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是挑衅,行为是拒绝限定|黄金大米的另一种胜利

(实为未录用的稿子。但仍可用于记录阶段性的思考)

生活处处存在着争议。

争议的背后往往是某种意义上的限定。 身份的限定,价值观的限定,道德的限定,知识的限定。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那耳喀索斯是一名绝世美少年,有一次他到湖边喝水,发

现了水中俊美的脸,便爱上了自己的倒影。直到有一天,他无意碰到了水面,搅乱了倒影,才发现 自己恋上的是影子,便悲伤而死。

杀死了那耳喀索斯的,与其说是对自己求而不得的迷恋,倒不如说是他发现,原来湖中 所见所知的自己不过是无根的幻象。

生活也许就是那耳喀索斯那一汪镜面般的湖水,在其中生活的你我,只不过是真我投射 在外界的倒影。那么,在这样的镜像里,你又被限定成什么样子?

  男人?(图)

  女人?(图)

  精致的?(图)

  普通的?(图)

  挑衅这样的限定,即为争议。

让我们先把指针回拨到五十年前,把视角转向战后的日本。


1968 年,一本名叫《provoke》的摄影杂志横空出世,一群对社会有异议的摄影家们聚集在一起,他们不视摄影为艺术,主张影像的价值应在于记录。“尽管影像不过是由相机切割下来的片段,但这些碎片仍有可能触发思想,成为切破社会真象的异质性语言。”他们如是说。

把时间再向后拨一些。1973 年,日本逗子海滨旁,图片里这个瘦削的男人,中平卓玛, 以其粗劣·摇晃·失焦的镜头风格为《provoke》奠基的男人,烧毁了自己在 provoke 时期全部作品、底片和笔记。他自白道,粗颗粒质感、摇晃模糊画面这种摄影偏好,是曾经的他凝视这个世界的方式,“在以赤裸裸的方式确认事物本身之前,我放弃了观察和思考。”然而,当他这种与世界对峙的方式成为一种代表风格,他的的影像不得不被先入为主的美学价值解读,便丧失了“精神的冷冽”,不再具有其存在的意义。

中平卓玛的行为,无异于一场谋杀,杀死的是被摄影限定过的自己。

不断思考本质,正视争议,否定一切先入为主与角色限定。远在丹麦的设计师 Elisabet Stamm 或许与《provoke》的态度不谋而合。于是在 2019 款早春系列,A.A.Spectrum 重提 “golden rice”,曾经在中国备受争议的转基因黄金大米,以另一种方式赢得了它的胜利。


(小标题)一如既往地拒绝限定

(图)

(图)

设计师 Elisabet Stamm 还是一如既往地强调自我个性,告别了生物和社会价值,黄金大

米被融入了服装的 logo 设计中,在美学领域持续着它的“反叛精神”。

(图)

Logo 设计的另一灵感来源于著名的平民皇帝——朱元璋的龙袍图样。一脉相承的是衣

服与 logo 的颜色设计同样有生活的底蕴:劳动者的蓝色工装裤,僧侣的脏黄色僧袍,麻袋上红色的底纹,凉椅常用的果绿色色调......个性处处都可以存在,时尚离我们一向很近。

(图)

 (小标题 2)挑衅束缚、呆板的设计美学

(图)

永远不要小瞧衣服的功能性。你的衣服拥有几个口袋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往往决定着你翻找东西的时间长度,毫无疑问翻找手提包总是最耗时的。Elisabet Stamm 总是计较着服装的观赏性是否喧宾夺主,霸占了功能性的发挥空间。一件徒有外表的服装显然是对人性的束缚,这与光谱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图)

谁说男孩子不能拥有梦幻的粉色?谁说女孩子总是要展示身材?光谱的款式还是一如既往地以中性风为主,在此基础上由塑料品再生而成的高性能可折叠面料,不仅为光谱增添了流光溢彩的轻灵之感,也为其安置了一个温柔的灵魂,一面态度明确摆脱限定,一面重视生活关爱自然,光谱与它的受众们总是心有灵犀。

(结尾)

生活处处存在着争议。 争议的价值或许就是冲破镜像的限定,解放真实的自己。 而这一切,请从给自己一件舒服的衣服做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态度是挑衅,行为是拒绝限定|黄金大米的另一种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