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读书的语文没有未来

    关于“读书”这个话题,若是问起学生,他们一定会奉上几条读书的至理名言,而且可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如果你问他:“最近都读了什么书?”的时候,下一秒,他十有八九就石化在那里。

    因为,我们的学生不读书。他们读的,是课本,是教材全解,是优秀作文选,满分作文之类。他们读这些书,真是读其千百遍,从来不厌倦。

    为什么?书中有他们奉为圭臬的知识,有他们心驰神往的分数。

    可是,发现没有,读了那么多僵死的书,背了那么多知识点,模仿了那么多篇优秀作文,到头来,每一次语文考试的成绩,都不见起色。

    问题的根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十多年前,我在乡下读书。那时候的语文考试已经逐步开始由内向外拓展。还记得那时候,学校只有一间不足30平米的图书室。语文老师每两周从那里借书给我们。也就是在那时候,我读到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读到了小仲马的《茶花女》,读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那时候,日子虽然清苦,但课外书,多少还是读了一点。我们都是农民家的孩子,一没钱,二没便利的交通到旗里买书。为了了解四大名著,老师让我们手抄每一部名著的章回目录。

    那些积累本,如今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

    毕业前夕,班上流传一本小书,叫《辽宁青年》。那里面所选的文章,所讲述的故事,篇篇精彩,个个动人。

    高中时,到旗里读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距离学校最近的书店,然后去买《辽宁青年》。那书读了大概一年。高二的某个周末,同学们都回家了。我一个人坐在黄昏的余辉里,静静地想些不着边际的人和事。一扭头,看到同学桌兜里的一本薄薄的书,是《读者》。随便翻开一篇文章,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是上瘾。

    小心地记下了这个书名,之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往书店跑。渐渐地,买的杂志多了起来,有《读者》,有《意林》,有《青年文摘》,有《思维与智慧》……那些书籍是课余时间的精神茶点,品尝一点,困倦即刻烟消云散。

    再后来,就不满足读杂志了,开始读小说。读班主任推荐的《平凡的世界》,读科任老师推荐的《海底两万里》《金银岛》。读同学手上的《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前后读了三四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还在每个周末到新华书店读琼瑶。不过这言情类的小说,读的时候是既害怕又害羞,既忐忑又兴奋。

    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几乎万念俱灰,只有语文成绩让人心有些许慰藉。我是班上语文成绩最高的学生。

    大学,选择了中文系。在喜欢和擅长的科目里,终于重见天日。班上一个男同学酷爱读书,遂向他求了阅读书单。那时候开始读历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我的同桌有一段时间追于丹教授的书。我也尝试读了一点,还写了几千字的读后感,和同桌交流。

    毕业后,做了老师,读书虽然还在进行,在热度和广度和深度上,却不如从前。在一定程度上,我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换了工作单位后,周围的同事日日都在读书,散文,小说,言情,武侠,科幻……几乎都有所涉猎。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于是,又开始慢慢读书。近一两年,先是读了推荐给中学生的一些名著。后来,又和学生交流阅读书目,在学生的推荐下,读了《白夜行》等小说。近些天,在看蒋勋先生“说红楼梦系列”。

    我自己的读书经历,目前大抵如此。可是,想要做一个好的读书人,就不仅仅要自己读书,还要影响周围人,鼓励周围人也爱上读书。

    在这一点上,我很惭愧地说,我做得很差劲。

    在朋友圈,一个我特崇拜的语文老师颇有感慨地说:“俺的新兵,高一新生,可怜的娃们!第一节语文课,木心不知道也就罢了,连先生的《从前慢》也没听说过;叶芝更没听说过,可《当你老了》也直摇头;更甭提陈忠实、张爱玲、林徽因了-----我们的孩子高中之前究竟干了什么?是不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辅书了。语文没有广泛的阅读和宽广的视野能叫语文吗?我也知道你们想放开手脚让孩子阅读,可又顾虑血淋淋的成绩,进退两难中,你们最终选择了苟且。可是孩子们比我们的路还远,未来必定是他们的,我们万万不能投降于现在,而牺牲他们的长远;更何况,大胆地让他们阅读了,考试成绩只有好,或者更好!”

    这段话,触痛了一个语文老师,更触痛了一个正在努力读书的人。

    回想一下我自己的课堂,一学期二十周,每周两个早读课,六节正课。二十周共有四十节早读,120节正课。一篇课文按两个半课时来算,30篇课文共75课时。剩余的45课时,做什么了?听写,背古诗,考试……做了无数次的无用功,惹了一肚子的太生气,到头来?得到什么?成绩还是成绩不说,一些学生的读书兴趣也没有了,可怕!

  多读书吧,读课外书吧,无论小说戏剧,无论古今中外,拿起书,走近书,走进书,去体验,去感受,去思量,去拷问,去觉醒。

    好的语文成绩,真的不是做几套题,背几首古诗就可以获得的,也休想获得。

    语文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很强,包罗万象。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每周两节课外阅读时间要保证。

    每学期的阅读书目,阅读目标要确定。

    读完之后,怎么反馈?

    (辩论会?读后感?做积累?)

    教师要挣脱应试的枷锁,还学生自由阅读的广阔天地。只有先打破心理的防御界限,才可能有勇气迈出走向远方的第一步。

    于此同时,教师也要一刻不停地进行阅读活动。只有把自己和学生调整在同一个频道上,才能和谐共振,悦耳动听。

    唤醒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课外书吧。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读书去吧。

    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读书去吧。

    连滚带爬地去读书吧,孩子,因为你的未来,你的憧憬,你的梦想,都在那里,赶紧去吧!

(2017/8/22)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读书的语文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