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不如好好为人师

图片发自App
最近时常感叹,人生遇一良师何其不益。尤其是最珍贵的童年能遇到一个好老师,终身都受益。

我们读书的时代,老师是神圣的职业,老师每一句话让懵懂的我们都奉为圣旨。小学时期最有印象的老师,是一位体积很大,常年穿件深蓝色XXL西装的韩老师。现在回忆起来,对韩老师是模糊的印象,只记得他是圆圆的。圆圆的脸从来是笑容满面,在讲课时眼睛眯起来似捏得饱实的饺子般的弧度,肚子也是圆圆的,连同身上的大西服都膨胀起来,里面装满的是他深厚的数学知识和对学生的关爱,捏粉刺的手指头都是圆圆的,在黑板上写下的每一道数学公式都苍劲有力。

韩老师教数学有种魔力,会让我这种天生对数字过敏的人都被他的课吸引住。全班的学生都喜欢他,中午放学,偶尔我会和另一个数学成绩特别好的男生飞仔去韩老师家蹭饭。小时候都会觉得老师和学生中间有种神秘的距离感,而在韩老师家里时,我们只感觉到他如父亲般的慈爱。

好的老师就是有这样一股魔力,让本来讨厌数学的我听韩老师讲课时都津津有味。数学成绩也是在全班前5内,一直和飞仔竞争排名。好的老师,就是有股无形力量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如此,还会让学生期望通过自己的成绩和表现来博得老师的关注。现在让我回忆韩老师上课风格我实在想不起来,毕竟是太久远的事。但在人的大脑中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里,总会有些片段是让人挥之不去的,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插曲,一定是有什么特别含义,让这个片段我印象特别深刻:镜头一闪,全班同学都在自己座位跟前低着头站着,讲台上的韩老师似乎在大发雷霆。有些女生都在小声抽泣。事由是这次期中考试中,全班数学分数都考的不理想,比平时我们的正常发挥低了很多。“嘭”、“嘭”,什么声音?我侧头一看,飞仔正拿笔盒一下一下敲自己额头,神情呆滞,觉得自己这成绩没有脸面正视韩老师。自从小学之后,我在没碰到会让我们因为自己觉得没考好成绩而愧对的老师。

上高三时,在本来最为紧张的一学期里,却有个语文老师总以出其不意的教学方式让我们能在窒息的学习氛围中得以喘息。语文老师姓严,长相和穿着打扮似乎太过于大众,记不清是什么样子了。但她虽姓严,教学却一点都不严。我们那个时候理解的“严”是指“严厉”,严老师不严厉,上课风格特别独特:

她会让我们分角色去读《药》。

她会让我们用武汉话去演一段课文里的场景。

她还要我们把《项链》一文做个想象力延伸。课文中,女主角在得知自己赔偿的项链是条假项链时就戛然而止了,严老师让大家回去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它续尾。

严老师让班上一个除了篮球打得好其他什么都不好一上课就会睡觉的男生当语文课代表。后来,后来那男生除了语文课不睡觉,其他课还是照常睡。后来这男生在月考期中期末考里就数语文成绩最拿得出手。

我来看,老师并非一种职业。能给人于点拨,给予人精神上的修葺,思维上的醍醐灌顶,对方都会尊称他为“老师”。无关乎职业,无关乎学历,授人以渔者皆为人师,授人以愚者皆为狗屎。

现在我自己也有一群学生,虽不是教他们文化知识,虽只是授于一种技能,但我自己都不会把自己这个身份看得太轻。比起奥数培训,英语补习,作文强化,我教的东西实在是太轻了,只占得袅他们学生生涯中微弱的分量。但我自己从不看轻自己的教学分量,好的教育质量体现,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本身的热情,慧眼捕捉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质,用自身行动去影响并带动学生去主动学习,把简单而精妙的教学语言讲给学生听,语言最为激起学生的信心。尤其作为男人,孩子最期待能获得父亲形象的人的认可和关注。这是男性做教育的一种潜在优势,就像女性做老师,会有天生的母爱和细致的观察力。

老师这个角色,我不喜欢用“扮演”这个词,“扮演”里面有很大成分是在“演”。而教学生,是要用爱,爱能演出来吗?我的一位学生家长也是我以前的同事——菲姐,在我刚做老师时告诉我“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时至今日我将此话一直烙于心间。

现在我是什么身份?老板?老师?个体?还是自由摄影师?经营着自己的舞房,教了一批又一批街舞学生,又时不时能给不同的孩子摄影。街舞是门艺术,老师也是门艺术。好的舞房不缺好的硬件条件,好的舞房永远缺好的老师。好的老师首先就得学会——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为人师,不如好好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