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颗上进之心。
然而,每天忙忙碌碌,一天下来我们却感觉什么也没有做。第二天起来,又是一个旧循环。
对于任何上进之人来说,没有比日复一日的蹉跎更令人难受了。
深究原因,手机是让我们蹉跎时光的罪魁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心理学家提出一个概念叫“手机病”。
手机信号中断24小时,我们会做什么?
我们有过这样的体验。
掏出手机原本只是看一下时间,却被手机里的各种推送吸引过去了,随之便一头扎了进去:
新闻App推来一条信息,范冰冰宣布结婚后退出娱乐圈,片酬从数千万降到10万……
女朋友发来一条自拍照,向你抛来一个媚眼;
手机清理软件提示垃圾已经接近1GB,如同强迫症发作似的,我们毅然点开并等待清除……
当我们回过神来时,时间已经溜得很远。
我们已经习惯了手机相伴的日子,如果我们的手机信号中断24小时,我们会如何?
李彦是一个有严重手机病的办公室白领。
平日不管是否忙碌,他总是不时拿出手机,看一看是否错过了什么信息或者电话。大半夜起来上厕所,也会将充电的手机拔开,刷一阵新闻客户端或者朋友圈,才能回去睡觉。有时上班忘带手机,已到单位的他,立即打车返回家里取手机。
某次到大山里旅游,手机没有信号,他浑身不自在,坐卧不安地熬了两天后走出大山。当看到手机恢复信号时,他长舒一口气,忙不迭地刷起手机来。
或许我们的手机病那么严重,但李彦的行为却是我们很熟悉的。
我们曾无数次下决心杜绝这一行为,但又不知不觉地陷入一个旧的循环。
手机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注意力。
须知,注意力却是比时间更宝贵的资源。
因为时间人人一样多,你不用它,它就没有价值,而注意力却是我们争取美好未来的主要资源。
可以说,一个人如何分配他的日常注意力,决定着他的人生将是什么样子。
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像韭菜一样被收割,他/她必定如浮萍一般,灵魂无定所,生活无条理,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处于低效运行状态。
长期以往,必然是蹉跎生命,岁月无痕,最终一事无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破解?
心理学家的药方和托尔斯泰的启示
行为心理学认为,改变心态,要先从改变外在行为开始。
托尔斯泰和禅宗学派也有类似的观点: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而喜欢他们,而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好。”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
“有时你的欢乐是微笑的源泉,但有时你的微笑也可以成为欢乐的源泉。”
——禅宗大师
依照这一思想,我们应当先改变“看手机”的行为。
既然我们经常因为“掏手机看时间而陷入了信息泥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不用手机来看时间?
比如戴一个表,让我们一抬手腕便知时间。
我们可以按照“番茄时间法则”给自己制定一个时间管理计划, 将时间切割为一个个平均的单元(25分钟、30分钟或更长),在每一个时间单元里只做一件事,坚持不受任何干扰,如果没做完,可以接着在下一个单位时间里继续做。
此时,我们只专注地做事、思考、读书,不到时间绝不看手机,唯与手表相伴。
在地铁上,我们从容地摊开一本书或者打开阅读器,专注地阅读;
工作时 ,我们埋头做事,充实地看着工作在我们的手上一步一步地完成;
……
久而久之,我们的专注力在磨合之下持续上升,做事效率随之上升。
这看起来有点自欺欺人,然而正如行为心理学派认为的那样,只有先改变行为,才能慢慢改变心理,继而改变习惯。
这一做法看似简单,但足以让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得到高效的运用。
因此,让手表“接管”你的手机吧,成为主导自己注意力的那个人。
古人说好玉可养人,那么,好的手表,也可以养人、养心。一个人待着时,看着它纤细的时针慢慢走动,感受它流畅优雅的设计感,进而享受独处的静谧和愉悦。
瑞士轻奢品牌表Welly Merck
结语: 让我们告别注意力被收割的生活,迎接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