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人生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朋友送我已近12年了,是2006年春节后我开茶座时所赠,此书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所著,介绍中华礼乐文明的普及读物。我一直很是喜读此书,每次读后感受不同,也是因了自己的成长成熟和阅历吧。

  礼乐人生,作者通过梳理中华礼乐文明的发展过程,介绍了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内容,参照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和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力图纠正当代人对传统礼仪的误解与偏见,让我们正确认知自己国家的礼仪文明和应传承什么,使自己应如何可成为一个有君子风范之人。

图片发自App

  礼,是发自内心的修养而出,如若自己修行了自己的灵魂,那么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会在道德论理之中,自然而然的做人、做事会体现君子风范。

    仪,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如若只讲仪,比如应该如何坐,如何站,如何端茶倒水,如何笑的才是标准等等的流于表面,那只会使人看着反而僵硬,反而有了距离感,反而只觉做作,只能告诉他人自己这样做人是虚假。

  因尔,所做一切应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所修养深度层的展现,因内心实在的有,形式上才能展示的真。

  在如今社会经济的发达,我们自己的物质生活已供大于求的局面,可我们会看到和听到的是,很多的人与事并不是文明修养的体现,因为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正是我们昨天所丢弃了的。

  人都有喜怒哀乐之情,它能够左右人的行为,喜怒哀乐之情如果是平和的,那么人的心态和言谈举止也是平和的。反之,如果性情非常偏激,那么他的心态和言谈举止就一定是好走极端,如果这类人多于理性之人,就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所以我们才要多讲礼,修身养心。

  乐与音,在孔子之时也是有区分的,乐指有教育意义的曲谱,音指人的最基本的发声,最基本的发声如同自己随意的喊吼,不可能有优美的旋律,后指乐为可以修心养身之曲,音如同现在所指的流行曲,在当时乐排前,音排后。也许是我们人们为了好念叫“音乐”了。

  彭林在书中也讲了一个故事:《乐记》里有魏文候跟子夏的一个对话。魏文候说,哎呀子夏,你很有学问,我向你请教一个问题,我“端冕而听古乐”,没想到,我听一会儿就想睡觉了,实在提不起兴趣来呀。可是我听那些新乐(拿我们今天的话叫流行音乐),哎呀,我一个晚上都不想睡觉,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子夏听了就笑了,说你问的是“乐”,实际上说的是“音”。你喜欢听的那种新乐呢,看完以后不知所云,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主题(只是开心吧)。而乐是讲述如何安定社会,制理国家,具有道德教化之意呀。

  因此修行看来并不是一个很简单而快乐之事,因此人们才会说先苦后甜,先努力才可能有收获呀。

  在修心修身之路,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让礼乐伴我一生。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礼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