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面对质量问题

身在单位的质检部门,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各层领导面对质量问题的态度,解决质量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值得深思。

近来,单位购入一批原料,我们在初检和复检过程中都发现了相同的质量问题,不合格项。从检测结果显示出本批次产品明显不同于前期,可见是供应商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这是身为质检人员很容易得出的结论。

对于不合格品,单位有专门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评审流程,有具备评审权限,决定物资去留和如何使用的技术部门。按理说,也算是健全和完备。

但实际的运行却不是理想化的,这也正常,毕竟事关采购,物流,仓储,检验,工艺,生产等多个部门。

每个部门考虑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同,导致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所持的意见也不同。

就比如这次,其实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检验部门对检测结果已经确认,发出了不合格品评审,技术部门也签署了评审意见,认为会影响我公司产品质量,应该退货。事情到此本该结束,相关部门善后,与供方联系退货即可。

问题是,一方面仓储提出:公司前期备货不足,本次如果退货,可能会影响生产;一方面采购提出本批产品分多个集装箱到货,目前检测的样品来自于同一个集装箱,希望对其他几个集装箱分别检测。将压力和问题都集中在了质检检验上了。

接受到以上信息后,作业质检人员的我觉得有些可笑和难以理解。

明白人应该都能理解,质检从某些角度看可视为“死后验尸”,是一种事后检验行为,质量问题其实早已在生产过程中就存在了。对待已经检出的问题,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停止问题产品的使用,并向前追溯全过程,直到查出原因,解决问题。

一方面公司如果储备不足,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而决定使用本批不合格原料,那么,就应该由技术部门制定对策,如何改善工艺,调整参数,尽量避免不合格原料对我公司产品质量的影响,避免市场风险。

一方面,不管本批原料分几个集装箱到,对于已发现的问题,我们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视同整批产品都存在问题,慎重使用和加严验收。而不是寄希望于其他产品合格,来推断问题存在的偶然性,显然,这不科学,也不经济。

这也暴露出公司管理的几个问题,一方面是对待质量问题不够重视,一方面是各部门考虑问题的局限性。

解决问题应该找出问题的根节和本质,纵观全局,达成一致。即便不能一致,也应该以公司利益、客户利益和市场信誉为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该怎样面对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