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说高考

早上看到一条新闻:6月7日,郑州一考生在数学卷开考10分钟后,疑压力太大要求离开考场。按规定,这时看过考卷的学生不能出去,防止泄题。该考生遭拒后精神崩溃。

高考的数学题,很难吗?

昨天我高考的表妹也发来一道考题,她不会。

瞎说高考_第1张图片

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了,完全没印象。我也基本不记得,大概是高三学的实数与虚数,遂百度了一下计算规则,然后就算出来了答案,选C。

瞎说高考_第2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我看题之后,就预估答案是C。因为这题不能使用代入法,所以不会的人就不能瞎蒙,但也有据可循。

因为我们是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所以A选项基本不可能,尾巴也不太可能,离填答案的地方近,剩下B、C。而C,在很多地方方言,都谐音“死”,不想死的就不会选C。出题老师,就会反着来,答案是C的概率很高。如果是能代入计算的题目,而且数字顺序又不正常,答案是C的概率也很高。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数学肯定比绝大部分数学老师都厉害。但这种操作,涉世未深的高中生一般都想不到,我这属于马后炮了。有答案以后,我就想这解法太浪费时间,肯定有更简便的解法,毕竟高考分秒必争,以前的我肯定不要1分钟。

我又琢磨了一会,果然有最佳解法:

设z1 = 3-i ,z2 = 1+2i

z=z1/z2  → |z|=|z1/z2| = |z1|/|z2|

剩下的就是最基本的东西了。我还看到一道八卦题,很多考生表示都傻了。

瞎说高考_第3张图片

其实,这题也很简单,不懂周易八卦都没关系,翻译过来就是掷硬币六次,问三次出现正面的概率。当然这种考题比硬币更有意思,但始终都没有脱离数学的范畴。关键就在于,考生有没有数学的抽象思维。

很多高考生认为,数学没什么用处,不需要学那么多,用不上。但我认为,数学的作用在于它可以训练我们的抽象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素质。虽然生活中确实都没怎么用上,但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训练,一定会让你受益终生。就像我,只要捡一下,还是能找回来的。

无用论者对数学的认识,其实仅仅是着眼于表面的知识,而不是关注背后的思维训练。数学没学好,一定是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出了问题。

我去年给一个刚读高二的侄子讲了2个小时,不涉及任何具体的知识,只讲学习和考试的大思路,他考试马上就至少提高了10分,而且也不畏难了。此前他爸请了辅导老师,一小时几百块,成绩也没见好,反而越来越不行。

归根到底,学习还是要讲究方法和思路,光靠努力,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然后,我想借浙江卷的作文题发挥一下,讲讲高考这件大事。

瞎说高考_第4张图片

我当年的语文是拖后腿的,如果能再考多十分,说不定就是省状元。可惜,我以前没有现在这么能写,也很不喜欢语文,老师都说我的作文“如白开水,乏味”。

文科与理科的学习不同,方法思路都是其次,重要的是积累和兴趣。恰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认为最好得分的科是英语,因为学的只是英语的应用,而不是学习英语世界的语文,本质是披着文科皮的理科。我就是有所觉悟,放语文抓英语,最终英语是我市状元,与全省状元也只差了4分而已。

高考至今依然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还是激烈,特别是头部的985/211院校,很多父母和孩子都拼了命想进去。无论对应试教育有怎样的批判,高考始终是一个公平的选拔手段。

为了保证公平,高考是绝对不可能按照北上广深或者其它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地区标准来出题的。即便是教育发达的地区,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最好的条件。它必须兼顾最贫穷落后的地区,而且不是选拔天才和特殊人才的手段,所以难度一定是适中的,要保证哪怕是最没有条件的孩子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上好的大学。

每个人都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而高考给了贫苦人家的孩子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当今社会出人头地的机会很多,不只上大学一条路,但依然是多数人的最佳选择。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都不太可能有机会真正在北大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落地生根,但如果能上不错的大学,有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能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选择,就已经远比毫无选择的父辈好得多了。起跑线不一样,基础不一样,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是飞上枝头的凤凰。

高考给了我这种家庭出身不好的人一个施展的机会,但我还不是最差的。我一位江西的同学,他是带着瓶瓶罐罐来上学,吃饭配辣椒。后来这位同学还保了研,毕业去了毕马威。如果没有上双鸭山,他的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景象。

不管现在怎么注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肯定都不能放松,而且这两者也不冲突。应试应得好的人,素质也不会差到哪去。我自己就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典型产物,但素质也没有很差。虽然我没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好歹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能写能说,还会编程,更别说现在已经是健康方面的专家了。我们同学里,也没有所谓的“高分低能”,很多人现在都混得挺不错的,我属于拖后腿的那种,捂脸。

当然现在的父母也特别重视应试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学,甚至还有人希望孩子替自己圆满当年遗憾的。大家都希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从小学,不,幼儿园开始,就想要挤进最好的学校。竞争有多激烈,不用我说,大家都清楚。

我前不久看了一些著名小学的入学考试题,我一题都不会。真的不会,已经完全超出我的知识范围了。因为那些题目,我都没有涉及过,不会很正常。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自然考不过,不证明他智商不行,考过了也不证明什么。毕竟没有出题范围,只能靠蒙。

高考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同一标准,我就考这些东西,肯定不会考教材范围之外的东西。只是为了分出层次高低,会在题目上做文章而已,但总体而言是不变态的。如果考生觉得高考题没法做,肯定就是自己的问题。

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讲究的是知识面广,不是说不行,但在高考面前可能不行。我可以很负责地说,高考讲究的熟能生巧,速战速决。因为题目量大,很大程度你都没什么时间可以思考,基本上看到不会,你就可以准备放弃了;看到会的,但是花了太多时间,说明没有时间留给后面的题了。

考场确实如战场,天时地利人和,都非常重要。平时成绩好,不一定高考能考高分,因为出题的方式不一样。我就曾经考过多次不如意的月考、模拟考,老师都很担心,但我从不气馁。我明白最终的决胜时刻,还在后头,当下需要做的就是“广积粮、深挖洞”。

考最弱的语文科的时候,我有点方,但是抬起头看到别人的神情更加凝重甚至忧虑的时候,我就不担心了。我并不需要考出很高的分数,我考100你也考100,意义不大。我考40,你考30,我就赢了。高考很大程度上,决定胜负的是看谁少犯一些错误。

我能顺利考上双鸭山,不证明我的智商比其他人高。相反,我上大学的时候只是个孤陋寡闻、毫无长处的乡下小子,很羡慕那些懂得很多、有特长的同学。只是后来,凭着我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地学习、进步,才逐渐进步成今天这样。

大学可以说,给了我一个足够长的跑道,去磨练自己。而在好的大学,可以见识到更多东西。上了大学并不代表最终答案,也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出了社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单纯地对付应试教育,其实非常简单。它是理想化的,有限制范围的事情,很容易见招拆招。觉得困难,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找到对的方法,对的方向,缺乏正确的指导,或者是早已被带歪节奏了。

就像很多人都想减肥,却苦于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其实对的方法就摆在面前,一点都不复杂,但是我们人往往就喜欢把一件事复杂化了,不辨本来面目。如果思想混乱甚至动歪脑筋,再怎么努力,收效也是甚微。所谓,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反之,抓住关键点,就能有的放矢。

我很有信心,自己那套应试教育方法,也能够复制,无须过人天赋,只要不蠢,有信心,有耐心就行了。我曾经说过,要让100个宝妈的孩子能顺利考上双鸭山,不是说说而已。

这就是一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思维的体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瞎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