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

讨论2——螺旋线和头前移姿势

前锯肌——螺旋线、体侧线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肩胛骨的稳定是肩部所有力学运动的基础。

前锯肌的下部纤维属于螺旋线,中间纤维穿过胸大肌下面,在胸骨底部越过中线,于内衣线的位置相互连接。这使螺旋线产生一条支线,形成普遍存在的头前移姿势。

很多头前移的人都有胸带的紧张,这是拉力传递的主要途径,同时还限制了正常的呼吸。

处理方法:头夹肌弹性建立、强化菱形肌力量、拉伸前锯肌、拉伸胸小肌和胸大肌。打开胸椎死区。整肌不整骨根本不懂医,整骨不整肌到处找名医。

讨论3——足弓和骨盆前倾

理解这些模式将会使我们找到更特殊、更符合逻辑、更有效的软组织介入的方法。

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共同组成了足弓的马镫(拮抗肌群)。胫骨前肌将内侧纵足弓的薄弱部位向上牵拉,腓骨肌腱则拉住了外侧足弓的重要部位,他们共同作用,避免了横足弓近端的塌陷。

由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形成的马镫将从下肢向上延伸到骨盆,与骨盆位置有关。

讨论4——下螺旋线和膝关节轨迹

螺旋线能影响膝关节。步行中膝在前后方向上保持直线轨迹,或多或少与髋和踝的方向相同。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要评估膝轨迹,可以从正面和背面观察患者直线行走时,看不同的步态中膝的运动轨迹。

替代评估:客户双脚平行站立(双脚第2趾骨平行),双膝向前微屈,同时脚不离地面,保持上半身的直立,避免翘臀和含胸,观察双膝关节的运动轨迹。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若一侧或双侧膝关节指向内侧(或对侧),则该侧的整个下螺旋线悬带可能处于紧张状态。

处理思路:如果膝关节在站立屈曲时向外运动时,增强前面下螺旋线前段站立时的张力,将有助于稳定它。

缺乏横向稳定。

讨论5——跟足与骶髂关节

足部被分为内侧足弓和外侧足弓。借用舞蹈名词可被称为跟足和趾足,趾足被设计用来承受主要的重量,跟足则主要是扮演平衡的角色。

由跟足向上看,腓骨被特别地塞在胫骨髁下方,被置于一个就承重而言相当差的位置,而且事实上看起来对抵抗向上的拉力更有意义,而非对抗向下的力。

足部有8块肌肉将腓骨向下拉,但只有一条非常强大的股二头肌直接将它向上拉。

八块肌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拇长伸肌、腓骨长肌、比目鱼肌、腓骨短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有附图)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启动股二头肌,强化股二头肌的力量,放松小腿部的肌肉的重要性。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外侧足弓——经由腓骨肌——股二头肌——骶结节韧带连接到骶髂关节。在临床经验中,更多地平衡跟足、腓骨肌和外侧腘绳肌等的软组织,将使脊柱按摩和正骨推拿的同行对骶髂关节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

换言之,足跟的位置和外侧足弓通过下螺旋线影响骶髂关节的稳定。

讨论6——步行时骶骨部位的螺旋线在身体中线的交叉

点头——髂骨后倾

反点头——髂骨前倾

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骨盆正骨推拿和脊柱按摩手法中,通过操作这些韧带结构使软组织平衡,以及牵伸通过骶骨的肌肉,调整其力学平衡,有助于逐步提高骨盆的内在力学机制。这就要求有多方面的临床知识或多才多艺的操作者,才能理清此状况下的各种因素:关节运动、韧带基础、肌筋膜张力及协调配位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剖列车第二十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