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小song
读书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相较于纯粹为了打发时间的阅读,更多的人是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认识,或者解决自己某个现实问题。
我们会遇到《越读者》中提到的多种类型的阅读。可能是生存需要的阅读、思想需要的阅读、工具需要的阅读或者休闲需求的阅读。
每一种书都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熟读精思”三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阅读对象。对于经历时间检验过的经典读物,需要“熟读精思”,往往需要不止一遍的仔细阅读;对于一些工具类的指导性书籍,浏览序言、目录、后序三个内容,“不求甚解”之后,需要根据具体的阅读目标选取我们需要的部分仔细阅读。对于那些闲来无事,放松心情的书籍、杂志,“观其大略”,赏心悦目足以。
读一些需要“熟读精思”的书,用“观其大略”的方法,那是糟蹋;
读一些只需要“观其大略”的书,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
有人会说,我读各种书,都读的很慢。慢总比快要有收获。你没听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不否认慢读的意义,但是对于很多实用性的指导类的书籍,适当缩减阅读时间,也一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之,阅读方法没有对与错,只是效率的区别和适不适合的问题。
对于很多实用性的书,有可能它的主要内容只有20%,我们只要抓住20%的精髓就足够了。
比如,我这两天读的《越读者》和《实用型阅读指南》,让我对读书有了很多的认识。教会我再遇到类似指导类的书籍,如何更有效的阅读。
01 确定读书目的
在阅读之前,为什么一本书会被打开就已经决定了我们的阅读目的。想知道如何有效的阅读?想知道如何做出精美的PPT?想学习一本小说的结构?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方法?这些都是阅读目的。
不要把阅读当作闲情逸致,读一本书,要知道读它的什么。
无论是一本经典读物,一本工具书、一本小说还是一本杂志。每一本书都有它的定位,有它之所以被选择来读的原因。一本书在你手里,你想要获得什么?
我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目的很明确——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应用。
02 列出读书目标
目的和目标一字之差,意思大不相同。
读书目的是读书目标的指导。读书目标是根据读书目的来具体化的,具体化的过程需要浏览一下序言、目录。了解一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知道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之后把读书目的具体化为目标。
读书目的只有一个,读书目标却可能有几个。
我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的读书目标就有三个。我的读书目的是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应用。为了此目的,我的读书目标是以下三个:
1.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2.怎样做读书笔记
3.怎样把读到的内容应用于实践。
通过目录可以看到,这本书还有其他几项内容:“如何牢记读到的内容”、“读书对人生产生影响的实例”。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强调有效读书的重要性和应用的重要性。但书中所讲的具体的记忆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我看来还是提炼关键词并把它们记住。各种意义的方法都是刻意记忆的过程。
及时输出是最有效的方法。至于作者提到的“整理成故事来记忆”、“创造形象,联想记忆”等方式对我来说并不实用。所以,这本书讲到的记忆方法,并不是我的读书目标。
03 把握读书节奏,掌握二八定律
一本书计划用多久的时间?是从第一章开始读还是选择其中几章?每一张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这是读书的节奏。
拿到一本书,可以先看一下作者介绍,作者的研究领域、工作性质、个人经历、主要著作等等。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我们对一本书形成大概的印象。
一本书的序言和目录含有大量的信息。在序言中了解一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一本书的大概内容。通过浏览目录基本上就确定了一本书的结构。可以看到逻辑、框架、主要内容。根据行文逻辑,可以判断一本书的重点内容是哪几章,那也是我们关注的阅读目标所在。也是需要我们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章节。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重点的章节,不代表其他章节不去看。而是要略读或者速读,以了解其大概内容。
因为根据二八定律,一本书的重点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
二八定律原本指的是:“社会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会财富。”后被广泛应用于管理、生产等领域。比如:二八管理定律、二八决策定律、二八营销定律。就是要抓住重点员工、把握关键性的问题。关注重要客户。
对于一本书来说,20%的重点内容表达了全书80%的思想。有时候没有必要强求自己要记住100%的内容,把握重点内容就足够了。
把握阅读的节奏,掌握20%的重点内容,掌控阅读时间。
我读书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一本读起来还不错的书,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读的很认真,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这种方式让人觉得一下午很充实。还有一种情况是书的内容不是很有趣,往往是读一章就放那了,过两天又读一章。看下一章的时候已经忘了前面讲的内容了。
对读书节奏的掌握,除了要控制时间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时间意识提高阅读的专注性,更有效地阅读。
04 记录读书笔记
大学期间漫无目的的读书经验告诉我,读过的书如果不记下来,很快就会忘记。
想要完全吸收一本书的精华内容,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
《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作者推荐了读书笔记的记录方式。其中,制作思维导图是很有效的方式。
我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通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把读到的有共鸣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空白处还会“有感而发”。我是用铅笔划线和记录的。一方面觉得铅笔比较干净,另一方面,如果以后在读这本书,难免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可以及时更新。还有一点就是对铅笔的特殊喜爱。所有的笔里面,我最爱铅笔。
通常一本书看下来,合上书,闭上眼睛回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做过标记的地方。循着一本书的结构和逻辑,翻看自己做过记录的内容。制作读书笔记或者思维导图就容易的多了。一个完整的读书笔记,除了要包括书籍的主要内容,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达成自己阅读目标。我在读完《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后,按照作者的方式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就是以之前列出的阅读目标为线索。逐步填充内容而成的。并在最后写上了我读这本书的感想。
05 及时输出
读书笔记是对一本书的缩略概括,包含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想。但是,检验自己对一本书的真正掌握程度,需要看自己对这本书的输出是否顺畅。输出的方式可能是讲给某个人听,也可能是自己写下来。试着写一篇书评、写一个读书推荐等等。
输出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巩固和转化的过程。通过组织语言,完成一篇书评,说明不但掌握了书籍的主要内容,而且能把掌握到的内容形成文字,按照一定的逻辑组成文章。及时输出的内容与读书笔记有质的区别。前者是自己的创造,后者仍是别人的知识。
我把读书这条路看做与人生平行的路。身体和心灵的两条路,随行相伴。在之前的三十年,只觉得读书是关系前途的大事,现在,读书于我是一件等同于吃饭、穿衣的日常事。
吃饭讲究营养均衡,阅读也一样要均衡;穿衣讲究美的技巧,读书一样讲究方法。
愿每个人在读书这条路上收获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