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悄然”上映的这部电影,严格说是一部纪录片,你或许根本就没听过名字,电影院的排片率也会很少——因为确实不属于大众喜闻乐见商业大片。
它叫《我的诗篇》,实际上这部片子能够公映,已经是奇迹了。因为在一年多以前,它甚至还拿不到进影院的资格。
但世间事最怕有心人的“螳臂当车”,率先振臂高呼的是财经作家、自媒体达人吴晓波,在他的策划与倡导下,遍布100多个城市的吴晓波书友会,第一波响应开展了“让诗意点亮城市”的众筹观影,然后有了很多机构、公司和个人的跟进。
光在苏州,我知道的观影场次也有6次,其中有一次在2016年的1月10日,是我和书友会的几个书友发动拉起的,我写了宣传,在朋友圈和社群吆喝了一周,还买了三张票请朋友观看,现场有四五十人。
经过了一年,《我的诗篇》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累计众筹观影场次2200多场,累计观影人数已经有10万多。也是因为这样的“成绩”,才能够上线电影院。《我的诗篇》到底是什么?
包装车间灯火通明
我手握电熨斗
集聚我所有的手温
我要先把吊带熨平
挂在你肩上不会勒疼你
然后从腰身开始熨起
多么可爱的腰身
可以安放一只白净的手
林荫道上
轻抚一种安静的爱情
……
非常优美,对吧。这是其中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歌前半段,作者邬霞是深圳一个制衣厂女工。
《我的诗篇》是一部关于工人群体创作诗歌的纪录片,实拍了很多工人的生存和工作状况,也拣选了几十首他们创作的诗歌。其对应的还有一本大部头的《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典》,收录了建国以来工人们数千首的诗歌,我也有收藏一本。
对于一个快速工业化的国家,可以说是工人们(确切地说是农民工吧)的血汗,铸造了整个国家繁荣最夯实的基底,在过去四十年,在世界上也是代表着我们民族最大的竞争力(因为规模化和便宜)。
可就是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架构在其上的金字塔部分——无论是政府、社会力量、他们的组织本身,也都只是把他们当做最好使的工具,繁重和严酷的工作之中,他们得到的收入也只是刚好饿不死,但把人“异化”的精神折磨才是最致命的。
作为他们自身,一开始也没有选择的自由,一入厂门身不由己,逆来顺受直至忍无可忍的时候,也只有用“十一连跳”来逃脱命运碾压的轨道。
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也是社会进程的迫不得已,因为根本找不到可以被指责的对象。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生态,每个人、每个群体以及整个国家都要爬向顶端。
最容易被踩进泥土为这颗繁盛大树提供营养的,就是那些从一开始就处在底端的人。同时也注定了他们不容易被看见,连他们的嘶吼也穿透不了地表。
《我的诗篇》纪录片和书籍的问世,算是一次比较有力的声音,但在这个各种声音都很大的时代,被淹没是很容易的。
只是也有像吴晓波等这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主义的名流精英,以及很多个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不甘心社会走向持续的冷漠与堕落,才会用各自的方式奔走相告。
而当你看完《我的诗篇》纪录片,你才会觉得诗歌和工人天然就是一体。人们能感知到“灵魂”存在的时候很少,要么在最爱(泛指)的时候——那是与其它灵魂的交融,要么是在最快乐的时候——那是灵魂的彻底伸展,要么是在最痛苦的时候——那是灵魂被极度挤压。
机器的轰鸣、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机械重复劳动,以及冷峻面孔的领导和组织,决定了工人们的灵魂时时刻刻在遭受最痛苦的磨砺,砥砺成晶,就像琥珀和珍珠。
一切艺术化的东西都是在表达灵魂,而诗歌天然是最简洁的方式。这对很多工人不仅是一种自发的派遣,更是一种最无奈的寄托。如果说工人们的诗歌是用生命来创作的,一点也不牵强。
事实上,因为煎熬和绝望是每时每刻的,有些人写着写着就没了。比如在富士康跳窗的许立志,年仅24岁。
我为什么推荐你去看?
我能为你想到一万个不观看、不关注、不参与的理由。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活得也很不容易,没心思关注别人的疾苦;你会觉得自己每天的烦心事太多,更想看好莱坞动作大片放松减压;你会觉得自己审美有限,欣赏不了诗歌;你甚至会觉得关注到了又怎么样,你也做不了什么……
这是无可辩驳的,只是我们每一个倡导者,希望在可能遇到的每一个知道这件事情的“你”之中,有一个你会完全不考虑以上的理由,因为你也会像我们一样有这样的理由:
比如,感知别人的痛苦其实是有意义的。痛苦也是生命的一种形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类型的痛苦,但那种从心灵到身体的体会是相似的,所以我们有可能痛苦为桥梁连接到广阔的人和世界,同时也丰盛了自己的生命体验。
可以说,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从TA的痛苦入手;你想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就要知道这个世界真实的痛;同样的,你对自己也是。所以,直面痛苦是勇敢,也是智慧,你也值得去体会生命的另类形态。
况且,工人们真的不是与我们无关,而是实在太相关。你用的Iphone、电脑都是他们生产和组装的,实际上全世界的大头都是;你所在的办公大楼的建设、钢材与混凝土材料都是他们的功劳。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艰苦,才有了我们的舒适。
再比如,我们都看到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变得越来越“精致的利己主义”,每个人都在“自扫门前雪”,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狭隘、功利和冷漠也滋长得越来越凶猛,造成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如此才有近年来各种愈演愈烈的恶性事件。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未来的中国像今天的美国一样,因为忽视了庞大的弱势群体,导致了撕裂与分化,连最聪明的社会精英都预料不到,全社会都深受其害。就像这个季节的雾霾一样,气候坏了的时候,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
我们每个人活在社会里,还是应该看到社会的全貌、为社会全貌的改善做点什么才好。当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拿出一个比较温情的态度,都是对这种情况的缓和;被看见本身就是足够的存在,所以你并不是无所作为。
与此同时,用这样的方式给予我们社会最弱势的阶层以关注和关怀,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集体“行为艺术”,你的参与与传播本身就是在做大这个“艺术成果”。
最后,它的公益意义在于,为数不多的票房收入除了扣除影院成本、制作成本,最后的收益部分都会用于服务工人群体的基金会。所以你购买以及你赠送给别人的观影票,都有实实在在的支持。
你的作为,也很重要
我还有一个观察就是,工人的历史在各国悠久而高调,从一开始被剥削奴役到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在中国却注定成为一个短暂和沉静的存在,因为似乎不会持续太久了。
因为当我们谈论工人惨淡的生存境遇的时候,机器智能批量替代工人的情况已经出现,这一波中国走在前面。
也就是说原来的工人群体会连“压榨”的机会都不复存在,这是一件坏事,但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不久的将来可能再也没有那种摧残灵魂的工作岗位了,即便是再一次被迫转型,也会好的很多。
所以,以一个长的时间跨度来看,《我的诗篇》是属于独特时空下的文明标本,是文明乐曲中的深沉音符,才刚成为丰碑,顷刻又成为遗产。如果你去到电影院,你已经大可以用看历史的角度了。
《我的诗篇》除了意义上的别具一格,制作本身也获得了多个奖项。
除了吴晓波用力用财的首发推动,罗振宇、梁文道、汪涵、吴小莉、史航等社会各界名人,他们或发言发文呼吁支持,或公开朗诵(可以搜索到视频),也都在为这部电影加油打气。
同时,在过去的一年多,各种自媒体达人的推荐也有成百上千,你可以通过微信的文章搜索看到。
现在,我将接力棒也传到了你手里,你也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参与或者扩散这份对自己没有功利、但对社会有良善的事情。
目前每个城市只有少量影院会排片,而且一天不会有很多场,趁这两天周末,去电影院感受平凡人的非凡诗意。
你最好马上订票,一开始越多的人观影,越意味着不会提前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