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长大吗?”
“不想!”
七八岁之前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这么坚决,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每次我回答时的认真模样都会把大人逗笑,能让大人笑的答案,我肯定会坚持说。
可是,后来我更改了问题的答案,自己小声地愤愤地说:“赶快长大,长大就不用被大人管着了。”那是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个漫长酷热的暑假我学会了打扑克牌,“捉黑五”“五十K”再复杂点儿的“打升级”(我曾一度以为大人们玩的是“打收音机”),我都学会了基本出牌规则,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一样有瘾,总想找人切磋切磋。
我家是从老庄子搬出来的,住在岗上,地势较高,门前是一片农田,农田前面才是老庄子,这老庄子的最后一排人家在屋后种了很多树,也是我们娱乐的好去处,至少有荫凉。暑假的午后,大人们习惯睡会儿午觉,避开炎热,一般等三点以后开始出动去割草、放牛、锄地。这个时候的村子最活跃的就是知了和我们。
吃完午饭我跟姐姐后面去找其他伙伴集合,大家聚到树荫下打牌、抓子儿、用石头子儿“下棋”,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打牌。不知道为什么,一开始我还是自由的,玩到大人午休完时回家,该干活干活,该写作业写作业。有那么一天,爸爸站在院子里,他严肃的口气包裹着深沉的声音,这声音穿过长长的农田,敲打着我的耳膜:“你给我回来!吃完饭就跑,再出去一次你试试。牌瘾不小!”
我乖乖地也不情愿地放下手里的一副好牌,站起来拍拍腿上的土,磨磨蹭蹭往家走。我细碎的脚步把这段路拉得特别长,因为经验告诉我,大太阳底下我爸不会一直站在那里等我以这样的速度走到家。避开家长火气大的时候,是躲掉责骂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路上,我第一次渴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因为我们从来管不着大人什么时候干嘛,他们想打牌就打牌、想看电视就看电视,多自由!我要长大,长成大人就不用天天被管着了。
后来我如愿了:读初中时爸妈外出打工,没人管我了;读高中时我已经懂事儿,爸妈不用管我了;读大学时我在家里地位提高,爸妈有时还会征询我的意见;工作后,爸妈完全放手,一切选择自己做决定。
我长大了,自由了,可也有些失落。
我得到的这份自由是因为爸妈老了吗?不是,因为我在弟弟身上看到了复制版的约束。
弟弟比我小十五岁,他比我和姐姐小时候都乖,但他挨吵一点儿也不比我俩少,因为我和姐姐已经独立,爸妈的关注重心就在他身上,尤其是学习方面。
我和弟弟相处最多的时间是在寒暑假。但我发现爸爸的管教好像没什么规律,更多时候看心情。比如:刚吃过饭,接下来的时间一般就是看看电视消遣一下,爸爸心情好的时候会让弟弟和我们一起看,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三个字“学习去”。有时候,弟弟正看电视入神,恰好我爸也没什么事,弟弟看的他又不想看,又回蹦出三个字“看书去”。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时候即使回到自己房间,也是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来排解这份“想而不得”的郁闷。
事实证明,弟弟的听话只是没有到叛逆期。去年年末,我和他聊天,他就很有意见:“他们总觉得我要好好学习,我已经努力了,而且成绩也不错(年级前十内),再努力还能多好。”听出来了吧,这少年觉得父母太贪婪,自己的“优秀”没有得到认可,反而常被训斥没有努力。我想劝劝他,又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打击过来的,考试好了,他们会说“别高兴太早,下次考不好就丢人了”,考试真不好了,他们会说:“你这就是老八子吃驴,恶名在外,都说你学习好,好哪儿了?”
最后,我跟弟弟说:“父母对你期望大才会要求多的,他们的方法不一定对,但出发点是好的,你想解脱也容易,自己好好学,读了大学,他们自然不会管你了。”
我想弟弟并没有听进去,因为,他现在也不怎么和我聊他的学习和内心想法了。可能在他心里我已经成了家长型的姐姐。
来到绍兴后,我又从侄女身上发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哥哥(老公的亲哥)家的女儿读小学三年级,平时的学习监督都是嫂子在抓。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但她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从房间溜出来,喝水、上厕所等等。如果大人在客厅看电视,她路过客厅的脚步就会变成慢镜头,在你一遍遍的催促声中,她的口头禅是:“等一下。”
很多时候,终于等她的作业写完了,可以蹭到客厅看电视的时候,大人又催促她去洗漱睡觉。她除了用“等一下”拖延一下时间,趁大人注意力转移了多看会儿电视,也会反抗:“为什么你们可以看?你们大人不也没有睡觉吗?”哥哥常给她的回复是“不要让爸爸说第二遍!”或者“少废话,回自己房间。”
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也理解她为什么总是找借口路过客厅,可我不能在她面前和她一起挑战哥哥的“权威”。
这份没道理可讲的约束和管教是父母期待儿女成才的表达方式。可孩子们心里不爽!十分不爽!没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大人一样自由,为什么大人嘴上离不开学习,大人又不是一直在工作,凭什么你们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得去学习?
孩子在认知世界、养成习惯的过程中,难道不是父母在做榜样吗?你想让孩子养成爱学习爱阅读的习惯,请问,你一年读了几本书?我并不埋怨爸妈对我的约束,而是心存感激,因为他们觉得那是最有效的方式,他们至少超越了“女孩子上什么学”的流行观念,这在农村是难得的开明。
但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在书店看到和孩子一起坐在书架边沉浸在书本里的爸爸妈妈,他们是我的榜样:用行动去带动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只用语言去鞭策。反正我不想让我孩子觉得我不讲道理,在心里质疑:“凭什么你们看电视我就得去学习?”
孩子,我们一起学习。不,我现在就学习怎么陪你学习。