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人生的智慧》,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这是一本字字珠玑,处处都是哲思妙语的书。我一边看一边记笔记,记得我很累,我几乎是在抄书,因为每一句话我都想记下来,后来干脆在上面划线了。
在这本书里,“人生的智慧”指的是获得真正幸福的智慧,所以这本书的目的是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
幸福与否都是由一些因素造成的,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我们的幸福究竟和哪些因素密切关联。
所以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把和幸福有关的因素分为三类:
⑴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⑵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⑶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即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包括名誉、地位和名声。
造成一个人幸福与不幸福的最主要的因素无外乎以上三类情况。那么以上的三种好处,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决定我们幸福与否的根本因素,或者说,对于我们获取幸福产生更加根本或彻底的影响呢?作者的观点是——
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
人的自身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地发挥作用。下面我们具体来谈一谈。
一、人的自身
幸福首先是人脑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取决于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也可以是自身的经历,或者天生所具有的禀赋。这些都构成我们独特的内在。
同样的一处风景,为什么有的人感觉妙不可言、继而诗兴大发,最后流连忘返。而有的人就感觉很乏味、很无聊?大家看的都是同一处风景,为什么有的人能感觉快乐,有的人却感觉不到?这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自身。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么,所有的外在努力都不会使他超越只能领略平庸无奇、夹杂着动物性的快乐的范围。他只能享受感官的乐趣、低级的社交、庸俗的消费和闲适的家庭生活。
对于一个人的幸福快乐而言,主体远远比客体来的重要。比如一个饥饿的人感觉什么都是好吃的,这种感觉主要原因在于自身,而不在于外在的食物。另外,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一个健康的乞丐也比一个染病的国王幸福。健康的身体给人的宁静和幸福是财富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很多有钱有势,却身染重病的人最渴望的是健康,健康对他们来说无比重要,哪怕把他们所有的钱去换取健康,他们都心甘情愿,可是健康往往是用钱换不来的。因此:
人的自身比起财产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由此可知,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和发挥个人自身才能比全力投入获得财富更为明智。聪明的人常常会为了健康而放弃金钱和其他身外之物,因为这些身外之物失去了还可以再回来,但健康失去了,有时候就没办法补救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最大的愚蠢也就是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学问、声名、甚至为了肉欲和其他片刻的欢娱而献出自己的健康。
虽然健康对于我们的幸福头等重要,但我们的幸福却不完全依赖健康。文中指出,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大死敌。当人们为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没日没夜地工作时,生活就会变得很痛苦;而当人们有了钱,不用再为了钱劳碌奔波时,他们又陷入了无边的无聊之中,这种无聊是很可怕的,很多有钱人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他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叔本华给出了对抗这种无聊的秘笈——拥有丰富的精神思想。
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
这些人(比如说作家)头脑里面的思想活泼,奔流不息,不断更新;它们玩味和摸索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多种现象;还有把这些思想进行各种组合的冲动和能力。这样的人从自身就能找到无限乐趣。
所以一个人具备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交往。这就是为什么从古至今,精神思想丰富的大师们都喜欢隐居的缘故。因为他们那丰富的脑袋足以让他们的生活精彩纷呈。而我们整天热衷于于社交,热衷于声色犬马,只要自己一安静下来就比死还难受,我们有没有问问自己,我们的脑袋是不是太空了?
文章举了一个特别深刻的例子:
人到老年,几乎所有这些外在源泉都必然地干枯了,因为谈情说爱、戏谑玩笑、对旅行的兴趣、对马匹的喜好,以及应付社交的精力都舍我们而去了;甚至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也被死亡从我们身边一一带走。此时此刻,一个人的自身拥有,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但是常人却把幸福寄托在身外之物上,比如财产、地位、名声等等,一旦他失去了这些东西,他的幸福也就没有了,只剩下一具空壳。所以,越早了解幸福的本质就越有利于我们的生活。
二、人所拥有的财产
人们之所以拼命追逐金钱,那是因为别的物品大多只能满足一个需要,比如药物能治病,食物能充饥,衣服能御寒,但金钱可以满足普遍的多种需要。所以金钱才具备了独特的绝对的好处。
但我们对金钱往往不能感到满足,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几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可是能有几人能感到心满意足的?其原因就在于:
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我们的欲望总是超出我们的能力,有了一百块钱,却想做两百块钱的事。所以我们一直处于达不到愿望的痛苦之中。而一旦我们有了钱财之后,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为了保护好钱财而小心翼翼,整日担忧,想法设法让财富增值,好让自己永远都处于财富之中;第二种就是挥霍无度,享受以前没有享受过的生活。的确,财富是一个人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但过多地追求财富就会陷入烦恼,挥霍无度也会让人以痛苦告终。作者的财富观是:
我们应该把现有的财富视为能够抵御众多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城墙,而不是一纸任由我们寻欢作乐的许可证。
拥有足够的财富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它让我们摆脱人生的匮乏与操劳,让我们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三、人所展现的表象
我们所展现的表象,也就是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通常都被我们过分看重。但他人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并非至关重要,甚至毫不相干。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我们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这种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脑袋里的意识,对于我们并不重要。此外,我们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这些人目光狭窄,情操低下;他们的了解谬误百出、是非颠倒。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以后,就会逐渐对别人的看法淡然处之了。所以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尽管很多人热衷于荣誉、地位和名声,把这些东西视为价值非凡。但这些东西却不能和我们自身带来的好处相提并论。这是因为:每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
我们自身幸福受着健康、能力、收入、家庭等因素的决定性的影响,这些东西的重要性百倍于别人对我们的随心所欲的看法。但很多人却是与这种真理背道而驰:
几乎所有的人毕生不息地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人们为了获得财富、官位、头衔甚至掌握科学和艺术,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精力,却也是为了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现实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做着这些事,却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这种愚蠢的境地。
这种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为了获取别人的赞赏和羡慕,很多婚礼极尽奢华,即便家庭不富裕的人家,哪怕举债也要撑场面。这是因为男女双方家庭都要“面子”,而这种“面子”就是别人的看法。然而,你搞得再隆重,路人也只会短时间关注,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新的猎物”,而这种关注对于当事人来说,没有任何实质的好处。相反,为了获取这种关注,却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财富。
这些向我们显示了人类的愚蠢已经达到多么厉害的程度。我们无论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很多人其实并不胖,却在减肥,也许就是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也许是想得到别人更多的赞美;我们出门前的费尽心机的打扮也只是为了别人赞赏的眼光。一些农村人本来不富裕,看到邻居在城里买了房子,为了面子,为了他人的一句夸赞,也贷款买房子,结果为了还贷举家艰难度日。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因为别人的眼光和看法,我们高兴时不敢开怀大笑,伤心时不敢放声哭泣,因为怕别人说三道四,我们甚至都没有勇气追寻自己的幸福。我们一直压抑地活着。仔细想想很可笑,竟然是因为别人微不足道的几句话,或是几双异样的眼神而已。
归根到底,我们只有从自己身上才能找到更多的幸福,外在的诸如金钱、地位、名声以及各种社交等等,只不过是我们获取自身幸福的助力,却不是幸福本身。我们的健康的身体、富有的思想、却能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最直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