和“谢谢”,能够主动与人交流,懂得尊重与包容。班级中几乎看不到孩子穿着名牌使用奢侈的用品,几乎未见手机不离手的情况,学生所带的午饭也比较简单,更没见到家长送饭上门的现象。个别父母来接孩子也都是由孩子自己背书包和携带个人物品。家长关注孩子的喜好,不干涉孩子的自由,陪孩子一起动手在小花园里面种植,制作手工制品。校园各处展示的物品几乎都出自学生和教师之手。家长会平视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比较谁种的番茄长得更高,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意见会被听取和参考。

4.尊重教师权利,提供发展可能。

在德国人眼中,教师职业是一种相当崇高的职业,倍受社会青睐。每个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只要不犯法就终身不会失业。其经济待遇,无论与欧洲其他国家同行相比,还是同国内其他职业工作者相比,都是比较高的,并超过国内平均水平。但同时国家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不但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和教学的实践能力,而且处处为人师表。德国中小学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具备执教两门学科的能力。教师每周工作量相当高,每周必须执教24—28课时,不过,德国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较轻,不少作业是课堂中与学生一起讨论批改的。

参加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各联邦州的法律规定,教师参加工作后必须接受师资培训。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以带薪脱产进修。其中教师进修有全州集中、地区性和学校内部三种。第一种由州文化部组织,每个课程培训时间为一周左右;第二种由区政府组织,每个课程时间为一至三天;第三种由学校组织,缺什么补什么。此外,高学位课程也为在职教师开设,目的是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研修的机会。教师可以在任何相关学院注册博士、硕士学位课程,继续进行深造,在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

六、对我国教育的几点建议

1.不要过度追求硬件条件现代化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感到,从硬件条件上看,我国的教育现代化程度并不落后,我们的教育技术水平和信息化装备的程度甚至超过很多德国学校,我们做到了校校有、班班通。我们已淘汰多年的光学投影仪,德国还在普遍使用。我们校舍也很高大上,很多学校比德国的学校建设的还要好。因此,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经济实力确实有了巨大飞跃,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普遍改善,特别是天津市这样较为发达的地区,硬件投入已经足以支撑教育的需求。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师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真正提高学生未来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2.大力推进行动主导的课堂教学

这次培训,感觉德国教育比较接近教育本质,普遍行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主建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讲授式教学只是告诉学生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以行动为导向的建构性学习则是让学生去买一块地毯,学生要算一算,如何铺满地面,需要怎样算出面积,让学生知道学习用什么用处。

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也要考虑我们的现实问题,由于我们的学生人数多,考试竞争也激烈,更多采用讲授式教学。而在德国每班20几个学生,没有高考压力,教师更多采用建构性学习。但是以行动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现在社会变化非常迅猛,中国社会发展更快,今天的热门职业,五年后也许会消失。只有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未来社会,才能适应今后职场的选择。学生要有能力自己选择学什么,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选择方法,学会承担责任能力,学会用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要具备创造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内容必须对学生有实际意义,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必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4.普职融通需要在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给我们很多启示。德国将科学研究的任务交给综合性大学,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任务交给从技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们,而将产品制造的任务交给从职业学校毕业的高级技工们。德国没有出现工程师、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象。正是由于拥有大量高技术的工人与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才造就了“德国制造”的神话。每一个都脚踏实地、干自己擅长的事,充分体了其教育体系的实用性特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的比例1:1是文件规定的硬性要求。但从实际操作层面看问题很多,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带有偏见,蓝领技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普遍较低;二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很多不是自愿,而是因为考不上高中的无奈选择;三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多是为了拿一张毕业证书,不能形成实际操作能力;四是职业教育完全由政府包揽,行业用人但很少参与,政府负担重但效率低。五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很难互认互通。以上问题不是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综合改革,特别需要建立促进普职融通的灵活的教育体制。

5.对教师地位、教师培养、教师发展等问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绝大多数教师的爱心和态度也并不比德国差。因此,我们必须在增强责任和自信中努力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尊重教育规律,联系中国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育体制,落实制度措施,强化监控管理,改变唯分数论,探索多渠道人才培养途径,切实推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改进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探索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教育管理职责和权限需进一步理清

这次深入学校了解办学情况,也听取了两个州教育主管部门的介绍,感觉德国依法依规对教育进行管理,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行业社会、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职责都比较清晰,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校长、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比较明确,校长们都兼任很多课,主要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上。目前我国中小学管理任务繁重,很多家族、其他部门、社会机构应该承担的责任都压在学校特别是校长身上。特别是安全管理工作,让校长们非常焦虑,只要学生出现问题,几乎都是学校负责。我们需要从法律、制度、体制层面进一步理清职责。

总之,本次培训的收获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反思提炼。十四天的培训,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也引发了思考,非常感谢外专局和市教委给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全体学员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把所学所看所思融入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把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其他同仁,使本次培训的效益进一步放大。

中小学关键能力培养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创新培训班

2018年11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赴德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